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钢铁材料以外的其他金属统称为非铁合金(俗称有色金属)。粉末冶金材料是指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得的材料。
一、铝及铝合金
(一)工业纯铝
工业中使用的纯铝是银白色的轻金属,熔点为660℃,密度为2.7g/cm3。纯铝的导电性、导热性好,仅次于金、银和铜,室温下,纯铝的电导率约为铜的64%。纯铝在大气中有良好的耐蚀性。但铝不能耐酸、碱、盐的腐蚀。纯铝的强度、硬度很低(σb=80~100MPa,20HBS),但塑性很高(δ=50%,ψ=80%)。通过冷变形强化可提高纯铝的强度(σb=150~250MPa),但塑性有所降低(ψ=50%~60%)。
工业纯铝的纯度为98.0%~99.0%,含有铁、硅等杂质,杂质含量越多,其电导性、导热性、耐蚀性及塑性越差。
工业纯铝分为铸造纯铝和变形纯铝两种。根据GB/T8063—2017规定,铸造纯铝牌号由“铸”的汉语拼音字首“Z”和铝的元素符号“Al”及表示铝含量的数字组成,例如ZAl99.5表示wAl=99.5%的铸造纯铝;根据GB/T16474—2011规定,变形纯铝及铝合金的牌号用四位字符体系的方法表示,即用1×××表示,牌号的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最低铝百分含量×100后小数点后面两位数字,牌号第二位的字母表示原始纯铝的改型情况,如果字母为A,表示原始纯铝或原始合金,例如,牌号1A30的变形纯铝表示wAl=99.30%的原始纯铝,若为其他字母,则表示为原始纯铝的改型。我国变形铝的牌号有1A50、1A30等。工业高度纯铝的旧牌号以LG1、LG2、…、LG5(对应的新牌号为1A85、1A90、…、1A99)表示,“LG”是“铝高”的汉语拼音字首,LG后面数字越大,纯度越高。高纯铝的牌号有1A99、1A97、1A93、1A90、1A85等。
工业纯铝主要用于制作电线、电缆、器皿及配制合金等。
(二)铝合金
铝合金的比强度(强度与密度之比)高,耐蚀性和切削加工性好,得到了广泛应用。
铝合金按结晶成分分为形变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形变铝合金塑性较高,适于压力加工;铸造铝合金熔点低,流动性好,适于铸造。
1.形变铝合金
(1)不能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
这类合金主要指Al-Mn系、Al-Mg系合金,其特点是有很好的耐蚀性,故常称为防锈铝合金。这类合金还具有良好的塑性和焊接性能,但强度较低,切削加工性能较差,只有通过冷加工变形才能使其强化。防锈铝合金代号用LF(“铝防”汉语拼音字首)及顺序号表示,如LF5等。防锈铝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需要弯曲或冷拉伸的高耐蚀性容器,以及受力小、耐蚀的制品与结构件。
(2)能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
①硬铝合金。这类铝合金是Al-Cu-Mg系合金,加入铜和镁的目的是使之形成强化相。合金通过固溶热处理和时效处理可显著提高强度,σb可达420MPa,故称硬铝。硬铝的耐蚀性差,尤其不耐海水腐蚀。为此,常采用包纯铝方法提高板材的耐蚀性,但在热处理后强度较低。硬铝合金的代号用LY(“铝硬”汉语拼音字首)及顺序号表示,如LY1、LY11、LY12等。
LY1称铆钉硬铝,有较高的剪切强度,塑性好,主要用于制作铆钉。LY11称标准硬铝,强度较高、塑性较好,退火后冲压性能好,应用较广,主要用于形状较复杂、载荷较轻的结构件。LY12是高强度硬铝,强度、硬度高,塑性、焊接性较差,主要用于高强度结构件,例如飞机翼肋、翼梁等。
②超硬铝合金。这类铝合金是Al-Cu-Mg-Zn系合金。超硬铝合金时效硬化效果最好,强度、硬度高于硬铝,故称超硬铝。但耐蚀性较差,且温度大于120℃时就会软化。超硬铝合金的代号用LC(“铝超”汉语拼音字首)及顺序号表示,如LC4、LC6等。超硬铝合金主要用作要求重量轻、受力较大的结构件,如飞机大梁、起落架、桁架等。
