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视觉设计对读者的影响分析

图书视觉设计对读者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在初期主要通过视觉感受来感染读者,设计色彩美感,造型呈现,都在一瞬间给予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递给读者不同的体验,达到影响其心理的目的。图书材质无声地传达着其视觉形态。在目前的一些装饰手段中,有时会在纸上印出木纹、皮纹等来节省成本,在视觉上近乎以假乱真。自从进入印刷时代以来,人类的图书创作大多集中在书页上的图形、文字等二维的视觉元素上。

图书视觉设计对读者的影响分析

(一)图书装帧设计材质的视觉感受

图书的装帧可以古朴典雅,可以高贵华丽,可以含蓄恬静,“……本书可以凝固那个时代的文化,图书的装帧设计,正可以充分表达出那段文化的视觉质感”。材料的质感是“人的感觉系统因生理刺激对材料做出的反应或由人的知觉系统从材料表面特征得出的信息,是人对材料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它建立在生理基础上,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材料做出的综合印象”。

事物本身固有的材质质感即使经过人为的改变,也依然保持其部分属性,所以人工合成还是跟天然材质有所区别。视觉感受是材质本身的光泽、色彩、纹样、肌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图书在初期主要通过视觉感受来感染读者,设计色彩美感,造型呈现,都在一瞬间给予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递给读者不同的体验,达到影响其心理的目的。

在《视觉美学》一书中,法国视觉美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描述,视觉质感就是我们视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内物体的本质感觉,它吸引我们用手去感受它的触觉,通过质感产生视觉上的共鸣感受……能吸引眼睛去看的东西必定是能打动人的新奇性或是趣味性的东西。人的眼球不但能在大脑中形成事物的颜色、形状、厚度等概念,并能通过相对的具体经验得出诸如坚硬、柔软、粗糙、光滑等具体概念。达·芬奇也说过:“被称为心灵窗户的眼睛,即是心灵的要道,心灵依靠他才能最宏伟地考察大自然的无穷作品。”图书材质无声地传达着其视觉形态。

1.材质的色彩特性

平面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色彩,在实际的设计活动中,色彩是人们面对一本书时第一刺激眼球的因素,其程度超越了文字和图形,是识别图书特征的强烈要素,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在整个图书的制作印刷过程中,材质和油墨的颜色最终决定了图书的呈现色彩。现代图书设计中,特种纸材的运用多是为了增强图书的表现效果,作为增加色彩呈现的表现手段。从审美角度出发,材质本身的色彩要与图书的主体色彩相适应,在整本书中色彩和材质的选用也需要对比协调,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从而形成统一的设计语言。这就需要对材质的深入了解,分析其优势、劣势,因材制宜。

俗话说得好,“纸站八百,墨站千年”,纸张虽然抵不过历史长河的流逝,保存较为困难,但我们仍能从历代各种札记中一睹其风采。如写《兰亭集序》时,王羲之用的是洁白温润的蚕茧纸,宋代常用一种表面粗糙,颜色发黄的黄麻纸。更有不少文人墨客,通过在纸上染色制成美名流传的桃花笺、十色笺、薛涛笺。

纸张由于本身厚度、重量的差异,所以对于油墨的吸附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呈现不同的效果。在实际的印刷中,质地平整松厚,表面光滑平整的纸张较容易吸附油墨,能够更好地还原细节,实现色彩的饱和,如哑粉纸、铜版纸等,这些纸张可以还原丰富的细节变化,具有较好的平滑度和耐水性。相对来说,哑粉纸未印刷前,表面有一层粉质,呈现哑光效果,亮度比较柔和,表现细腻,而铜版纸的表面光亮平整,能够在印刷时得到细致光洁的网点,颜色会更加亮丽,所以比较适合四色印刷的艺术画册和图片。

纸张单纯的白色并不能满足设计多样的需求,与常规印刷纸张相比,类型特殊的艺术纸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可供选择,如珠光系列、幻彩系列、牛油纸……单纯的印刷装订无法印出这些纸张拥有的色彩。以牛油纸为例,红色的牛油纸本身具有半透明的特性,叠加在图书上能够形成与文字之间的有趣互动,一些考试类图书常采用这种做法,把需要记忆的要点印成红色,其他文字依然使用黑色印刷,红色牛油纸覆盖其上时,由于颜色相同,红色的字迹自然看不到,便于学生考察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这种方式既美观,实用性又强,无疑增强了图书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根据成本需求及视觉效果,在设计方案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材质的选择。在目前的一些装饰手段中,有时会在纸上印出木纹、皮纹等来节省成本,在视觉上近乎以假乱真。

