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CRT显像管:黑白与彩色的工作原理

CRT显像管:黑白与彩色的工作原理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RT又名阴极射线管,可分为黑白显像管和彩色显像管。经典的CRT显像管使用电子枪发射高速电子,经过垂直和水平偏转线圈控制高速电子的偏转角度,最后高速电子击打屏幕上的荧光粉使其发光,通过电压来调节电子束的功率,就会在屏幕上发出明暗不同的光点形成各种图像。(一)黑白显像管介绍黑白显像管组成、工作原理、偏转线圈。

CRT显像管:黑白与彩色的工作原理

CRT(Cathode Ray Tube)又名阴极射线管,可分为黑白显像管和彩色显像管。

显像管是电视接收系统的终端显示器件,它将图像信号还原为光图像。显像管的特性和要求是整个电视机设计的基本依据。例如,扫描光栅的组成、信号通道增益、视频图像信号的极性选择、电视机的功率消耗以及偏转线圈扫描电流特性等,都是根据显像管的特性和要求而定的。此外,电视机的收看质量,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灰度、亮度、灵敏度等主要指标及彩色效果好坏都最终表现在显像管上,因此要获得高质量的电视图像,必须有一个高质量的显像管。所以首先必须了解显像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基本参数。

经典的CRT显像管使用电子枪发射高速电子,经过垂直和水平偏转线圈控制高速电子的偏转角度,最后高速电子击打屏幕上的荧光粉使其发光,通过电压来调节电子束的功率,就会在屏幕上发出明暗不同的光点形成各种图像。

(一)黑白显像管

介绍黑白显像管组成、工作原理、偏转线圈。

1.黑白显像管组成

黑白显像管由玻璃外壳、电子枪、荧光屏三部分组成。显像管内抽成真空,管壳由高强度的玻璃制成,它能承受高压以防爆裂。

黑白显像管的结构如图11-23所示。

图11-23 黑白显像管的结构图

显像管内部的电子枪阴极由灯丝加热发出电子束,经强度控制、聚焦和加速后变成细小的电子流,在阳极高压作用下,获得巨大的能量,以极高的速度去轰击荧光粉层,就会发出光亮。

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的作用就是帮助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以非常快的速度对所有的像素进行扫描激发。在显像管内,电子束以一定的顺序,周期性地轰击每个像素,使每个像素都发光;而且只要这个周期足够短,也就是说对某个像素而言电子束的轰击频率足够高,我们就会看到一幅完整的图像。有了扫描,就可以形成画面。

场扫描的速度决定了画面的连续感,场扫描越快,形成的单一图像越多,画面就越流畅。而每秒钟可以进行多少次场扫描通常是衡量画面质量的标准,我们通常用帧频或场频(单位为Hz,赫兹)来表示,帧频越大,图像越有连续感。

(1)玻璃外壳

玻璃外壳由管颈、锥体和屏面三部分组成。管颈内有电子枪、屏面由玻璃构成。玻璃锥体是屏面玻璃和管颈的连接部位,它为电子束实现全屏幕扫描提供足够大的空间。锥体内外壁均涂有石墨导电层,其作用如下。

①内壁石墨导电层与高压阳极相连,形成一个等电位空间,以保证电子束高速运动

②外石墨导电层接地,以防止管外电场的干扰;内石墨导电层可以吸收荧光屏在高速电子轰击下产生的二次电子及管内的杂乱发射光,从而有助于提高图像的对比度。

③内外石墨导电层间形成一个500pF~1000pF的电容,可作为第二、四高压阳极的滤波电容。因而在高压供电电路中不必另接高压滤波电容。

(2)电子枪

电子枪安放在管颈内,用来发射密度可调的电子流,并通过聚焦和加速,形成截面积很小、速度很高的电子束。该电子束在行、场偏转磁场的作用下可形成全屏幕的扫描光栅。电子枪通常由灯丝和5个用无磁不锈钢制成的电极组成。

①灯丝(F),通电后加热阴极,使阴极能发射电子。

②阴极(K)呈小圆筒状,筒的顶端涂有发射电子的材料(氧化钡、氧化锶和氧化钙混合物),当阴极被灯丝加热后,阴极表面材料便向外发射电子。

③控制栅极(G)也是圆筒状,它套在阴极外面,圆筒的中间开有一个小孔,以便电子流穿过。通常控制栅极相对阴极加有数十伏的直流负压,形成阻滞电场。改变控制栅极对阴极的负电位大小,就可以直接控制电子流的强弱,从而控制了对应光点的明暗。电子束的截止电压约-30V~-90V之间。图像信号直接加在控制栅极(正极性图像信号)或阴极(负极性图像信号)上,使扫描电子束强弱随图像信号变化,从而在屏幕上显示出不同灰度层次的图像。