③锻铝合金。这类铝合金大多是Al-Cu-Mg-Si系合金。其力学性能与硬铝相近,但热塑性及耐蚀性较高,适于锻造,故称锻铝。锻铝合金代号用LD(“铝锻”汉语拼音字首)及顺序号表示,如LD5、LD10等。锻铝合金主要用作航空及仪表工业中形状复杂、比强度较高的锻件,以及在300℃~200℃以下工作的结构件。例如,叶轮、框架、支架、活塞、气缸头等。
根据GB/T16474—2011《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和GB/T3190—2008《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的规定,变形铝合金及铝合金采用四位数字体系牌号和四位字符体系牌号,两种牌号的区别仅在牌号的第二位。牌号第一位数字表示铝及铝合金的组别,用1、2、3、4、5、6、7、8、9分别代表纯铝及以铜、锰、硅、镁、镁和硅、锌等其他元素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及备用合金组;第二位数字或字母表示纯铝或铝合金的改型情况,数字0或字母A表示原始纯铝和原始合金,1~9或B~Y表示改型情况;牌号最后两位数字用以标识同一组中不同的铝合金,纯铝则表示最低铝百分含量中小数点后面的两位。
2.铸造铝合金
铸造铝合金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可浇注成各种形状复杂的铸件。铸造铝合金的种类很多,主要有Al-Si系、Al-Cu系、Al-Mg系和Al-Zn系四类。
铸造铝合金的代号用ZL(“铸铝”汉语拼音字首)及三位数字表示。第一位数字表示主要合金类别,分别用“1、2、3、4”表示铝—硅系、铝—铜系、铝—镁系、铝—锌系合金;第二、三位数字表示顺序号,如ZL102、ZM01等。
铸造铝合金的牌号由Z和基体元素化学符号、主要元素化学符号以及表示合金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数的数字组成。优质合金在牌号后面标注A,压铸合金在牌号前面冠以字母“YZ”。例如:ZAlSi12表示ωSi=12%的铸造铝合金。
①铝硅合金。Al-Si系铸造铝合金通常称硅铝明。这类合金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如流动性好,收缩及热裂倾向小),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耐蚀性,广泛用于制造质量轻、形状复杂、耐蚀,但强度要求不高、温度在200℃的铸件,如内燃机活塞、气缸体、油泵壳体等。常用代号有ZL101、ZL102、ZL103、ZL104、ZL105等。
②铝铜合金。这类合金的wCu=4%~14%。由于铜在铝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随温度发生变化,因此可进行时效硬化。铝铜合金耐热性好,但铸造性能和耐蚀性差,主要用来制造要求较高强度或高温下不受冲击的零件,如内燃机气缸头、活塞等。常用代号有ZL201、ZL202、ZL203等。
③铝镁合金。这类合金密度小(<2.55g/cm3)、耐蚀性好、强度高、铸造性能差、耐热性低,时效硬化效果很小,主要用于制造在腐蚀性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如氨用泵体、船舰配件等。常用代号有ZL301、ZL303等。
④铝锌合金。这类合金铸造性能好,经变质处理和时效处理后强度较高,价格便宜,但耐蚀性、耐热性差。其主要用于制造结构形状复杂的零件,如汽车、仪表、飞机、日用品等。常用代号有ZL401、ZL402等。
二、铜及铜合金
(一)工业纯铜(www.xing528.com)
工业纯铜又称紫铜,密度为8.9g/cm3,熔点为1083℃。纯铜导电性、导热性优良,耐蚀性和塑性很好(δ=40%~50%),但强度较低(σb=230~250MPa),硬度很低(30~40HBS),不能热处理强化,只能通过冷变形强化,但塑性降低。例如,当变形度为50%时,强度为σb=400~430MPa,硬度为100~200HBS,塑性下降至δ=1%~2%。