为了丰富视觉效果,设计师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领域来增加材质的选择,于是华丽的丝织品、柔软蓬松的泡沫都被运用其中。图书的封面和函套受传统审美和传统技术的影响,可以通过不同材质的特性、色彩等感知因素来体现。

2.材质的造型特征

图书的质量高低不仅反映在内容上,也反映在装帧造型上。装帧的目的不仅仅是美化装饰,它也是图书存在的形式,是图书的造型。每本书都需要设计、编排、选材、制版、印刷、装订,经过众多工艺流程,最后整合为一本图书。正如同建筑可以是艺术,但并不代表每个建筑物都是艺术品一样,图书也是如此。给人以美的享受,诱发人们产生阅读的兴趣,促进文化的传世和交流才是图书的目的所在。

自从进入印刷时代以来,人类的图书创作大多集中在书页上的图形、文字等二维的视觉元素上。经过诸如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观念的熏陶,人们逐渐转变观念,图书设计不再拘泥于传统模式,渐渐改变其形态。由此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也是一般手段所难以达到的。图书的一般材质纸张虽然有着厚薄、色彩等物理属性上的差异,但它本身的可塑性决定了其形态仍在传统的范畴之内。其他特殊材质在塑造形态方面有着纸张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适当的加工,这些特殊材质都能发挥其不同物质形态,传统纸材很难达到,如金属的延展性、布料的易加工、木材的可塑性……

图书的材质若选用得当,就可以无声地传达图书的魅力,暗示书中的情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这样一本书。此书的函套完全采用木质,造型上别出心裁地采用古代囚犯的枷锁形式,并把作者姓名和书名做成封条的样式印于枷锁之上。这种木质函套的造型不但与图书的内容贴合,也很大程度上保护图书,便于收藏

使用别具一格、构思精巧的材质,有时也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获得1998年世界最美的书铜奖的作品,封面没有适合的文字和图画,而是采用带有凹镜效果的镜面进行组合排列。这本书在大厅展览的时候,被天花板上日光灯映射成的环形光圈组合成了造型的一部分。如此造型独特,富有创意的手法给读者产生奇妙的视觉感受,令人过目难忘。

图书在人们的触摸阅读过程中,一直在运动中传递着信息,随着书页的翻动,视线的移动,读者的心灵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着空间变化,它看似静止,实为动态。由许多页面装订成册的图书不同于其他平面设计门类,它的结构多样,已经是一个立体的设计载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材质的可塑性来展现图书多维的时空性。在设计中,利用纸张的折叠、装订等环节以及纸张本身的结构使书页立体起来,原本平面的图书更加充满趣味,有了空间感

(二)图书装帧设计材质的触觉体验(www.xing528.com)

人们通过去看、去闻、去触摸的过程达到心理认知,这是一种对事物逐渐了解、熟悉的认知过程,这些认知的记忆刺激大脑,使人脑留下对这件事物的体验,并通过大脑的分析组合,保存成为新的信息,成为人们新的体验,触觉体验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设计师可以把这些独特的触觉体验拿来应用,把这些认知特点融入设计作品,创造出新奇、有趣味的作品。

人们所认知的故事和经历会影响对材质的认识,把这种特殊的体验加进相应的材质中,会让材质附有更深层次的意味。纸就是这样一种材质,永葆青春的纸文化在图书设计中拥有独特魅力。因为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包括茎秆纤维,如稻草、芦苇、麦秆,韧皮纤维,所以在成纸的过程中拥有独特的自然气息,纸材之美在于与大自然的交融,纸材中夹杂的草叶、木屑无声地诠释着触觉之美。

1.材质的肌理感受

“肌理又称质感,由于材料特性的差异,其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因此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人们对肌理的感受一般是以触觉为基础的,称为触觉肌理。”

孙庆增在《藏书记要》中这样描述,“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图书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而不单单只是普通构造的六面体。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图书的选材规划上要用心思,出奇想。优秀的油画作品,单是闭上眼睛分辨笔触的厚薄、大小、疏密就能体会画的美妙,图书材质也是这样。天然材质通常带有其固有的自然肌理,有一种原始、天然的真实感,比如贝壳、泥沙、木质。木质材料从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开始,就被广泛应用在了图书设计当中,它拥有其他材质不可比拟的文化内涵。木质融合大自然的精华,产生天然的纹理,表现出浑然天成的美感。