(3)荧光屏

荧光屏由屏面玻璃、荧光粉层和铝膜三部分组成。在屏面玻璃的内壁上,沉积一厚度约为10μm、以银作激活剂的硫化锌荧光粉层,它在电子束的高速轰击下发白光。其发光强弱与电子束电流太小及速度高低相对应。为了防止电子束电流太大,使荧光粉层局部过热而降低发光能力,一般限制束电流在100μA以下。为了提高屏幕亮度及减弱闪烁效应,荧光粉应具有余辉特性,但为了防止造成前后两帧图像重叠出现而使清晰度下降,余辉时间不宜过长,应采用余辉时间小于1ms的荧光粉。

在荧光粉层后面蒸发一层厚度约为1μm的铝膜,它的作用有三个:

①铝膜可以挡住内部杂散光,从而提高图像对比度。

②铝膜有利于提高屏幕的最高亮度,它可将荧光屏射向背后去的光线反射回屏幕;并且铝膜接阳极高压,可避免荧光屏积累电子,否则积累的电子所产生的电场将减小电子轰击的能量,使亮度降低。

③铝膜可以保护荧光屏不出现离子斑。因为在高速电子轰击下,显像管内残存的气体将发生电离,其负离子与电子一样受到加速电场的作用射向荧屏。但其质量比电子大几千倍,偏转磁场使它偏转的角度很小,因此这些离子将集中轰击荧光屏中心的小部分区域,使荧光粉层老化,降低发光效率,产生“离子斑”。铝膜的作用是可挡住体积大、速度低的负离子,使之不能穿过铝膜到达荧光屏,而质量小、速度高的电子却极易穿透铝膜射向荧光粉层。

2.黑白显像管工作原理

显像管产生光栅或显示图像是依靠在栅极(G)与阴极(K)之间施加不同的电压,以控制阴极电流ik(与电子束流方向相反)的大小而实现的。

当无图像信号输入时,栅、阴极间加的是一直流负压(静态栅偏压Ugk0),在偏转磁场的作用下,屏幕各点对应的阴极电流ik处处相等,因而屏幕显示的是亮度均匀的光栅。

当有图像信号输入时,栅、阴极间在直流负压的基础上叠加了图像信号电压,通过扫描,屏幕各点对应的阴极电流ik随图像信号规律地变化,因而屏幕上就出现了相应的图像。为了正确重现图像,必须根据图像信号的极性选择它输入的电极。比如负极性图像信号应从显像管的阴极输入,这样,原图像越暗对应的图像信号电平就越高,从而抬高了阴极电平而使栅、阴间电压越负阴极电流(电子速流)就越小,则显像管的显示亮度越暗,重现的图像是正确的。如果是正极性的图像信号,则应从显像管的栅极输入,否则会在荧光屏上出现“负像(Negative)”,如图11-24所示。

图11-24 负像效果

图11-25 显像管调制特性曲线

负像呈现一种底片效果,图像的黑白效果为亮暗关系与现实颠倒,图像的彩色效果呈现与原物色彩的补色影像。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用栅-阴极之间电压Ugk(始终为负值)与阴极电流ik关系曲线来表征显像管的工作特性,即所谓调制特性,如图11-25所示。

调制特性曲线的斜率,即Δik/Δugk,表示显像管的灵敏度,即栅-阴电压对阴极电流的控制能力。图中,Egk是当阴极电流ik为零时的截止电压,即当Ugk=Egk时,电子束流将被完全抑制,ik=0,荧光屏不发光。

理论与实践都证明,阴极电流与栅、阴电压有下面的关系:

式中,γ为显像管电光转换特性的非线性系数,其值为2~3之间;k是比例系数,与阴极特性及其他电极构造等因素有关。

显然,阴极电流ik随栅、阴电压Ugk以指数规律变化,即Ugk对ik的控制作用为非线性。当栅极偏压在-12Ⅴ~-80Ⅴ之间时,显像管的控制灵敏度大约每伏几个微安的数量级。随着栅极负压值减小,阴极电流按指数规律增大。实际上,黑白显像管白色电平所对应的阴极电流ik不能超过150μA~200μA(负电压Ugk不应小于-20Ⅴ~-10Ⅴ),否则可能会烧坏荧光粉层,并且因ik过大造成高压阳极过负载、高压下跌影响聚焦和亮度。

