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曲丑角妆面的符号语义与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昆曲丑角妆面的符号语义与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5《义侠记·游街》中的武大郎(三)丑角妆面的符号语义中国戏曲有“丑角无谱”之说。与净角相比,昆曲丑角妆面的确更为简单,化妆重点是在演员面部勾勒大小不同的白色豆腐块,但即便如此,丑角妆面依然具有塑造人物外部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功能。

昆曲丑角妆面的符号语义与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丑角即小花脸,包括昆曲中擅长正面人物的“小丑”和主攻反面人物的“付丑”两个家门。在现代,根据小花脸的技法手段,人们又将丑角分为“文丑”和“武丑”,前者以文戏为主,后者以武戏见长。

(一)丑角妆面的造型特征

昆曲丑角妆面的勾画特点区别于净角妆面的整体性,只在五官之间的一块较小部位用黑白两色勾画脸面,以白为底,用黑为边。基本形式以“腰子脸”(椭圆形、两端微向下)、“豆腐块”为主。其中,付丑的面部白块画过两边眼梢,小丑的面部白块只画到眼的中部,比付丑的小。从人物性格、品德来说,付丑大多是表里不一的坏人,常穿褶子、宫衣、袍,道貌岸然;而小丑则多是好人,在舞台上,有的以风趣可爱的姿态、率真的念白来表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有的以矫健而不乏幽默的身手赢得满堂喝彩。小丑多短衣打扮(表2-6)。

表2-6 昆曲丑角妆面的分类与造型特征

(二)丑角表演的五毒

丑角行当所扮演的人物形象,往往都具有独特的表演要求,最具代表性的是小丑的五毒戏。关于五毒戏,一般是指昆曲丑角演员通过表演,形象地模拟五种有毒动物的形态,如《连环计·问探》中的探子模拟的蜈蚣,《雁翎甲·盗甲》中的时迁模仿的壁虎,《孽海记·下山》中的小和尚本无形似蛤蟆,《六月雪·羊肚》中张母的表演源于游蛇,而《义侠记·游街》中武大郎的原型则是蜘蛛。《义侠记·游街》中的武大郎以丑角应工,演员为了模仿其矮小身型,需双腿蜷缩,束缚身子在裙内作“矮子步”,完成“矮子拳”“矮飞脚”“矮虎跳”“双拌袖”“双折袖”等特殊的表演程式,以利于塑造独具特色的舞台人物形象的独特性。如图2-5所示。(www.xing528.com)

图2-5《义侠记·游街》中的武大郎

(三)丑角妆面的符号语义

中国戏曲有“丑角无谱”之说。与净角相比,昆曲丑角妆面的确更为简单,化妆重点是在演员面部勾勒大小不同的白色豆腐块,但即便如此,丑角妆面依然具有塑造人物外部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功能。如《十五贯》中的娄阿鼠,妆面豆腐块画成一只老鼠的造型,与角色的名字、剧情都有关联,加之黑色的点缀烘托,塑造出人物獐头鼠目的外形,同时也对人物嗜赌、偷窃、不务正业的品性具有指示性(图2-6)。

图2-6《十五贯》中的娄阿鼠

昆曲丑角演员在不表演、不化妆的时候大多眉目端正,甚至非常俊朗,但是只要上好妆,开始表演,立刻五官移位,呈现出奇丑的面貌与丰富的表情,加之插科打诨的对白、风趣可爱的姿态、灵活而不乏幽默的身手,使丑角最终成为整个剧目的点睛之笔,所谓“无丑不成戏”,正是说明丑角在昆曲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丑角妆面的白色豆腐块集中于五官部位,使用黑白两色烘托,刻意把角色变丑,提示观众这样的人物非高高在上的正面或反派人物,而是小人物,化妆本身就采用漫画式的造型手法,折射出幽默的色彩。同时,通过豆腐块的大小(是否过眼角),明确地告知观众角色是正面的小丑还是反面的付丑,化妆即具有人物识别的作用。丑角表演亲切而贴近大众,刻画的多半是幽默、机灵、滑稽、俏皮、猥琐、奸诈的人物形象,性格十分鲜明,在舞台上,与生、旦、净的表演相辅相成,产生雅与俗、美与丑相互交错的节奏感,使观众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