由著名图书设计师吕敬人先生设计的《朱熹千字文》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这部书引人注目之处不仅在于其封面上的书法字帖,独具特色的材质选择更与图书内容相契合。图书的封套采用桐树质地的木材,为了突出这位宋代理学大师性格上豪放洒脱的特点,封套上仿照宋代印刷的雕版,反雕上一千文字,表现出木雕印刷的效果。自然的木质纹理,加上精细雕琢的文字,所产生的效果别具一格,与图书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形成天衣无缝的组合,使得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此书的细节部分也相当精致,书盒的扣子采用如意木扣合,内页纸材选用了蒙肯纸,这种纸的手感极好,带有自然做旧的纹理,容易体现从碑刻上拓片下来的感觉,这是材质与内涵的完美融合。这本书的设计从材质的选择到形态的处理都作为有代表的优秀作品为人们津津乐道。同是吕敬人先生设计的《废墟与敦煌》《酒经》两本书,都采用了木质材料作为制作图书函套的材质,但前者在木质表面进行了精美的古典雕花处理,后者保留了木材的天然肌理,展现出优雅古朴的气质。

不同的材质拥有不同的肌理,艺术类的特种纸材的肌理更是丰富,其本身就已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它的走势、密度、弹性都传达出了微妙的触觉心理。这些细微的差异形成独特的心理节奏,丰富了图书的肌理内容和变化,但是在处理纹路时由于其横向、纵向细致、粗糙的差别,也需要格外谨慎,在此就不得不提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材质——织物。

织物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是最接近人们肌肤的一种材质,以此作为装帧的材料会使图书具有亲切、舒适的感觉。除去纸张外,织物是图书装帧中的常用材质,尤其用在精装书的封面,其成本低廉,加工工艺相对简单,而且面料丰富,可选范围大。织物本身如棉布、绸缎、牛仔,都会形成不同的肌理质感,有粗、细、柔、滑的感觉,棉布本身会产生朴实、暖的感觉,丝绸会有高贵、冷的感觉,牛仔会有奔放的感觉,这些触感都与织物材质特性的经纬交织、纹理变化有关,设计者可以充分考虑能够展现图书功能特点的材质,选择适合风格的纺织品。以带有花色的纺织品作为图书封面的装裱材质,这种面料就能使图书独具特色,增强图书局部的肌理变化,再配以刺绣工艺绣出图书名称,使图书的整体外观个性、优雅。

2.材质的品质感知

图书的审美感知是思维、情感、想象几方面互动所形成的复杂的心理过程。精装版书的品质证明之一就是好的手感。好的图书不仅让人想看想读,也会让人想触摸,感受其质地。软与硬、涩与滑都能勾起人们的触觉体验,在图书设计中运用带有这些物质属性的材质就能增强读者对质地的感知,增值图书的内涵价值。恰当地运用材质可以让图书与读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和互动,唤起读者记忆中的经历并产生共鸣。从古至今,无数的材质被运用到了图书设计当中,在物质丰富的现在,更多的材质可以为我们所用。新颖恰当的材质打破传统的禁锢,有时能反映出特别的情趣意境,以细节取胜。充分发挥材质的质地特性,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皮革给人一种古典、怀旧的感觉,也常用来作为精装图书封面的装裱材质,带有浓浓的西方情调。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门类,也与经济密切相关,在进行设计制作时也需要考虑成本。皮革的价格曾经相对较高且加工困难,只有少数需要珍藏的版本才会使用这种昂贵的材料。但随着人造皮革工艺的日益成熟,曾经价格昂贵的因素已经不再是使用它时所考虑的主要问题,它在图书设计中的使用也逐渐广泛。质地优良的皮革本身就带有精美的花纹和动人的色泽,不用过多地加工,效果已经高人一等。比如说羊皮的质地柔软,纹理细腻,但不够结实,只适合应用于小开本图书;牛皮的延展性好,纹路相对粗放,适合做大开本;猪皮的纹理最为粗糙,有狂放粗犷的风格。这些材质在使用时也需要加以区别。

质感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时体会到的感觉,有时只是因为不同材质之间的对比才更加凸显它们的差异。在《马克思手稿影真》一书中,吕敬人先生采用了牛皮、木板、纸张等多种可以形成对比的材质来诠释这本图书,这些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触觉感受。函套的主要材质使用牛皮,用皮绳穿编而成,曲线的边缘形成触感的律动。这本书利用不同材质的协调组合,完美地诠释了一种全新的图书形态。

在图书历史进程中,图书材质有时也会以“奢侈”为目的,与中国古代所崇尚的典雅、自然不同,中世纪时的西方图书通常采用华贵的金、银、宝石等贵重金属来装点、美化图书,以达到奢华的感受。由于金属本身具有坚硬、富丽的特殊质地,图书封面上整体或局部使用金属并镶嵌宝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图书的质感。看到一部沉甸甸、镶嵌光亮金属的图书,谁都会感叹其价值。

【注释】

[1]余辉.印刷工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2]许松河.基于馆藏资源服务下图书装订工作的探讨[J].创新科技,2014(04):50—51.

[3]米加德.出版物印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