3.偏转线圈

偏转线圈是CRT显像管的重要部件。偏转线圈位于显像管管颈和锥体的连接处。通电后可产生较强的磁场,控制经过加速的电子束在屏幕上作上下左右运动。偏转线圈结构如图11-26所示。

偏转线圈由行偏转线圈、场偏转线圈、磁环、中心位置调节器构成,如图11-27(a)所示。行偏转线圈分上、下两部分,绕成喇叭形,如图11-27(b)所示,两部分采用串联或并联方式。场偏转线圈也分上、下两部分,通常绕成环形,如图11-27(c)所示,两部分也采用串联或并联方式。

图11-26 偏转线圈外观

图11-27 偏转线圈结构

行偏转线圈产生垂直磁场,场偏转线圈产生水平磁场。行场偏转线圈的位置紧贴显像管,上、下两个绕组垂直对称,场偏转线圈套在行偏转线圈外面,也是上、下两个绕组垂直对称。如果行、场偏转线圈互相不垂直时,就会出现平行四边形失真现象,如图11-28(a)所示;如果偏转线圈的上、下两个绕组不对称或局部短路时,就会出现梯形失真,如图11-28(b)所示;如果偏转线圈匝数分布不均匀就会产生枕形或桶形失真,如图11-28(c)和图11-28(d)所示。

图11-28 光栅失真

4.彩色显像管

彩色显像管内有三支电子枪,荧光屏涂有三色荧光粉,还增加了一个荫罩(Shadow Mask)。

彩色显像管的种类较多,有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单枪三束显像管、自会聚彩色显像管、大屏幕彩色显像管等。在大屏幕彩色显像管中又可分为超平显像管、纯平显像管、超薄显像管、超净显像管等。

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也称荫罩管,是较早开发的显像管,它由荧光屏、荫罩、电子枪及玻璃外壳四部分组成。它有三支独立的电子枪,排成品字形,分别发射出红、绿、蓝电子束。

荫罩板置于距荧光屏内表面10mm左右的地方,上面有规律地排列着数十万个小圆孔,每个小孔与荧光屏上的一个三色点组相对应。红、绿、蓝电子束从不同角度同时在荫罩孔处相交并通过,如图11-29所示。

图11-29 荫罩板结构

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现在采用的很少了,主要是因为它的会聚电路较复杂,调整比较麻烦。

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由一支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它具有三个独立的、按直线排列的阴极,其他各极都是共用的。

单枪三束荧光屏上红、绿、蓝荧光粉是以纵向条状涂复在屏上的,在荧光屏的内侧有一金属板,称为分色板,它的作用是使三条电子束只能轰击各自的荧光粉条

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的优点是会聚调整比三枪三束管简单,而且透过率比三枪三束管高,使其屏幕亮度较高。该管的不足是会聚调整仍然较麻烦,而且生产较困难,不易大规模生产。

三枪三束或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都属于荫罩式彩色显像管。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是一种新型显像管,它采用了新型荧光粉,并提高了高压,使亮度得到了提高。荧光屏大多数采用黑底管技术,提高了亮度和对比度,改善了电视图像的质量,因而更适合白天观看电视。此外,自会聚彩色显像管还具有功耗低、寿命长、显像快、成本低等优点,如图11-30所示。

(1)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结构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也分为玻璃外壳、电子枪、荧光屏三部分。彩色显像管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点都由红、绿、蓝三种涂料组合而成,由三束电子束分别激活这三种颜色的荧光涂料,以不同强度的电子束调节三种颜色的明暗程度就可得到所需的颜色,这非常类似于绘画时的调色过程。倘若电子束瞄准得不够精确,就可能会打到邻近的荧光涂层,这样就会产生不正确的颜色或轻微的重像,因此必须对电子束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结构如图11-31所示。

(2)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特点

一字形一体化电子枪、槽孔式荫罩板、纯平形球面荧光屏、自会聚偏转线圈。

①一字形一体化电子枪

完成电子束的发射、调制、加速、聚焦。三支电子枪呈“一”字形排列,并采用一体化结构,如图11-32所示。

图11-30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www.xing528.com)