工业纯铜的纯度为99.95%~99.5%,主要杂质有铅、铋、氧、硫、磷等,杂质含量越多,其电导性越差,并易产生热脆和冷脆。工业纯铜的代号用T(“铜”的汉语拼音字首)及顺序号(数字)表示,共有三个代号:T1、T2、T3,其后数字越大,纯度越低。纯铜广泛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刷、铜管及配制合金,不宜制造受力的结构件。
(二)铜合金
铜合金是以铜为主要元素,加入少量其他元素形成的合金。铜合金比工业纯铜的强度高,且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常用作工程结构材料。铜合金按化学成分不同分为黄铜、青铜和白铜;按生产方法不同分为压力加工铜合金和铸造铜合金。常用的铜合金是黄铜和青铜。
1.黄铜
黄铜是以锌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按其化学成分不同分为普通黄铜和特殊黄铜;按生产方法不同分为压力加工黄铜和铸造黄铜。
(1)普通黄铜。普通黄铜是铜和锌组成的二元合金。加入锌可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和塑性,还可改善铸造性能。当wZn<32%时,合金强度增加,塑性有所改善,适于冷变形加工;当wZn=32%~45%时,随含锌量增加强度继续增加,塑性开始下降,不宜冷变形加工,但高温下塑性好,可进行热变形加工;当wZn>45%时,强度、塑性急剧下降,脆性很大,无实用意义。
当黄铜wZn<7%时,耐海水和大气腐蚀性好,但当wZn>7%时,经冷变形加工后有残留应力存在,在海水或潮湿的大气中,易产生应力腐蚀开裂(亦称季裂)。
压力加工普通黄铜的牌号用H(“黄”的汉语拼音字首)及数字表示,其数字表示铜平均含量的百分数。例如,H68表示平均含铜量为68%,其余为锌含量的普通黄铜。
常用单相黄铜H70、H68,强度较高,冷、热变形能力好,适于用冲压法制造形状复杂、要求耐蚀的零件,如弹壳、冷凝器、造纸用管、散热器外壳等;H62、H59,强度较高,有一定耐蚀性,不适宜冷变形加工,可进行热变形加工,广泛用于制造热轧、热压零件,如销钉、铆钉、螺母、导管、焊接件等。
铸造黄铜的牌号依次由Z(“铸”字汉语拼音字首)、铜、合金元素符号及该元素平均含量的百分数组成。如ZCuZn38为平均含锌量为38%,其余为铜含量的铸造黄铜。铸造黄铜的熔点低于纯铜,铸造性能好,且组织致密,主要用于制作一般结构件和耐蚀件,如端盖、阀座、手柄座、螺母等。
(2)特殊黄铜。在普通黄铜中加入硅、锡、铝、铅、锰、铁等合金元素所形成的合金称为特殊黄铜,相应的称这些特殊黄铜为硅黄铜、锡黄铜、铝黄铜等。加入的合金元素均可提高黄铜的强度,锡、铝、锰、硅还可提高耐蚀性和减少应力腐蚀破裂的倾向;铅可改善黄铜的切削加工性能和提高耐磨性;硅可改善铸造性能;铁可细化晶粒。
特殊黄铜分为压力加工和铸造用两种。压力加工特殊黄铜的牌号依次由H(“黄”字汉语拼音字首)、主加合金元素符号、铜平均含量的百分数、合金元素平均含量的百分数组成。例如,HSn62-1表示平均含锡量为1%、含铜量Cu为62%,其余为锌含量的锡黄铜。铸造特殊黄铜的牌号依次由Z(“铸”字汉语拼音字首)、铜和合金元素符号、合金元素平均含量的百分数组成。例如,ZCuZn31Al2为平均含锌量为31%、含铝量为2%,其余为铜含量的铸造铝黄铜。
2.白铜
白铜是以镍为主加元素的铜合金,因色白而得名。按照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普通白铜和特殊白铜。
(1)普通白铜。通常含镍量小于50%的铜合金称为普通白铜,具有优良的塑性,还具有很好的耐蚀性、耐热性和特殊的电性能。因此,普通白铜主要制作在蒸汽、海水中工作的精密机械零件、钱币和电器元件等。
普通白铜的牌号用“B+数字”表示。B是“白”字汉语拼音字首,数字表示平均含铜量的百分数。如B19表示平均含镍为19%、含铜为81%的普通白铜。
(2)特殊白铜。特殊白铜是在普通白铜中加入锌、铝、铁、锰等元素而组成的合金。加入合金元素能改善白铜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和电热性能,以及某些特殊性能。特殊白铜用于制作耐蚀、耐寒的高强度零件、精密电阻、医疗器械和弹簧等。
