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施工工序及方法解析

施工工序及方法解析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7.5.2.2基坑需支护时方案的选择为了正确、全面的完成加固措施,在进行加固支护措施设计时需具备下述资料:1)施工图和厂区平面布置图。

施工工序及方法解析

熟悉图纸→编制施工方案→测量放线→分层分段开挖→降排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

17.5.1 施工工序

方案分两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砂管井降水;第二阶段:基础开挖。

施工顺序为:定位放线→井位放样打井→试抽→降水→机械开挖→人工清槽。

考虑到现场条件、基坑太深,施工坡道较难处理,故将施工坡道设在南侧,由北向南一次开挖至设计标高,最后由坡道处退出机械,然后该坡道作为施工运料通道。

基坑开挖完成后,在基坑里面四周布置明沟排水沟(500mm×500mm),四周布置集水坑(800mm×800mm),以便于雨水的排除。

17.5.2 施工方法

17.5.2.1 根据地质确定施工方案

根据勘测资料,从场地土的工程性质及场地土的工程地质条件看,场地地下水的稳定水位埋深较深,基坑坑壁直立性较好,但由于基坑太深,施工期间为保证基坑坑壁稳定,在没有桩防护地段按照1∶08的坡度放坡,西侧地势较低放坡为1∶0.75,而且不应在坡顶堆载,也要注意来自坡顶施工机械的动荷载。

17.5.2.2 基坑需支护时方案的选择

(1)为了正确、全面的完成加固措施,在进行加固支护措施设计时需具备下述资料:

1)施工图和厂区平面布置图。通过这些图,借此了解地下结构的平面布置,考虑施工需要的空间,用以确定加固措施。

2)地基勘探资料。了解基础下各层土的分布及其有关的物理力学性能,为加固措施提供依据。

3)周围环境的资料。包括红线位置和周围道路、建(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的情况。对邻近建(构)物,要了解其建造时间、结构型式、基础型式和埋深、目前结构状况等;对各种地下管线,要了解其距离基坑的距离、埋深、有无压力管子种类和接头型式、对地基沉降和位移的敏感程度等。对周围管线的情况,宜于施工之前召开有关人员会议,请供电、供水、煤气、环境、交通等部门出席,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2)需重点制定加固措施的施工阶段。

1)土方开挖施工阶段。土方开挖时,应重点监测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www.xing528.com)

2)当有重车行走时,需根据需要对道路等进行加固。如铺设路基板等。

(3)支护方法的选用。对需采取开挖支护方案的区域。应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周边环境等进行支护结构设计。选择基坑的支护结构需考虑下述因素:

1)基坑的平面尺寸、开挖深度和施工要求。

2)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条件等。

3)邻近建(构)筑物距离基坑的远近、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和埋设深度等。

4)邻近地下管线及其他设施情况,以及对基坑变形限制的要求。

5)现有材料、设备和施工技术的可能性。

6)工期和造价的优化

17.5.2.3 降水施工

基础开挖前应进行降水,参照其他基础降水情况,采用砂管井降水方案。经初步计算,在深基坑四周布置4眼井。砂管井采用内径300mm,长900mm,壁厚50mm的砂管井管。打井以打至基底标高以下8m为宜,打井深度25m。

深井成孔采用回转钻孔法,泥浆护壁。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孔径应比井管直径大300mm以上。井管沉放前应清孔,井管安放要垂直,井管过滤部分应放置在含水层适当范围内。井管与土壁间填充滤料,滤料必须填满、填实,并等井内冲出沉渣后,再用棕绳将潜水泵吊入滤水层部位,安设完毕后进行试抽,满足要求后转入正常工作。降水期间要有专人看护,保证连续不断的抽水,并随时观测水位变化,作好水位控制工作。

17.5.2.4 土方开挖

当地下水位降低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工作。基坑采用机械大开挖,边开挖边进行边坡修理,边坡修理要全面、认真、仔细。机械开挖至距设计标高还有300mm时,改为人工开挖。人工进行基底清槽,严禁超挖和少挖。

支护部分开挖时,首先将帽梁范围内的土方挖掉,待第一层锚杆、锁口梁施工完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继续开挖到第二层锚杆下一米的位置,施工第二层锚杆,然后依次开挖。

施工期在雨季时,要在基坑上沿外侧2m处,周圈做600mm×600mm(高×宽)的小土墙围堰,防止雨水倒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