图11-31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结构

图11-32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电子枪

图11-33 开槽荫罩和短条状荧光粉

每支电子枪各有阴极、栅极、加速极、聚焦极和高压阳极,除了三个阴极为独立结构外,其余各电极都采用单片三孔或单一圆筒的一体化结构,即在同一个金属片或圆筒上做出三个让电子束通过的小孔,三条电子束受各自的电子光学透镜聚焦。这种结构束与束间的距离取决于制作电极时所用模具的精度,不受装配工艺影响,所以三条电子束定位准确、聚焦一致。一体化结构的电子枪使束与束间的距离很小,会聚误差小,因结构精密、紧凑,管颈可做得很细,既有利于减小会聚误差,又可降低偏转功率,且可消除因热膨胀引起的会聚漂移

②开槽荫罩和短条状荧光粉

自会聚管的电子枪也是一字排列的,为了克服单枪三束管缝隙板结构不牢固的缺点,采用了开槽式荫罩板,荫罩孔是相互交错的小长槽孔,如图11-33所示。

这种结构增加了荫罩板的机械强度和抗热变形性能。荧光屏上的三色荧光粉对应槽形荫罩孔也相互交错成小条状排列。

③动会聚自校正型偏转线圈

黑白显像管只有一个电子枪,形成一个电子束,不存在会聚的问题。彩色显像管内则有三条电子束同时工作,而且处于不同的几何位置。要使显示的图像颜色正确,色彩鲜艳、清晰,就必须使三条电子束在任何偏转位置都能通过荫罩板上同一孔槽,然后打在荧光屏同一像素的各自荧光粉点上,这项工作就称为会聚。

一字形排列的三电子束在均匀偏转磁场作用下偏转,由于显像管偏转中心与荧光屏荫罩板曲率中心不重合,虽然三条电子束在屏幕中心获得会聚,但在四周边沿又将发散开来,而且越向边沿失聚越严重。这种失会聚情况及光栅的几何失真情况如图11-34所示。

自会聚管除了采用精密一字形排列电子枪外,还采用了一个“动会聚自校正型偏转线圈”,并且出厂前已与显像管配置成一体。它利用非均匀磁场分布来对动会聚误差进行校正。

帧偏转磁场设计成桶形分布是为了校正垂直方向电子束的发散,桶形磁场可分解成水平和垂直两分量,越靠近屏幕边沿,垂直分量越大,如图11-35所示。

图11-34 失会聚及光栅

图11-35 帧偏转桶形磁场的校正作用

水平分量是其主要部分,担当使电子束作垂直扫描运动的作用,而垂直分量是使电子束作水平方向移动,它起校正作用。

图11-35(a)所示为上半场扫描的情况,垂直分量对两边束来讲是相反的(一个向下,一个向上)。在垂直分量作用下,B电子束向左偏移,R束则向右偏移,这正是图11-34所示失聚情况所需的校正措施,使上部的失会聚得到校正。

图11-35(b)所示为下半场扫描时,偏转电流反向使磁场方向也改变,水平分量改变方向使电子束在下半部运动。垂直分量仍未变,所以仍为B束向左偏移,R束向右偏移,下部的失会聚也得到校正。

磁场校正前后情况如图11-36所示。

图11-36(a)为均匀磁场产生失会聚情况,图11-36(b)为帧桶形磁场校正后无垂直失会聚的情况。

应当指出,由于帧偏转磁场的桶形分布,两边束位置的磁强度将比中束处稍强,因为在中束断面上的磁通量要小些。这样,中束的垂直偏转幅度稍稍变小而引起附加失真。

行偏转线圈产生的枕形磁场如图11-37(a)、(b)所示。

枕形磁场的磁力线分布中间稀一些(磁场强度小),两边较密(磁场强度大)。因此,位于左右的B、R两边束处磁场比位于中心的G束处强。图11-37(a)所示为前半行电子束水平偏转时情形,行偏转磁场方向向下;图(b)所示为后半行偏转时,扫描电流改变方向,行偏转磁场方向也变为向上。