特殊白铜的牌号用“B+主加元素符号+数字”表示,“主加元素符号”与“数字”之间用“—”隔开。数字依次表示镍和加入元素平均含量的百分数,如BMn3-12表示含镍3%、含锰12%、含铜85%的锰白铜。
3.青铜
除黄铜和白铜以外的其他铜合金称为青铜,其中含锡元素的称为锡青铜,不含锡元素的称为无锡青铜(也称特殊青铜)。常用青铜有锡青铜、铝青铜、铍青铜、铅青铜等。按生产方式,青铜可分为压力加工青铜和铸造青铜两类。
青铜的牌号依次由Q(“青”的汉语拼音字首)、主加元素符号及其平均含量的百分数、其他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数组成。例如,QSn4-3表示平均含锡量为4%、含锌量为3%,其余为铜含量的锡青铜。若是铸造用青铜,其牌号依次由Z(“铸”字汉语拼音字首)、铜及合金元素符号、合金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数组成。例如,ZCuSn10Zn2表示平均含锡量为10%、含锌量为2%,其余为铜含量的铸造锡青铜。
(1)锡青铜。以锡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基合金称为锡青铜。当wSn<7%时,合金有良好的塑性。随含锡量增加,强度、塑性增加,适宜压力加工;当7%≤wSn≤20%时,随着含锡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增高,塑性急剧下降,故适宜铸造;当wSn>20%时,合金变脆,强度显著降低,无实用价值。因此,工业用锡青铜一般wSn=3%~14%。
锡青铜的耐磨性好,对大气、淡水、海水等的抗蚀性比纯铜和黄铜高,无磁性,无冷脆现象,但对酸类和氨水的抗蚀性差。
压力加工锡青铜适于制造仪表上要求耐磨、耐蚀的零件,以及弹性零件、抗磁零件等,如QSn4-3适于制造弹性元件、化工机械耐磨零件和抗磁零件,QSn4-4-4适于制造航空、汽车和拖拉机用承受摩擦的零件(如轴承)。铸造锡青铜流动性差,易产生成分偏析、分散缩孔,使铸件致密性不高,但收缩小,故适宜制造形状复杂、外形尺寸要求严格、致密性要求不高的耐磨、耐蚀件,如ZCuSn3Zn11Pb4适合制造海水、淡水和蒸汽中、压力小于2.5MPa的阀门和管配件,ZCuSn5Pb5Zn5适于制造在较高负荷、中等滑动速度下工作的耐磨、耐蚀零件(如轴瓦、轴套、齿轮、蜗轮、蒸汽管、活塞、离合器等)。
(2)铝青铜。以铝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称为铝青铜,一般wAl=8.5%~11%。它具有高的耐蚀性、耐热性、硬度、耐磨性、韧性和强度。铸造铝青铜流动性好,偏析和分散缩孔小,故能获得致密的铸件,但收缩率大。当wAl=5%~7%时,塑性好,适于冷变形加工;当wAl为10%左右时,强度最高,一般为铸造铝青铜。
压力加工铝青铜用于制造仪器中要求耐蚀的零件和弹性元件,如QAl5适于制造弹簧,QAl10-1.5适于制造船舶用高强度耐蚀零件(如齿轮、轴承);铸造铝青铜常用于制造要求有较高强度和耐磨性的摩擦零件。若加入合金元素锰、铁,可进一步提高铝青铜的强度和耐磨性,如ZCuAl9Mn2适于制造耐蚀、耐磨件及在<250℃工作的管配件、要求气密性高的铸件,ZCuAl8Mn13Fe3适于制造重型机械用轴套和要求强度高、耐磨、耐压零件,如衬套、法兰、阀体、泵体等。
(3)铍青铜。以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称为铍青铜,一般wBe=1.7%~2.5%。铍青铜经固溶热处理和时效后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弹性极限。另外,还具有良好的耐蚀性、电导性、热导性和工艺性,无磁性,耐寒,受冲击不产生火花等优点,可进行冷、热加工和铸造成形,主要用于制造仪器、仪表中的重要弹性元件和耐蚀、耐磨零件,如QBe2用于制造钟表齿轮、弹簧、航海罗盘、电焊机电极、防爆工具等。但铍青铜成本高,应用受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