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山农场从创立至今已有九年,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其间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努力,经历了很多失败与挫折,也收获了不少喜悦、友情与信任。概括起来,蔽山农场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自产自销(2012—2014年)
这个阶段初期主要是农场的创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与村委和农民协商及签订租赁(土地)合同,植树造林,修葺房屋,修建鸡舍、牛舍、羊舍和羊栏,设置隔离网。基础设施完成之后,便是养羊和养鸡,完善相关设施,然后,等到过年前2—3周,便通过朋友和熟人将羊和鸡进行销售。此阶段的成果是农场成立,初见雏形。教训是经验不足,时间与精力投入不足,激励与监督不足,导致农场经营不善,产品无法正常供给。
2.合作发展(2015—2017年)
经历前期的失败,周老师考虑到自己无法全身心投入农场日常管理,且缺乏合适的农场管理人员等现实问题,决定与农场周边的村民进行合作,共同生产农产品。以养鸡为例,周老师先从鸡苗孵化场引进鸡苗,在农场的鸡苗保育室内饲养一段时间(大约数周),然后分发给当地村民,每户村民自愿领养若干小鸡,一般20只左右。小鸡是按成本价出售,且初期村民无须支付,待到小鸡长大销售之后再结账[4],所有鸡按市场价包销。销售方式主要通过熟人和朋友圈预定,统计品种和数量之后,再统一分发。周教授主要以华中农业大学教师为目标客户群,将小部分熟人教师组织起来,建立专门购买与交流的群(QQ群和微信群),由有购买意向的教师提出购买需求,然后,周老师在农场组织收购相应产品,产品集中处理之后[5],运送到华中农业大学;当货物到达指定地点之后,再通知订货老师去取货;最后支付货款,交易结束。然而,实际上交易并未结束,因为,教师们拿到产品之后,还会在群里讨论产品的相关问题,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如图6-1所示),交流烹饪技巧,分享美食图片和体验。
笔者一直跟随周教授从事食品安全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也非常关注农场的发展,平时多有交流。2015年开始,笔者协助周老师进行销售,在笔者所在小区通过QQ群和微信群出售,以土鸡为主。
此阶段为周老师发动当地农民参与,合作发展,形成合作团队。产品也从单一的鸡和鸡蛋,发展到牛肉、羊肉、鲜鱼、大米等。其间,有一些周老师的同事和朋友也积极参与农场的建设,出谋划策,到农场参观体验,并积极宣传。周老师也组织了多次较大规模的农场体验游活动,邀请感兴趣的消费者去农场参观体验,亲身感受农场及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如图6-2和图6-3所示),与当地农民交流,了解产品的种养殖方式与过程,在当地村民家品尝农家饭菜,在山上掘野菜,夜宿山上林间小屋,沉浸在湖光山色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图6-1 消费者的建议与交流(www.xing528.com)
图6-2 农场周边风景
图6-3 农场周边环境
此阶段农场产品的运输与销售方式较第一阶段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产品集中在过年前的一段时间,销售频次为2—3次,每次都是通过客运汽车将货物运输到武汉汽车客运站(武汉宏基客运站),一部分货物需通过租小面包车转运至华中农业大学,然后通知预订的消费者取货;另一部分货物在汽车客运站就地分发给已预订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居住地比较分散,需自行去指定地点取货,当然,他们大部分相互熟悉,在若干个QQ群或微信群里,而且,他们之中有消费者自愿当团主,协助货物分发以及收取货物。
3.稳定发展(2018年至今)
随着客户的逐渐稳定和增加,产品需求量和产品品种也逐步增加,同时,交易频次也随之增加,由以前每年2—3次,到平均每2个月一次,相应的交易成本也在增加,特别是每次都需要租车专门到汽车客运站接货,然后运到华中农业大学,而客户需要及时取货,不能及时取货的客户,则需要与周老师协商其他时间取货,而且,货物需要放入冰箱储藏保鲜,这样给客户和周老师都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解决此问题,周老师考察了几家学校门口的菜店,并与其中一家达成协议,每次货物到达汽车客运站后,由店主派人去取货,并寄存在菜店内,订货客户收到取货信息后,便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行去菜店取货,若客户无法及时取货,菜店将货物存放在冰柜内,客户方便时再取货。当然,菜店会在整个过程中收取一定费用。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周老师会平均每1—2个月自己开车回农场一趟,每次都会顺路按预定需求量将相应的货物直接带回华中农业大学的家中,再通知预定客户上门取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