枕形行偏转磁场作用下电子束进行水平偏转的情况如图11-38(a)、(b)、(c)所示。

图11-36 磁场校正前后情况

图11-37 行偏转枕形磁场分布

图11-38 枕形偏转磁场的校正作用

图11-38(a)所示为前半行扫描时,实线为均匀磁场形成的失会聚情形。枕形磁场作用下,在左边时R束处于中心部分较弱的磁场,使偏转量变小;B束则处于边缘磁场较强的部位,偏转量变大。设中间G束位置仍不变,则R束由于偏转量变小而落在左边R′处,B束偏转量变大,落在左边B′处。若磁场的枕形程度设计合适,就可使R′和B′点重合,如图(a)中虚线。当电子束扫后半行时,如图(b)所示,情况也是类似的。水平会聚后的情况如图(c)所示。

同样应指出,由于行偏转磁场的枕形分布,两边束位置的磁场较中束位置为强,所以,在水平偏转方向的偏转量中,中间绿电子束的水平偏转幅度也将稍小些。

(3)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调整

①静会聚的调整

彩色显像管设计时,应使三条电子束无扫描时在屏幕中央部位会聚为一点,这就是静会聚。然而,由于电子枪安装和封入时产生的误差,静态时三条电子束不一定能很好的会聚在屏幕中央,这就需要进行静会聚的调整。

自会聚管一般采取将静会聚磁环和色纯磁铁组装在一起的形式,其结构如图11-39 所示。

静会聚校正是用套在管颈外两对静会聚校正磁环来进行的,它由两片四极磁环和两片六极磁环叠装在一起组成。磁环的构造和作用如图11-40 所示。

图11-39 静会聚磁环和色纯度磁环

图11-40 静会聚磁环构造与作用

调整四极磁环可以使红、蓝两个边电子束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做等量反方向的移动,对中心绿电子束没有什么影响。当磁环上的两个突起耳向左右对称地张开时(左上图),可使红、蓝电子束做反向的左右移动。调节张开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左右移动的距离。保持两片四极磁环的相对位置不变,围绕管轴同步旋转(右上图),可以使红、蓝边束做反向的上下移动。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四极磁环把红、蓝两边束重合在一起。调整六极磁环可以使红、蓝两边束做等量同方向的移动(见左下图和右下图),通过两个相反方向的开角调整,可以改变移动量;同步旋转则使磁场方向改变,也就改变了两边束移动的方向。因此,调整六极磁环可以使已经重合的红、蓝两个边电子束与绿色中间电子束重合,最终使红、绿、蓝三基色在荧光屏中心部位得到良好的静会聚。

②色纯度的调整

三基色电子束穿过荫罩板孔槽后,必须打在各自的荧光粉点上,而不能打在其他荧光粉点上。例如,当把绿、蓝电子束截止时,应得到一幅纯净的红色光栅,红、绿电子束截止则应得到纯净蓝光栅,红、蓝电子束截止得到纯净的绿光栅,这就是图像的色纯度。若电子束穿过槽孔后有些偏射,例如仅有红电子束时,本应得到一幅红光栅,但如有一部分偏到绿色荧光粉点上,屏幕上就会显示橙色,就产生色度不纯的误差,如图11-41所示。

色纯度校正磁铁由两个双极圆环组成,沿径向充上磁。大突耳表示N极,小突耳表示S极,如图11-42所示。

图11-41 色度不纯

图11-42 调色纯磁铁时的磁场变化

改变两片圆环突耳的相对位置,就可改变环内合成磁场的大小。在调整时如使磁环只作相对转动,如图11-42(b)、(c)那样,则将保持大小可变的垂直合成磁场,使电子束只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图(d)、(e)是磁场最强的情况,而图(a)则合成磁场为零。调整时若保证两环的相对位置不变,围绕管颈同步旋转,则合成磁场大小不变,方向在变化使电子束移动方向也变化。因此,调节色纯磁铁可使三条电子束以需要的移动量向任意方向移动。

白平衡调整

彩色显像管要求在任何灰度下三基色荧光粉所合成的光都只呈现黑白图像,而不应出现其他色彩,这就是白平衡。白平衡不好,荧光屏显示彩色图像时就会偏色,产生彩色失真。如果彩色显像管的三条电子束具有完全相同的截止点和调制特性,并且三种荧光粉的发光特性也相同,那么就能达到完全的白平衡。但事实上由于电子枪制造和安装工艺上有误差,三条电子束的特性是不可能一致的。而且三基色荧光粉因选用不同的材料,所以发光特性是不同的。因此,实际中采用调整电路参数的方式来达到白平衡。

