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1 混凝土热工及抗裂缝计算
6.11.1.1 混凝土热工计算
根据基础浇筑时的现场条件,作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如下:
(1)混凝土拌和物的理论温度
式中 T0——混凝土拌和物温度,℃;
mw、mce、msa、mg——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
Tw、Tce、Tsa、Tg——水、水泥、砂、石的温度,℃;
wsa、wg——砂、石的含水率,%;
c1、c2——水的比热容[kJ/(kg·K)]及溶解热,kJ/kg。
当骨料温度大于0℃时,c1=4.2,c2=0。
当骨料温度不大于0℃时,c1=2.1,c2=335。
(2)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
式中 T0——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
Ti——搅拌机棚内温度,℃。
(3)混凝土拌和物经运输到浇筑时的温度
式中 T2——混凝土拌和物经运输到浇筑时温度,℃;
tt——混凝土拌和物自运输到浇筑时的时间,h;
Ta——混凝土拌和物运输时环境温度,℃;
a——温度损失系数。
当用罐车运输时,a=0.25。
(4)考虑模板及钢筋的吸收影响,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的温度
式中 T3——考虑模板及钢筋的影响,混凝土成型完成时的温度,℃;
Cc、Cf、Cs——混凝土、模板、钢筋的比热容,kJ/(kg·K);[混凝土取1kJ/(kg·K);钢材取0.48kJ/(kg·K)];
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重量,kg;
mf、mc——与每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触的模板、钢筋重量,kg;
Tf、Ts——模板、钢筋的温度未预热时可采用当时的环境温度,℃。
模拟现场实际情况,C30混凝土的配比如下:
水泥400kg,水180kg,砂725kg,石子1087kg。
砂含水率3%,石子含水率1%。
材料温度:水泥30℃,水25℃,砂30℃,石子30℃。
搅拌楼内温度34℃。
混凝土用搅拌车运输,运输自成型历时15min,时气温34℃。
与每立方米混凝土接触的钢筋、钢模板的重量为450kg,未预热。
按以上各步计算如下:
1)T0=[0.9×(400×25+180×18+725×23+1087×23)+4.2×18×(180-0.03×725-0.01×1-87)+4.2×0.03×725×3+4.2×0.01×1087×4-0×(0.03×719+0.01×1105)]/[4.2×180+0.9(400+725+1087)]=27.2(℃)
2)T1=T0-0.16(T0-T1)=27.2-0.16(27.2-30)=27.65(℃)
3)T2=27.65-(0.25×0.25+0.032×1)×(27.65-30)=27.87(℃)
4)T3=(2400×1×27.87+450×0.48×34)/(2400×1+450×0.48)=28.3(℃)
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温度控制良好,满足施工要求。
6.11.1.2 混凝土浇筑前裂缝控制计算
(1)混凝土的水化热绝热温升值
式中 T(t)——混凝土浇筑完t段时间,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
C——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
Q——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J/kg;
c——混凝土的热比,一般由0.92~1.00,取1[J/(kg·K)];
ρ——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取2400kg/m3;
e——常数,e=2.718;
m——与水泥品种、浇筑时与温度有关的经验系数,一般为0.2~0.4;
t——混凝土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天数,d。
(2)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变形值。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随许多具体条件和因素的差异而变化,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εy(t)——各龄期(天)混凝土的收缩相对变形值;
εy——标准状态下最终收缩值(即极限收缩值)取3.24×10-4;
Mi——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
(3)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式中 Ty(t)——各龄期(天)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10-5。
(4)各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
式中 E(t)——混凝土从浇筑至计算时的弹性模量,N/mm2,计算温度应力时,一般取平均值;
E0——混凝土的最终弹性模量,N/mm2。
(5)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
混凝土因外约束引起的温度、收缩应力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式中 ΔT——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差(℃),ΔT=T(t)+T0-Th;
T0——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Th——混凝土浇筑后达到稳定时的温度,一般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取当年平均气温;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暴露在室外且未回填时,ΔT值混凝土水化热最高温升值(包括浇灌入模温度)与当地月平均最低温度之差进行计算;
