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插图设计的视觉要素

图书插图设计的视觉要素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造型的手段作为视觉语言来传达信息的,对造型的最小元素进行组合构成,可以创造出各种视觉形象,表达不同的意义。图书插图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现分析可以像切菜一样先把一切切零碎,分开归类,再根据不同的要求整理好,探究其美的表现形式。图书插图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基本要素可以分成视觉元素、表达方式和设计原则三个方面。在图书插图中,人物是画面的重点。图书插图中的色彩特性要注意整体性和情感性。

图书插图设计的视觉要素

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造型的手段作为视觉语言来传达信息的,对造型的最小元素进行组合构成,可以创造出各种视觉形象,表达不同的意义。图书插图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现分析可以像切菜一样先把一切切零碎,分开归类,再根据不同的要求整理好,探究其美的表现形式。

图书插图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基本要素可以分成视觉元素、表达方式和设计原则三个方面。贡布里希曾经说过:“与其说语言是给已有的事物或概念命名,不如说它是把我们的经验世界分节。”设计语言也是如此,世界上已经存在的所有客观事物和人们所思所想的精神世界里,都生活着艺术精灵,我们划分了设计语言,把这些精灵分成了白的、黑的、花的,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使用它们。

在图书插图中,人物是画面的重点。画面中的图形一般都是人物形象,或坐或立,或静或动,或喜或嗔。天上的云朵,地上的枝丫,平静的湖面,远处的山峦,也是一个一个的形。这些形组成了画面,从基本构成来看,这些图形画面是由点、线、面、色彩、肌理等构成的。基本构成正是视觉元素中的范畴,人们通过视觉感知,可以知道外部世界都是有形的,这些形都具有色彩感,通过触摸,还得知形有肌理感。所以,形、色、肌理构成了最基本的形态,也是视觉表现造型的最基本元素。

(一)形

图书插图中的形式千差万别,最开始一眼就能看出每个人的长相、服饰、肢体语言和环境都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形也是千差万别的,有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等丰富多彩的形。有些形被我们喜爱,有些形被我们厌恶,甚至产生不愉快。人的视觉能辨别不同的形,分辨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让脑海产生不同的情绪,或强烈,或冷淡,或熟悉,或无视。

如何表现不同的形呢?图书插图中各色各样的形的表现是造型方面的抽象思考,可以追溯到古代几何图形的创造。到了20世纪初,构成主义和康定斯基归结了造型要素的内在层面,将物象总结成了点、线、面。同时,现代分析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帮助艺术和设计更理性地分析。任何复杂的形态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线、面是构成形的最小单位。

点,是时间上最简短的形。它将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画面上的并置形成丰富的表现手段。画面的点,可以是人物的眼睛,也可以是人物手里的一盏茶。当它处在画面正中时,整个画面就是平衡并且协调的。当它不处于画面正中,用康定斯基的话来说,当点处于离心结构时,点就是绝对的,如果要它复杂化,就在画面上的这个点周围加上陪衬物,这是一种强化的有力手段,也是创造画面节奏的有力手段。点的积聚是自然界中的必然,同样在图书插图中,画面中的点不仅仅是1,而且是N。从纹理的微粒到抽象中的形组成的点,画面中的封闭空间里,那些独立的数不清的点又由更多更小的点构成。

