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正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目前重庆人工智能产业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阶段,正依托两江新区、南岸区、渝北区和永川区等产业集聚区,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人机交互、计算机深度学习等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如果想要把语音实时转化成文字,就用“讯飞听见”;听不懂外国人讲话,有“讯飞翻译机”;让记录变得和张口说话一样简单,有“讯飞语记”……这些都是科大讯飞的产品。作为中国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导者,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口语评测、语言翻译、声纹识别、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上代表了国际最高水平。据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区副总经理介绍,语音合成与识别一直是科大讯飞的核心生产力。科大讯飞的语音合成能够达到真人说话水平,技术连续12年全球第一,是我国唯一以语音技术为产业化方向的“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先后落户科大讯飞,进一步促进了资源汇聚,提升了科大讯飞在行业中的地位。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科大讯飞率先发布了全球首个提供移动互联网智能语音交互能力的讯飞开放平台,并持续升级优化。基于该平台,科大讯飞相继推出了讯飞输入法、灵犀语音助手等示范性应用,并与合作伙伴携手推动各类应用深入教育、医疗、汽车、家电等各个领域,引领和推动着移动互联网时代输入和交互模式的变革。
通过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建设,科大讯飞实现了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技术、数据、产业等资源的高效整合、技术研发和应用之间的快速迭代,有望极大地提升我国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应用的进步速度,助力我国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应用达到并长期保持在国际领先水平。此外,由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和南岸区国有平台公司合资成立的重庆讯飞慧渝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将依托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积极支持本地科技企业的发展,同时科大讯飞和重庆邮电大学合办的人工智能学院将加大产学研结合和人才培养,预计到2025年为重庆市培养4000名优秀人才,助力重庆成为全国重要的智能产业和智能化应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集聚地,为“中国智谷”(重庆)贡献力量。
在国家最近公布的四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中,其中一项就是依托科大讯飞公司建设的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2018年2月落户重庆的“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就是落实国家这一要求的具体举措。未来,人工智能将以智能产品的形式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智能硬件将从可穿戴设备延伸到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智能玩具、机器人等领域。
为抢抓大数据智能化的发展机遇,南岸区立足自身智能产业基础,选址江南新城科技园核心地段打造了“中国智谷”(重庆)。“中国智谷”(重庆)核心区占地2.47平方千米,发展定位为“三区一城”。“中国智谷”(重庆)的“三区一城”定位,即智能产业集聚区,数据智能平台集聚区,智能制造创新集聚区,智慧生活新城。“中国智谷”(重庆)将整合南岸区现有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移动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三大国家级产业基地,搭平台、优环境,聚力营造全要素生态圈,打造重庆“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预计到2020年,“中国智谷”(重庆)辐射能级初具,智谷形象初现,智谷品牌初显。到2025年,“中国智谷”(重庆)将带动大数据智能产业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汇聚国内外知名智能企业30家,集聚全国性数据智能平台30个,引进培育国家级研发机构20家,涵养智能产业高端人才20万人。
据“中国智谷”(重庆)负责人介绍,“中国智谷”(重庆)是南岸区布局智能产业的核心。南岸区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依托重庆声光电、西南集成、锐迪科、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领军企业推动智能产业优势集聚。目前全区的智能产业企业数突破了247家,仅2018年1月、2月智能产业销售收入总额就达131亿元。区域内已有全球品牌手机企业前十强1家(维沃)、全国品牌手机企业前十强2家(维沃、百立丰),为鼓励企业落地,南岸出台了《南岸区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扶持政策(试行)》《南岸区加快推动移动终端产业技术创新扶持办法》《南岸区经开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扶持办法》《南岸区经开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扶持办法》《南岸区支持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经费专项补助、税收优惠等办法,支持企业发展。(www.xing528.com)
在南岸区积极部署智能产业发展的同时,市里也在谋篇布局,按照“错位发展、因势利导”的原则,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智能感知、智能物联网、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智能交通、云计算大数据(超级计算机)、人机交互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强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平台搭建、高端人才引进、高新企业培育、高新产业园区打造、科技金融支撑,不断增强全市智能产业技术供给能力,加快产业培育与应用推广示范。
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发展,主动融入世界产业发展的潮流,紧扣国家发展战略,结合重庆发展实际,大力推动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能产业在重庆的发展。
智能产业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8年重庆市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提出,重庆将重点推动“八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实施《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就是要加强大数据智能化在产业转型升级、政府治理和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应用,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据重庆市经信委领导介绍。2017年大数据智能产业总产业规模在3500亿左右,2018年上半年大数据销售收入接近2300亿元,同比增长21.7%,预计全年的规模有望超过4500亿元。2018年他们重点抓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长效机制的建立,组建了产业指导、应用指导、科研指导、资金保障、教育指导、人才引进和基础设施7个工作组负责具体工作,同时把《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十几个相关部门,实施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抓住高端要素的引进,着力引进大数据智能化领域的创新型企业、高端机构和研发团队,加快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一批重大平台,打造大数据智能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不断增强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产品的服务供给能力。三是抓好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全面启动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生产线的建设,在政务、交通、物流、医疗、教育等十大领域实施智能化优先应用行动,力争形成智能产业和智能应用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四是抓好智博会的筹办,把高水准重庆智博会作为展示重庆大数据发展的窗口,以及和各国各界开展交流的平台,打造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区域的形象。
智能产业的高速发展,必将拓展人们的智能生活,打造智慧城市,助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