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地形及地貌特征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侧,东南部濒临西太平洋,西北部深入亚洲腹地,从最南端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到最北端的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北纬度跨越50°;从最东端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汇合处至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东西纬度跨越62°,幅员辽阔。国土面积960万km2,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
我国地形十分复杂,地势的总趋势是西高、东低,一般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梯。
第一阶梯是西部海拔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等地区,面积约2.5×106km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程约4500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是世界最大山脉,平均海拔高程7000m左右。地势高亢而雄伟的青藏高原,像一个巨大的屏障,阻挡了来自印度洋上空暖湿气流北上的去路,不仅对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带来很大影响,使高原上及我国西北地区的降水显著减少,而且对大气环流也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阶梯海拔为1000~2000m,范围包括:北至天山山脉、阿尔泰山,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及云贵高原东部的广大地区。第二阶梯中地貌情况复杂,境内有广阔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分布,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其中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是世界上最低的盆地,盆地中的艾丁湖湖底高程-155m,是我国陆地上的最低点。
第三阶梯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至海滨。境内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同时还有许多低山和丘陵分布,其海拔高程一般低于1500m,仅少数山峰可达2000m,广大海滨平原大都在海拔50m以下。在广大平原区,由于气流运动可以畅通无阻,成雨条件不如山丘区,因此平原区的降水量大都低于它周围的山丘区。
我国大陆东、南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相连,海岸线总长1800多km,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总计约有岛屿6500多个,最大岛屿是台湾岛,其次为海南岛。
根据地形分类,我国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比为:山地约占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习惯上所说的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在内,约占全国面积的2/3。(www.xing528.com)
2.气候
我国的气候具有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等特点。
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蒙古高压冷气团的控制,全国盛行偏北风,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往往可直驱长江以南。广大北方地区雨雪稀少,气候寒冷、干燥,南方降水也显著偏少。
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盛行东南和西南季风。来自太平洋上空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及我国南海上空的西南季风为我国大陆上空带来了丰富的水汽。受其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雨季。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远离海洋,加上地形影响,季风难以深入,降水显著偏少。
我国月平均气温大都是1月份最低,2月份开始逐步回升,8月份达到最高值,以后又慢慢下降。我国各地的雨季基本上伴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候升高,雨量增加。一般夏季风的雨带于4月份在华南形成,6月中旬到7月上旬左右雨带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中旬继续北移到淮河以北,广大北方地区开始进入雨季,8月下旬雨带撤回到南方,一年的雨季基本结束。
全国各地雨季的长短与夏季风的进退关系密切,南北方差别很大。台湾、海南岛地区的雨季长达8个月,两广、福建达7个月,西南地区达半年,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下降为4~6个月。我国北方地区的雨季往往集中在6月、7月、8月或7月、8月、9月三个气温最高的月份。
我国南北跨越高、中、低三个纬度带,气候差异极大。位于北纬53°30′的黑龙江省漠河,属于寒带气候,长冬无夏,春秋相连;最南端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距离赤道仅400km,长夏无冬,属赤道气候。冬季的北国江山,千里冰封;而南方的台湾岛、海南岛和广东、广西沿海及云南南部地区,却冬夏常青,昆明四季如春。辽阔的西部高原区,大部分属寒冷的高原性气候,许多地区只可作牧场;而东部沿海三大平原区,气候温和,工农业发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