说到线,可以从图书插图画面中人物眉眼、身姿线条、衣纹曲折里面发现直线、曲线、绘物体轮廓线、隐形线,这些都是线。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产生了线,这是由静到动的过程的相对存在。当画面中的线是水平的时候,比如说人物背景的地平线,或者两人之间的延伸的水平线,将会构成画面基调,出现平衡、冷静、安宁、稳定、广阔的效果。当画面中的线是垂直的时候,画面的平变成了高,那么静就变成了动,画面变得高大生动。当画面中的线是对角线时,画面对角的长度让视觉语言变得生动活泼,线条的汇聚突出了主题,画面变得吸引人。当画面中的线是“S”曲线时,画面充满了韵律、流动、优美、雅致。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面,画面是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构成的框定范围中勾画的独立实体。画面或冷或暖,或疏或密。人物画构图中,画面稀疏,就给人一种轻松感。相对于稀疏,如果画面很紧凑,那么感觉上就是稳重,更甚者是压抑。当画面松紧有致时,分为两种情况:一为上松下紧,画面氛围就具有约束力,因为越接近画面的下部,重感就会越浓,画面越挤越压抑,当这个挤压的压力不断加大时,画面就变得低沉;二为上紧下松,压抑感在上,画面会有沉重感,下面轻松,给人漂浮不定之感。同时,还存在有一个画面比重问题,画面中的疏松比例和紧密比例是变化的,根据它们的均衡,画面的感觉也变化着,这种相对情况要实际讨论。根据主题变化,图书插图都有不同的面,从人物造型到背景前景,这些面都是服务于主体的。

我们的视觉感知是根据元素间的关系变化而变化的,无穷的变化产生了无穷的视觉形式,研究发现它们的微妙变化,理解视觉的意义,达到设计师想要表现的视觉效果,是设计过程的最终目标和意义所在。

(二)色彩

图书插图风格的不尽相同,很大程度表现在色彩上。从奇幻的绚丽,到古典的淡雅,通过色彩的风格识别度很高。色彩分冷暖,红色充满能量或活力,象征热情积极、温暖欢喜,看见红色会让人心情激动兴奋;黄色给人活泼健康的感觉;茶色比黄色暗一些,让人感到像大地母亲一样的安心与放松;褐色又更暗一些,让人觉得更沉稳;绿色,让人联想大自然树木葱葱,给人生命的提醒与放松;蓝色,是大海和天空的颜色,寂静又无边无际;亮蓝色象征着希望,暗蓝色给人忧郁感;紫色是高贵的颜色,孤傲又病态;黑色是夜的颜色,给人以炫酷的感觉,同时还有恐怖和黑暗感;白色纯洁,又像雪,寂静洁白;灰色朴素孤寂,宁静高压。

色彩具有强大的表现力,而它对人的影响和作用不仅仅是“靠联想”,因为色彩的表现具有自发性和直接性,对我们有直接的刺激。比如,看一般插图中新娘形象,白色婚纱裙裾飘飘,大部分人会想到纯洁和婚礼,让人心情明朗愉快,可是有少部分人看到白色的婚纱却会产生恐惧、厌恶的情绪,似乎他们喜欢看的结婚礼服应该是红色的。这种非普遍联想不一定能归结到认识的心理过程当中去,在不同经验和文化背景下,对色彩和心理的象征意义的根源探究十分复杂,为了能真正掌握、全面了解色彩的表现特性,就需要设计师们多尝试、多发现,找到最适合的颜色。

图书插图中的色彩特性要注意整体性和情感性。奇幻人物插画色调很主观,通常对比强烈,用色华丽复杂,给人冰与火的交融感,创造出富有幻想和生命力的体验。而唯美人物插画多用柔和的中间色调,人物皮肤用色明度高,体现白皙细腻的肌肤质感,用喷枪画笔喷洒颜色,均匀分布,再点缀高光,表现出丝绸精致的视觉感受和绝佳的触感。

画面整体的颜色应该是统一的,虽然色彩是对比的。色彩的对比分为连续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和冷暖对比。对比也是协调统一的,图书插图中的色彩会产生进退、膨胀收缩、轻重、面积对比之感,这些对比也是协调统一的,为了呼应画面主体、表达中心思想、体现绝妙的创意和空间,合理运用色彩的整体性是值得仔细推敲、反复把玩的。西方绘画用色追求真实,用色丰富、细腻、复杂,调和色彩表现物体形态,与中国传统的用色完全不同。中国传统用色的目的是概括复杂的多彩,讲究随类赋彩,不考虑光源色和环境色,注重表现对象的固有色。水墨画分五彩之说,从花鸟人物到青山绿水,色彩多变。

