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是插图视觉形式中的要素之一。插图的创作离不开造型,在任何一本读物中,设计者都要面临如何设计、刻画画面中出现的事物形象问题。不同的造型能带给欣赏者迥异的想象空间,并通过想象的思维传递信息,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需求,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从幼儿的审美特征考虑,插图设计者在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具体的形式表达幼儿抽象的情感心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才能设计出蕴含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形象,只有蕴含趣味性、生动性的特点才能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猴子可以有数不清的形象和样式,但猴子的造型必须包含有猴子这一种群的显著特征,同时又满足趣味性和生动性的特征。
幼儿读物插图造型的优劣,体现着插图创作者基本造型能力和对艺术的敏锐感知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儿童心灵及心理特点的关注把握。
(一)趣味性
“趣味是设计产品中最人类化、最直接、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因素。”情趣是一切艺术作品都必须具备的,优秀的幼儿读物插图,总是能引发人的内心情感共鸣,应善于用幼儿的思维规律和目光去发现并挖掘事物的美。幼儿读物插图造型从幼儿的视觉、心理特征出发并参考幼儿的思维规律,对作品进行艺术的加工、渲染,以实现造型的趣味和艺术美的内涵。
趣味性不仅是幼儿读物中插图造型的显著特点,更是构成幼儿读物插图造型的关键点。幼儿读物插图中的造型形象具体、真实,生动活泼中蕴含趣味性,这正符合了幼儿的年龄和文化层次特征。贺友直先生是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连环画插画的创作者,他强调在进行画面的刻画时要利用“四小”,即“小动作、小孩子、小道具、小动物”,增强插图造型的趣味性,注重细节的刻画。这四点可有效增强画面的趣味性效果,更有助于丰富内容和人物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幼儿读物插图造型中的显著标志。
(二)想象性(www.xing528.com)
幼儿读物插图造型的另一个特征是富于想象性。如果缺少了艺术的想象,读物插图会平淡很多,视觉效果及幼儿的阅读兴趣都会下降。幼儿天性喜好想象,在阅读图书时,经常会被画面中事物的奇特新鲜、充满梦幻的造型所吸引,会对故事画面进行各种想象。由于年龄小和知识经验较少,他们想象一般是根据事物的表象特征进行再造想象和联想,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幼儿读物插图正是结合这些特点将艺术与想象力运用得恰到好处,不仅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利用插图发挥了教育引导的作用。
幼儿想象力特别丰富,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及想象力远远超出成人的想象,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有可能,不存在任何客观现实的约束。基于幼儿特殊的心理特点和审美需求,图书插图创作的故事情节均生动新奇,角色造型充满想象力,特别能引起幼儿的共鸣。如兹德涅克·米勒笔下聪明、敦厚、善良的小鼹鼠,捷克第一夫人这样评说:“小鼹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作者构思巧妙,画面温馨,事物造型充满想象力,阅读时我们通常会被有着一双大眼睛和忙于助人的小鼹鼠所感动。虽然距今已多年,但这部作品依然凭借清新而纯真的气息和想象力,成为经典的畅销读物。
(三)夸张性
造型的夸张性是当今幼儿读物插图的显著特征。对于幼儿来说,夸张而简洁的视觉形象更符合他们的视觉需求,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注意力,从设计的角度来说,造型的夸张更有利于画面信息的直观传达和视觉效果的凸显,使主题更明确、形象更生动。因此,在创作幼儿读物的插图时,设计者通常会对画面事物的角色、道具、表情动态和场景等视觉形态进行夸张性的处理,尤其表情和动作的夸张是我们在画面中最常见的。
幼儿读物插图的造型夸张或变形一般是在所描绘对象的真实形态的基础上,用抽象和概括的手法对主要特征进行再次强化,使描绘对象的基本特点更加鲜明、更具特色,以增进幼儿的理解认识。插图造型的夸张不仅使读物更具有趣味性,事物形象更直观,形式美更丰富,同时也满足了幼儿在审美体验中的新奇感需求。
在生活中,生理及认知的有限性限制了幼儿对外形和色彩相近的事物的分辨力,而幼儿读物插图中夸张的事物造型,幼儿就很容易进行区分和理解。这种经过夸张后的事物形象夸张又传神、新奇又有趣,便于幼儿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尤其变形又不失真、神形兼备的鲜明形象不仅可以加强画面的叙事和传情效果,而且调动了幼儿强烈的阅读兴趣。[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