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起源和发展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起源和发展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属电加工范畴,1960年发明于苏联,我国是第一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国家。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走丝速度为6~12 m/s,是我国独创的机种。1970年9月由第三机械工业部所属国营长风机械总厂,即现在的苏州长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数字程序自动控制线切割机床,为该类机床在国内的首创。1972年,第三机械工业部对工厂生产的CKX数控线切割机床进行技术鉴定,认为已经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起源和发展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Wire cut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WEDM)属电加工范畴,1960年发明于苏联,我国是第一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国家。苏联拉扎林科夫妇研究开关触点受火花放电腐蚀损坏的现象和原因时,发现电火花的瞬时高温可以使局部的金属熔化、氧化而被腐蚀掉,从而开创和发明了电火花加工方法。

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走丝速度为6~12 m/s,是我国独创的机种。1970年9月由第三机械工业部所属国营长风机械总厂,即现在的苏州长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数字程序自动控制线切割机床,为该类机床在国内的首创。1972年,第三机械工业部对工厂生产的CKX数控线切割机床进行技术鉴定,认为已经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1973年,按照第三机械工业部的决定,编号为CKX1的数控线切割机床开始投入批量生产。1981年9月成功研制出具有锥度切割功能的DK3220型坐标数控机床,产品的最大特点是具有1.5°锥度切割功能,完成了线切割机床的重大技术改进。随着大锥度切割技术的逐步完善,变锥度、上下异形的切割加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大厚度切割技术的突破,横剖面及纵剖面精度有了较大提高,加工厚度可超过1 000 mm以上,使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更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满足了国内外客户的需求。这类机床的数量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由原来年产量2 000~3 000台上升到年产量数万台,目前全国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的存量已达20余万台,应用于各类中、低档模具的制造和特殊零件的加工,成为我国数控机床中应用最广泛的机种之一。但由于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不能对电极丝实施恒张力控制,故电极丝抖动大,在加工过程中易断丝。由于电极丝是往复使用,所以会造成电极丝损耗,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降低,低速走丝线切割机电极丝以铜线作为工具电极,一般以低于0.2 m/s的速度做单向运动。在铜线与铜、钢或超硬合金等被加工物材料之间施加60~300 V的脉冲电压,并保持5~50 μm的间隙,间隙中充满脱离子水(接近蒸馏水)等绝缘介质,使电极与被加工物之间发生火花放电并彼此被消耗、腐蚀,在工件表面上电蚀出无数的小坑,通过NC控制的监测和管控,伺服机构执行,使这种放电现象均匀一致,从而使被加工物成为合乎尺寸大小及形状精度要求的产品。目前精度可达 0.001 mm级,表面质量也接近磨削水平。电极丝放电后不再使用,而且采用无电阻防电解电源,一般均带有自动穿丝和恒张力装置,其工作平稳、均匀、抖动小、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但不宜加工大厚度工件。由于机床结构精密、技术含量高、机床价格高,因此使用成本也高。(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