首页 理论教育 仿真分析:再入走廊约束下的滑翔段轨迹可行性探讨

仿真分析:再入走廊约束下的滑翔段轨迹可行性探讨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再入走廊曲线判断初始高度h0的可行域D,首先由图3可以确定滑翔段初始点的高度边界为h0min=24 000 m、h0max=38 000 m。图4不同h0下滑翔段H-V轨迹图可知,在初选的h0范围上,所设计的H-V轨迹无法严格满足再入走廊约束,根据计算和仿真可知当24 000 m≤h0≤37 800 m时,滑翔段轨迹满足再入走廊要求,此时得到了可行域D1。图5cosσ函数图像由图5可见,有部分cosσ值大于1,因此会出现奇异现象。

仿真分析:再入走廊约束下的滑翔段轨迹可行性探讨

假设某超高声速再入飞行器初始下降段和滑翔段分界点的速度V0=1 800 m/s,滑翔段攻角方案为αH=8.5°,过程约束img、qmax=80 000 Pa、nmax=10,飞行器再入滑翔的初始条件如表1所示(表中,下标“0”表示初始值),滑翔段末端状态Hf=10 km、Vf=200 m/s。

表1 初始条件

根据3.1节内容可确定再入走廊如图3所示。

图3 再入走廊曲线

判断初始高度h0的可行域D,首先由图3可以确定滑翔段初始点的高度边界为h0min=24 000 m、h0max=38 000 m。考虑走廊的高度范围从最低点h0=h0min开始以固定步长Δh=200 m判断是否满足再入走廊约束,如果不满足则排除此高度。选取其中几条滑翔段轨迹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h0下滑翔段H-V轨迹图

可知,在初选的h0范围上,所设计的H-V轨迹无法严格满足再入走廊约束,根据计算和仿真可知当24 000 m≤h0≤37 800 m时,滑翔段轨迹满足再入走廊要求,此时得到了可行域D1

为了确定可行域D2,在V∈[200 m/s,1 800 m/s]、h0∈[h0min,h0max]时,求解式(14),并将cosσ图像绘制出来,如图5所示。(www.xing528.com)

图5 cosσ函数图像

由图5可见,有部分cosσ值大于1,因此会出现奇异现象。(V,H)组合(1 800 m/s,38 000 m)是cosσ的最高点,奇异区域只出现在最高点附近。h0以步长Δh=200从最低点(1800 m/s,24 000 m)开始依次计cosσ算值,如果出现cosσ>1则排除此高度。通过计算可知h0=36 000 m为临界高度,当h0>36 000 m时,会出现cosσ>1,因此可以确定D2(24 000 m≤h0≤36 000 m)。与D1取交集即可最终确定可行域D(24 000 m≤h0≤36 000 m)。

综上所述,D=[24 000 m,36 000 m]是h0满足要求的可行域,滑翔段初始高度只要满足可行域D,则H-V轨迹符合再入走廊的要求,同时可避免控制量出现奇异的现象。将D作为初始段末端高度约束,可通过高斯伪谱法GpopsⅡ工具箱综合考虑高度、速度、弹道倾角约束快速生成初始段轨迹,进而确定具体的h0,再根据步骤五完成再入滑翔轨迹设计。本算例中,确定的h0=35 000 m(由于初始段轨迹设计不是本文的重点,省略具体仿真过程),则基于式(6)的滑翔段H-V轨迹如图6所示,求得的控制量侧倾角如图7所示。

由图6和图7可见,对应于h0=35 000 m的滑翔段轨迹在再入走廊内,同时侧倾角没有出现奇异的现象。

图6 再入滑翔段H-V轨迹

图7 滑翔段侧倾角指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