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水资源利用与污染的管理控制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反映了人类对城市水资源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
1.“自由”开发和轻视管理阶段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初期,城市需水量小于城市可供水量,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相对较好,能够就近取水。但开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管理工作松弛,用水浪费现象严重,忽视水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当时的主导战略是“以需定供,大力开源”,其目的在于通过加大供水设施的能力建设解决缺水问题。
2.开源辅以节流与污水管端处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出现用水需求急剧增长的状况,工程设施型缺水矛盾明显加剧,于是提出了节水问题。这一时期的主导战略是“开源为主,提倡节水”,把节水作为缓解缺水矛盾的辅助战略。同时,当与水有关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时,环境管理对策就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在管端对污水进行处理。(www.xing528.com)
3.开源节流与治污并重阶段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缺水问题更为突出。缺水的原因从单纯的设施不足逐步扩展到与水源短缺并存,节水工作受到更广泛的重视。被提升到与开源并重的地位。同时当污水处理厂不能有效地处理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时,人们注意力开始转到生产的源头,即改变生产材料、设备和工艺,推行清洁生产。继许多城市经历了工程型和资源型缺水后,一些城市又面临着水质型缺水问题。虽然供水设施不足的矛盾近年来有所缓解,但水源短缺和水源污染引起的缺水问题却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感到“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的城市已无“源”可开,有些城市虽然有“源”但已被污染。于是,人们又提出了“开源、节流与治污并重的战略”。
4.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阶段
当缺水与污染进一步发展,只从开发利用的角度已不足以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时,目光就转向人类社会自身,即要求调整人类的生产、消费与生活方式,强调城市可持续发展,认清水资源对社会经济的承载能力,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