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数据和农业的融合发展

大数据和农业的融合发展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数据对农业的影响覆盖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对传统农业发展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带动农业从“跟着感觉走”到“数据说了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四川省汉源县政府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汉源花椒等优势农业产业赋能,共同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全国县域数字经济示范区。利用大数据手段,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农事作业的主要作业内容及

大数据和农业的融合发展

大数据对农业的影响覆盖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对传统农业发展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带动农业从“跟着感觉走”到“数据说了算”。

(一)实现从“靠天吃饭”到“靠数据吃饭”的转变

传统农业很难对土壤、气象病虫害、牲畜饲养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也就是说“靠天吃饭”几乎成为必然。依托农业大数据,可以对各种自然数据、环境数据甚至牲畜产生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挖掘、分析,进行长期和短期模拟,及时发现和预测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农民在播种、施肥和收割作物等方面做出最明智的决策,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发展精准农业。

(二)实现从“被动等待”到“供需精准对接”的转变

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加上市场信息不对称,使得农民在产品品种和规模选择上比较盲目,只有等农产品成熟之后才能了解市场供求状况。加之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单一,哪怕是通过互联网寻找需求者,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而各个农业细分领域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依托海量的农业生产和市场供需数据,可以科学预测市场需求状况,帮助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找准目标市场,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使得农业生产有据可依,从而达到产销平衡。

(三)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饭店餐桌”的安全监管

通过物联网技术和设备,采集了农产品从生产、加工、销售到饭店餐桌涉及的上下游物流、信息流、人流等数据,使农产品产地、农药使用情况、产品质量等信息“码”上知道,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从源头解决农产品消费信任问题。

(四)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通过搜集整合农民个人信息,政府可以将惠农政策直接与农民个人挂钩,实现政策信息的精准、实时推送。利用大数据整合农民信息建立征信体系,改变了传统农村金融发展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活动的成本和风险,帮助金融机构主动向农民发放贷款资金,实现农户贷款的“秒批”。例如,广汉市针对10万元以上的贷款,推出了“政银贷”,解决了农户贷款放款慢的问题。同时基于农业大数据产生的农业物流可以有效整合下游采购订单和上游农产品供应,为农民和采购方提供供需匹配信息、物流配送信息等,帮助农民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让农产品能够及时送出去、卖出去。

案例26:新希望3S未来养猪场数据智能保障规模化养殖

中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猪消费国,猪肉在居民肉类消费总量中的比例高达60%以上。随着环保要求日趋严格以及非洲猪瘟疫情的重大影响,传统房前屋后分散养殖方式受到挑战。为此,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企业新希望集团提出了以超大规模养猪场为基础,体现“云、大、物、移、智”等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特点的3S[安全(Safe)、智能(Smart)、超大规模(Superjumbo)]未来养猪场。

3S未来养猪场就是结合互联网、物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赋予机器学习能力,部分替代人进行精益管理、精细饲喂的养猪方式。一是通过视频设备、传感器实时采集每一头猪的体温、毛色、行为状态等数据,实现“猪脸识别”,智能判断并锁定情况异常的猪,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养殖效率,保证质量安全。二是通过饲喂模型、免疫模型等大数据模型,结合环境控制、供料供水等自动设备和无线耳标、巡场/注射机器人、精准饲喂器等智能化设备,大幅度减少人员参与,减少人为疫情风险,实现养猪场的智能管理。三是依托智慧养殖应用系统,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及时了解生猪市场供需变化、价格波动情况、国家养殖产业政策导向等信息,动态调控产业周期、生猪养殖结构等,为管理人员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案例27:一粒汉源花椒见证的产业数字化道路(www.xing528.com)

花椒种植耐旱怕涝,喜光照和干燥、温凉环境,尤其喜欢排水良好、富含有机物质的沙质、微碱性土壤。如果要种出高质量的花椒,就要严格把控花椒的生长环境,而这不仅难度大,也会大大提高花椒的种植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四川省汉源县政府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汉源花椒等优势农业产业赋能,共同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全国县域数字经济示范区。

一是实现生产数字化。通过物联网的改造,将园区土地和作物生长环境全部数字化,为农业主管部门提供实时在线的农业生产过程数据。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找到农业生产与大数据之间的关联,为农业生产提效、降本、增质提供大数据视角,智能控制农事指导、精准灌溉、智能采摘等,实现种植决策智能化。

二是实现服务数字化。依托支付宝整合政府三农数据和农户基本采购(农资、农药、化肥、种苗等)数据,实现数据上线,对农户进行精准画像,为金融机构确定“滴灌式”农业贷款授信额度提供依据,真正实践精准助农。同时,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实时的业务数据变化,掌握真实的农业生产过程数据,实现精准决策、科学引导。

三是实现销售数字化。在电商平台建设和运营本地花椒官方旗舰店,通过直播方式,打造“汉源花椒”的互联网消费品牌,聚拢品牌红利,实现“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探索建立天猫超市、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直采基地,开拓销售市场,扩大销路,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就业

四是实现产品溯源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录入花椒的产地、采摘、加工、质检和物流等信息,建立行业数字标签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全流程信息,实现花椒溯源。

案例28:数字化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海升集团于1996年创办于陕西西安,是浓缩果汁行业领先的生产企业及出口商,目前已经在全国建立63个果蔬种植基地,总种植面积超过8万亩,并在6个全国苹果主产区省份布局10家工厂,年水果加工能力280万吨左右。但随着种植规模的快速扩大,机械化、自动化以及物联网的设备用得越来越多,单纯依靠传统统计方式收集、汇总业务数据已经无法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因此,迫切需要推进农业智能化发展。

一是汇聚农业大数据,实现“数据上云”。阿里云将海升集团多年积累的选种、育种、育苗、选址建园、种植管理、农机管理、采后分选、仓配、物流、营销等业务系统多源数据融入农业大数据中台的数据库,实现了数据标准化和数据上云,为农业大脑建设打下基础。

二是推进农事管理数字化。利用大数据手段,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农事作业的主要作业内容及变化趋势。田间工程师等一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直接录入基础信息、施肥、园艺、农机与农事、产量预估、苗圃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同时,通过与一线自动化、机械化设备的直接对接,多种数据可以直接进入农业大数据中台,减少了手工录入的错误、延迟等问题。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连通气象站、土壤墒情仪、田间摄像头、无人机和农机监控设备,做到了种植作物的全生命周期数据感知,进一步提高了田间数据的采集效率和准确率。

三是实现种植决策智能化。首先,农业大脑通过调用外部气象数据,每天可以实时获得未来15天的气温、风力风向、降雨量相对湿度四大核心气象数据。同时,通过预测数据与过去10年的历史数据对比,田间工程师可以对未来的天气情况做出更加准确的预判和及时应对的措施。其次,在确定了作物物侯期之后,根据树龄、树种、树木历史施肥记录、叶片检测报告等多个维度筛选合适的历史种植方案,结合田间工程师对肥料配方等方面的调整,生成建议种植方案,为农事智能辅助决策打下了基础。

以农事管理为核心的智能化改造,预计能够帮助海升集团每亩地减少200元生产成本,总计节约2000万元左右。

在上述案例中,新希望3S养猪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减少人工干预,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可能发生的疫情风险,实现了养殖的标准化。汉源花椒和海升集团则通过产业数字化,实现了数据辅助优化种植决策,提高种植效率,为种植决策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