画面情感渲染整体气氛。色彩的阅历会告诉我们色彩的情感和区别于其他色彩的感受。画面如果给人散乱、灰脏、焦闷、粉腻、零散、变色的感觉,除非是表达特定情感,不然一般是不可取的。图书插图中的唯美人物插画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粉腻,清淡的色调没有把握好,粉粉的颜色滥用,就给人十分腻的感觉。(www.xing528.com)

合理安排插画中的色彩,涉及画面黑、白、灰色彩结构关系这一主题。黑、白、灰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色彩上的,另一种是对比上的。色彩中的黑、白、灰,可以从大自然当中寻找,黑色是煤炭的颜色,白的是盐的颜色,灰是杨树的树皮的颜色,它们带来的视觉心理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黑色是沉默与死亡,也代表了时尚与高贵、优雅与坚硬,它是物质结束的颜色。白色是纯洁与完美,也让人联想到雪和婚纱,白色能很好地衬托其他颜色,也是表现光影的最好色彩。比如,说阳光下白色的墙斑驳深浅的光影效果,如此美丽,如此变化多端,白色是一切颜色的消失,也带来无限的可能。就像康定斯基曾经说过的话一样:“黑色意味着空无,像太阳的毁灭,像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而白色的沉默不是死亡,而是无尽的可能性。”灰色是低调与理性,含蓄与谦虚,它无论是深色还是浅色,都是在另外的色彩对比之下的。黑、白、灰的变化在大自然中也可以找到,比如说白天到黑夜的变化,物体的远近虚实等。

对比中的黑白灰,是画面中的暗色、亮色和中间色组成的三个层次的空间关系。任何色相和纯度都要靠明度的表现来体现,而黑白灰这种结构正是明度的变化。我们依靠眼睛可以感受从暗色到亮色的明度变化,它们之间存在过渡,形成了弱、中、强的节奏感。黑、白、灰的对比使相对独立的色彩按照需求组成一个明度上有变化、有联系的强烈并完整的视觉样式。在图书插图中,这种处理和运用要根据观众的接纳程度进行变化,因为色彩的视觉心理感受各不相同,不同色彩之间的明度变化带来的黑、白、灰对比也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觉。如何放置这些黑、白、灰,让受众接受而不是产生抵触心理,让信息的传达便利、畅通,直达内心,给受众直观、有效,又印象深刻的体验,就是设计师在进行图书插图设计时要揣摩和拿捏的。

在图书插图中,我们应当充分运用黑、白、灰。美国《财富》杂志的图片总监说过:“我们在色彩的使用上是很谨慎的,一般多以黑、白、灰为主,对其他色彩的使用也有限制。”图书插图中,色彩不是越丰富效果就越好,用简练的色彩搭配来获得完美的视觉效果是现代设计师必修的一门课。让我们运用黑、白、灰的对比关系对画面做减法,坚决不让东西变得复杂,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保持着这样一种想法——简洁就是丰富。

发挥黑、白、灰对比,运用点、线、面和曲直、刚柔、疏密、大小的对比,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设计语言,概括集中图形,用简洁的色彩给人强烈、明快的视觉效果。更多的尝试会带来更多的惊喜,对比重合,叠加对称,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就是画面中的造物主,肆意挥洒,变魔术一般创造出所有神奇的画面感。在感性思维过程中,设计师同时要铭记理性思维的力量,色彩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如何在画面的黑白灰对比结构关系中保持自己的理性思维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体现画面各要素的内在联系。

画面中有黑、白、灰及互补色时,我们才会觉得完美。黑、白、灰的节奏韵律,是通过色彩的变化而做到的,为了使画面更加有魅力,设计师要在保证画面色彩秩序的构成上,发挥自己独特的能力,增加专属的元素,让自己的图书插图与别人的图书插图不一样。这里的不一样有两层含义,包括了画面的不一样和情感的不一样。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立的思想和不同于别人的个人魅力,鹤立鸡群与泯然众人,通常是一线之差。

