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煤灰不是一种纯净的物质,因此它没有固定的熔点,而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熔融,其熔融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煤灰的化学组成及结构。
煤灰的化学组成是比较复杂的,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百分含量表示,其组成的百分含量可按下列顺序排列:SiO2、Al2O3、Fe2O3+FeO、CaO、MgO、Na2O+K2O。
煤灰中的主要组分在纯净状态时的熔点都较高。在高温下,由于各种氧化物的相互作用,因此生成了有较低熔点的共熔体。熔化的共熔体还有溶解灰中其他高熔点矿物质的性能,从而改变了共熔体的成分,使其熔化温度更低。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是采用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角锥法,将煤灰制成一定尺寸的正三角形锥体,同时将此锥体置于一定的气体介质中,以规定的速度升温;加热到一定程度后,灰锥中开始出现液相,其机械强度随之减弱,在自重作用下,灰锥发生变形。角锥法就是根据目测灰在受热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用与下面四种形态相对应的特征温度来表示煤灰的熔融性,如图6-8所示。
图6-8 灰锥熔融特征示意图(www.xing528.com)
(1)变形温度(DT)。灰锥尖端或棱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
(2)软化温度(ST)。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灰锥变成球形时的温度。
(3)半球温度(HT)。灰锥变成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
(4)流动温度(FT)。灰锥熔化展开成高度在1.5mm以下的薄层时的温度。
应该指出,DT、ST、HT、FT这四个特征温度并不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它们的温度间隔大小对实际工作很有意义。如果温度间隔很大,就意味着固相和液相共存的温度区间很宽,灰渣的黏度随温度变化得很慢,这样的灰渣称为长渣;反之,如果温度间隔很小,那么黏度就急剧地随温度而变化,这样的灰渣称为短渣。一般认为DT和ST的差值为200~400℃时称为长渣,差值为100~200℃时称为短渣。长渣在冷却时可长时间保持一定黏度,因此在炉膛中易于结渣;而短渣在冷却时的黏度增加很快,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结渣。在电力用煤中,凡ST高于1350℃的煤称为不结渣煤,低于1350℃的煤称为结渣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