S(t)——考虑徐变影响的松弛系数,一般取0.3~0.5;
R——混凝土的外约束系数,当为岩石地基时,R=1;当为可滑动的垫层时,R=0;一般地基取0.25~0.50;
υ——混凝土的泊松比,可采用0.15~0.20。
模拟混土浇筑前裂缝控制计算如下。
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环境同混凝土热控计算,因数据有限现就混凝土浇筑第3、7、28天,计算如下
1)Q3d=180kJ,Q7d=256kJ,Q3d=334kJ,ρ=1
T(3d)=(400×180/2400)×(1-2.718-0.3×3)=17.8
T(7d)=(400×256/2400)×(1-2.718-0.3×7)=37.44
T(28d)=(400×334/2400)×(1-2.718-0.3×28)=55.66
2)M1=1.0,M2=1.0,M3=0.8,M4=1.0,M5=1.0,M6(3d)=1.09/0.98,
M6(7d)=1.00/0.90,M6(28d)=0.93/0.84,M7=0.77,M8=1.0,M9=1.0,M10=0.55。
εr(3d)=3.24×10-4(1-2.718-0.01×3)×(1.0+1.0+0.8+1.0+1.0+1.09/0.98+0.77+1.0+1.0+0.55)=0.884×10-4
εr(7d)=3.24×10-4(1-2.718-0.01×7)×(1.0+1.0+0.8+1.0+1.0+1.00/0.90+0.77+1.0+1.0+0.55)=2.02×10-4
εr(28d)=3.24×10-4(1-2.718-0.01×28)×(1.0+1.0+0.8+1.0+1.0+0.93/0.84+0.77+1.0+1.0+0.55)=7.30×10-4
3)Ty(3d)=-0.884×10-4/1.0×10-5=-8.84
Ty(7d)=-2.02×10-4/1.0×10-5=-20.2
Ty(28d)=-7.30×10-4/1.0×10-5=-88.4
4)E0=3.0×104
E(3d)=3.0×104×(1-2.718-0.09×3)=7097.97
E(7d)=3.0×104×(1-2.718-0.09×7)=14021.2
E(28d)=3.0×104×(1-2.718-0.09×28)=27585.6
5)S(t)=0.4,R=0.25,当地8、9月平均温度取25℃,则
α(3d)=[7097.97×1.0×10-5×13.1/(1-0.18)]×0.4×0.25=0.146
α(7d)=[14021.2×1.0×10-5×40.74/(1-0.18)]×0.4×0.25=0.69
α(28d)=[27585.6×1.0×10-5×58.96/(1-0.18)]×0.4×0.25=1.978
6)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μft(1-1.645δ)1/3=0.23(μfcu)2/3(1-1.645δ)1/3δ=0.14
以龄期28天为1.0,ftk(3d)=0.26ftk,ftk(7d)=0.53ftk
ftk(28d)=0.23×302/3(1-1.645δ)1/3=2.033≥1.978
ftk(7d)=0.53μft=0.53×2.033=1.077≥0.69
ftk(3d)=0.26μft=0.26×2.033=0.529≥0.146
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混凝土3天、7天、28天龄期内均不会出现裂缝。根据公司同类机组施工情况,汽轮机上部结构在相近条件下施工,均未出现裂缝,同时在施工时再采取以下措施,可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
1)减少水泥水化热温度:混凝土掺加外加剂。
2)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①选低温天气浇筑混凝土。
②减少外部热源,降低搅拌温度。
3)加强施工的温控及管理(www.xing528.com)
①合理制定温度指标,将温差和内表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
②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工作。
③规定合理的养护和拆模时间。
④根据现场测温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养护措施。
6.11.2 模板支撑系统及拉螺栓计算书
6.11.2.1 侧压力计算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最大侧压力,可按如下两式计算,并取两式中的最小者:
式中 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一般为24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定,当缺乏资料时,可采用t0=200/(T+15)计算(T为混凝土的温度℃);本计算时按t0=200/(20+15)=5.7h;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浇筑速度按1m/h来计算;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按最不利考虑,H=6.4+3.4=10.1(m);
β1——外加剂影响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计算时按掺外加剂考虑,取1.2;
β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当塌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计算时取1.15。
式① F=0.22×24×5.7×1.2×1.15×1=41.53(kN/m2)
式② F=24×10.1=242.4kN/m2
取其中的较小值41.53kN/m2。
故混凝土的侧压力标准值为
混凝土的侧压力设计值为
F=F1×分项系数×折减系数=41.53×1.2×0.85=42.36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为4kN/m2