三条电子束的调制特性和校正结果如图11-43所示。

图11-43 电子束调制特性和暗平衡调整

图11-43(a)为三条电子束的调制特性,蓝荧光粉的发光效率最高,而红荧光粉的发光效率最低,所以蓝束光调制特性斜率最大,红束光特性的斜率则较小。各电子束的截止点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若在三个阴极加上相同的黑白灰度阶梯信号,则在低亮度区将产生如图的色彩。为了校正这种效应,就必须使它们的截止电压一致,如图11-43(b)所示。对于单枪三束管,可以调整显像管三个控制栅极的静态偏置电压。而对于自会聚彩色显像管,则是改变三个末级视放管的发射极直流电位,从而间接地改变显像管的三个阴极直流电位,使三路基色信号的消隐电平分别对准各自调制曲线截止点的方式来达到上述目的。

老式彩色电视机视放矩阵输出电路中的三个微调电阻就是用以调整暗平衡的,整机电路图常标以蓝截止、红截止和绿截止。调整时加黑白灰度条信号,或加彩条信号并关闭色度旋钮,将亮度调低些。仔细调整这三个微调电阻,使在靠近黑条的低亮区呈现纯净的暗黑色即可。无信号源时对白光栅也可调整,将亮度调低,调整到光栅纯净,若关掉场扫描使呈一条水平亮线则更便于观察。

⑤亮平衡调整

暗平衡的调整已使三条电子束的截止点趋于一致,但在高亮度区域由于电子束调制特性的斜率不同,仍将偏向某种彩色,如图11-43(b)所示,因此还需进行亮平衡的调整。因调制特性斜率是无法更改的,所以可设法调整三个色度信号激励幅度的大小比例,以便在高亮度区获得白平衡。在电路上是采取调整末级视放管的负反馈,即改变视放级增益而实现的。由于是相对关系,因此是固定一路的增益,改变另两路视放管的负反馈电阻来完成。

老式彩色电视机视放矩阵输出电路中有两个可调电阻即亮平衡调整用的微调电阻,电路图中常标上红驱动、绿驱动。调整时加彩条信号,将亮度、对比度调大,调整微调电阻使高亮度的白色(彩条中白色带)接近于标准白色。

亮、暗平衡的调整往往互有影响,所以要反复仔细调几次才会获得满意的效果。

采用I²C总线控制的彩色电视机取消了视放板上的白平衡微调电阻,可进入程序进行调整。

5.CRT电视机注意事项

注意避免灰尘过多、电磁场干扰、温度较高、强光照射。

(1)避免CRT电视机工作在灰尘过多的地方

由于CRT显像管内的高压(l0kV~30kV)极易吸引空气中的尘埃粒子,而它的沉积将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热量散发,使得电路板等元器件的温度上升,产生漏电而烧坏元件,灰尘也可能吸收水分,腐蚀电视机内部的电子线路等。因此,平时使用时应把电视机放置在干净清洁的环境中,如有可能还应该给电视机购买或做一个专用的防尘罩,每次用完后应及时用防尘罩罩上。

(2)注意避免电磁场对CRT显像管的干扰

CRT显像管长期暴露在磁场中可能会被磁化或损坏。散热风扇、日光灯、雷电、电冰箱、电风扇等耗电量较大的家用电器的周围或其他如非屏蔽的扬声器或电话都会产生磁场,显像管在这些器件产生的电磁场里工作,时间久了,就可能出现偏色、显示混乱等现象。因此,平时使用时应把电视机放在离其他电磁场较远的地方。

(3)避免CRT电视机工作在温度较高的状态中

CRT的显像管作为电视机的一大热源,在过高的环境温度下它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将会大打折扣,另外,CRT电视机其他元器件在高温的工作环境下也会加速老化的过程,因此,要尽量避免CRT电视机工作在温度较高的状态中,CRT电视机摆放的周围要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它散热。在炎热的夏季,最好不要长时间使用,条件允许时,最好把电视机放置在有空调的房间中,或用电风扇吹一吹。

(4)避免强光照射CRT显像管

我们知道CRT显像管是依靠电子束打在荧光粉上显示图像的,因此,CRT显像管受阳光或强光照射,时间长了,容易加速显像管荧光粉的老化,降低发光效率。因此,最好不要将CRT显示器摆放在日光照射较强的地方,或在光线必经的地方,挂块深色的布帘减轻它的光照强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