不一样的画面表达是区别于不同的图书插图中最基本的地方,可以说,画面不是脸谱,仅仅通过色块的变化就能让读者知道每个脸间的差异与不同,事实上脸谱都太相似了。不一样的情感是画面的气氛和读者的接受心理感受,同一个图书插图,让不同的人来看,具体的心理感受也不是百分之百一样的,但是因为图书插图通常是为主题服务的,这一基本属性就让图书插图要给观众传达一种基本一致的信息和感受,而设计师图书插图的情感不一样就存在于不同读者的众多差异感受中。不一样的画面会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情感会理解不一样的画面,两者是相互影响的。

既然黑、白、灰既是色彩范畴中的黑色、白色和灰色,也是画面中明度对比中的黑、白和灰。那么详细到对比,则黑、白、灰是画面上的色彩对比,一种直接、简洁的色彩美感形式。黑、白、灰带来的视觉冲击和视觉效应会强烈地刺激视觉,获得直接的视觉感受。

在图书插图设计的过程当中,理解画面的黑、白、灰,掌握它,合理运用它,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对黑白灰的不同尝试和碰撞也会带来惊喜,不破不立,破坏后的黑、白、灰通常会产生新的画面美感。我们要善于理解和分析,多做尝试,发现美的规律。

图书插图中的唯美,插画画面中的白,第一眼看到的地方,一般是人物的眼睛,它是整个画面的重点,柔情似水或者邪魅狂狷,体现着人物性格。画面中的是背景,它起到点缀的作用,交代人物性格身份,通过不同的调整设计传达出美感。黑,就是最暗的那一点,弱化画面冲击力,含糊掉四周,让画面有一种渐隐的效果。

当画面中的黑、白、灰是对比柔和的视觉效应,就给人稳定、含蓄、平凡的感受。温馨的、甜美的、充满憧憬的主题,通常就是柔和的对比。而对比强烈的视觉效应给人夸张、反差大的感受,黑、白、灰对比强烈,多用在金戈铁马、杀气腾腾、剑拔弩张的情景下。同时,色彩具有装饰性,通过对比色的情感变化,可以很好地烘托人物性格,表现图书插图的视觉主题和服务主体。

(三)肌理

肌理表现让画面语言丰富起来,或变化多端,或斑驳粗糙。肌理是法语matiere翻译过来的,意思为物质材料。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它是一种视觉元素。肌,指的是平面;理,指的是结构和质感。自然界的不同物质拥有不同的肌理形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形成了对某些物质独特的肌理的特殊情感惯性。比如木头的粗糙,给人野生植物欣欣向荣和有年轮沧桑之感;皮肤的光滑,给人温润青春的气息;笔墨的渗透扩散,给人水汁泛滥,水墨传统的联想。汉代的画像砖和瓦中使用了草编纹样。质感的传达让画面更加生动。肌理是特殊的视觉元素,它营造了平面中的立体空间,随意又偶然地处在画面上,增加了人性化的因素。肌理就是物体的质感,通过手的触摸得到的记忆可以再现视觉上的触感。为了使图书插图画面更加真实生动,肌理的运用十分重要。

肌理就像黄金,虽然能增加画面美感,但不能滥用。肌理只是一种手段,理解和运用不能随心所欲。所以,肌理不是服务于自身功能而是服务画面的,要在构图的大观念里存在,不喧宾夺主,才可以使画面内在协调起来。

平常生活中拍摄下现实世界里的物质姿态、肌理触感,通过photshop的图层叠加,可以很好地再现花叶布满曲线的筋脉,受到风吹、雨打、日晒而产生形态变化的墙壁斑驳,节假日喜气洋洋的鞭炮碎屑掉在地上的光阴变化。将这些肌理数字化,会让肌理在画面的使用中更便捷、更精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