所以荷载组合值为F/=42.36+4×1.2×0.85=46.44(kN/m2)
6.11.2.2 框架柱、板墙及梁的对拉螺栓选择(间距按700mm×700mm设置)
模板对拉螺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N——对拉螺栓所承受拉力的设计值,kN;
An——对拉螺栓净截面面积,mm2;
f——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圆钢螺栓f=170N/mm2。
那么An=N/f=0.7×0.7×46.44/170=133.86mm2;故模板对拉螺栓采用M16,An=144mm2。
6.11.2.3 柱箍强度验算
柱子内竖钢愣采用50mm×100mm方木间距200mm,内横钢愣采用φ48×φ3.5钢管间距400mm,外钢楞采用2根并排φ48×φ3.5钢管间距700mm。
(1)内愣计算。内愣是以外楞为支点的连续梁,且为等跨。因柱子断面尺寸不同,其跨数亦不同,为简便计算,取其中一跨按简支梁进行计算(偏于安全)。
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按46.44kN/m2,则对每只内钢檩的均布力为
48×3.5钢管的截面特性为
故弯矩为
抗弯承载力为
σ=M/W=18.58×4002/8×5.08×104=7.31N/mm2<215N/mm2满足要求。
最大挠度为
f=ql4/8EI=18580×4004/(8×2.06×105×12.19×104)=2.36(mm)≤L/1000=3500/1000=3.5mm满足要求。
(2)外钢楞计算。外钢楞在间隔0.7m的对拉螺栓之间无支点,故钢楞仅存在局部承压力,为防止在万一情况下中间螺杆不受力,故按局部承压计算。竖向为三角形荷载,为计算简便荷载最大值考虑
钢管强度验算如下:
2根并排φ48×3.5钢管为
故σ=M/W=7.966×106/2×5.08×104=78.4<[σ]=215N/mm2故满足要求。
6.11.2.4 梁模板强度验算
梁底及板底采用九合板,内衬1.2mm厚黑铁皮。
内楞采用50mm×100mm方木(红松)间距200mm,外钢楞采用φ48×3.5钢管间距630mm,查施工手册的红松的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如下:
fc=10N/mm2(顺纹抗压),fc=1.4N/mm2(顺纹抗剪)
fm=13N/mm2(抗弯),E=9000N/mm2(弹性模量)
(1)底模计算。因模板为1.5mm厚九合板,内楞采用50mm×100mm方木(红松)间距200mm,故模板验算厚度取6.5mm。
荷载组合:底模自重:5×0.065×3.988×1.2=1.555
混凝土自重:24×3.988×2.972×1.2=341.347
钢筋荷重:1.5×3.988×2.972×1.2=21.334
振捣混凝土荷载:2×3.988×1.2=9.571
合计:q1=373.81(kN/m)
乘以折减系数0.9,则
抗弯承载力计算:外钢楞间距为0.63,是一个等跨多跨联系梁,考虑到木材的长度有限,故按四等跨计算。
按最不利荷载计算:弯矩系数Km=-0.121。剪力系数Kv=-0.62。挠度系数:Kw=-0.967。
则M=KmqL2=0.121×373.81×0.63×0.63=-17.952(kN·M)=17.952×106N·mm
故σ=M/W=17.952×106÷(3988×65×65÷6)=6.39(N/mm2)<13N/mm2满足要求。
抗弯强度计算:
剪应力为
3V/2BH=3×146.01×103÷(2×3988×65)=0.823<1.4(N/mm2)满足要求。
挠度计算:荷载不包括振捣混凝土荷载,则q=327.82N/mm。
f=KwqL4÷100EI=0.967×327.82×6304÷(100×9000×3988×65×65×65/12)=2.86<3mm满足要求。
(2)侧模验算。侧模采用竹胶板,内横钢楞采用φ48×3.5钢管间距400mm,外钢楞采用2根并排φ48×3.5钢管间距700mm内楞采用50mm×100mm方木(红松)间距200mm,内竖钢楞采用50mm×100mm方木间距200mm,故模板验算厚度取62mm,立档间距取400mm。
侧压力取值同柱F=46.44kN/m2,则线荷载为q=46.44×0.4×0.9=16.72(kN/m)
抗弯强度计算(按四等跨计算):
按最不利荷载计算:弯矩系数Km=-0.121。剪力系数:Kv=-0.62。挠度系数:Kw=-0.967。
σ=M/W=-16.72×103÷(350×12×12÷6)=3.17(N/mm2)<13N/mm2满足要求。
抗弯强度计算:
剪应力为
3V/2BH=3×3.17×103/(2×350×12)=1.132<1.4N/mm2满足要求。
挠度计算:荷载不包括振捣混凝土荷载,则q=13.34N/mm。
f=Kw×qL4÷100EI=0.967×16.72×3504÷(100×9000×350×62×62×62÷12)=0.038满足要求。
6.11.3 排架验算
6.11.3.1 6.4m排架计算
排架最大间距为630mm×703mm,在排架竖向(沿高度方向)设有每1.5m一道纵横水平管。所有杆管件均用扣件连接,组成空间超静定结构。因内力分析复杂,此处仅考虑每根立杆为轴心受压杆,计算长度取L=1.5m(两端按铰接)具体排架布置见6.4m排架计算图。
(1)荷载分析。选择6.4mⅣ~Ⅴ纵向框架梁(10.6375×3.6×1.219)进行荷载分析:
1)钢筋重量为
2)模板重量为
3)混凝土自重为
4)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为
以上荷载总和为
(2)排架立杆的稳定验算。每根立杆上的荷载为
每根立管截面积为48900mm2
查表得
故λ=96.3,所以稳定系数为0.75,则
故排架满足要求。
6.11.3.2 13.6m排架计算
排架最大间距为630mm×600mm,立杆采用对接,竖直方向每1.5m一道,具体排架布置见13.7m排架计算图。
(1)荷载分析。选择13.7mⅣ~Ⅴ纵向框架梁(10.6375×3.988×2.972)进行荷载分析:
1)钢筋重量。
2)模板重量。
3)混凝土自重。
4)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以上荷载总和为
(2)排架立杆的稳定验算。每根立杆上的荷载为
每根立管截面积为48900mm2。
故排架满足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