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烟气控制方案参数:应用分析与调整

烟气控制方案参数:应用分析与调整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要将烟气控制在回廊内,不溢出到中庭,则回廊排烟量至少必须大于火灾烟气的产生速率,这样的话,排烟量将很大。烟气层的高度控制在第四层到达危险的高度,即离第四层地面1.5m处。

烟气控制方案参数:应用分析与调整

1.回廊宽度

对于商场类中庭式建筑,采用回廊排烟后,其下部只能用作通道,由于靠近中庭,只有一侧能布置铺面。根据《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第3.2.11条规定:单侧布置铺面的主要公共通道最小净宽为3m,因此回廊最小净宽亦为3m。对于办公、宾馆类中庭式建筑,回廊直接设在走道上部,两者宽度一致。

2.回廊深度

由实验结果可知,加深回廊有利于提高排烟效率,降低回廊溢出烟气的流量。但回廊太深,必然要增加层高,增加建设投资,影响建筑美观,如果深到能将中庭封闭起来,那就失去了回廊排烟的意义。若回廊太浅,烟气层较薄,而排烟口流速较大时,下方空气将穿过上部烟气层直接从排烟口排出,形成“短路”状态,即“plugholing”,大大降低了机械排烟的效率。同时,考虑到排烟风管布置在回廊内,也不宜太浅。综合比较后,取1.5m深的回廊比较合适。

3.回廊排烟的最大保护距离

理论上应该根据式2-32确定回廊排烟的最大保护距离,但系数须进一步研究。该工程根据建筑实际,利用式4-1,确定最远点距排烟口不大于21.5m。

4.排烟口的分布和数量

排烟口的分布应尽量减少下方空气被吸进烟气层的可能性,减少排烟口间的相互影响,避免产生“plugholing”现象,以利于提高排烟效率。按照《高规》第8.4.4条和第8.4.5条的规定,排烟口宜沿回廊顶棚中线或靠近顶棚的内侧挡烟垂壁上均匀设置。根据该商场的实际情况,长边回廊内宜设3个排烟口,短边回廊内宜设2个排烟口,均设在回廊顶部排烟管道上。

5.补风问题

火灾的机械排烟过程中,在补气口被烟气淹没之前,外界空气从补气口进入室内后,往往会在火源附近形成具有一定风速的流动,而这些流动将会影响羽流的形状和流量;同时,当烟气层界面距补气口较近时,补气气流的流动也会对烟气层界面产生扰动。因此,合理设置补气口的位置、分布以及面积是一个好的机械排烟系统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者对中庭机械排烟过程中的补风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将补气口设置在稍高于火焰高度且低于“准稳”状态烟气层的界面高度,面积越大,补气气流速度越小,补气对烟气羽流及烟气层界面的扰动也越小,也越有助于机械排烟系统效率的提高。

采用“回廊+中庭顶部”的机械排烟方式,着火层周围环境对火场的补气是非对称的,特别是中庭侧的补气量比较小。如果外墙上开有补气口,则有三个方向可以补气,补气量大致相当。一般而言,为了保持稳定的烟气层高度,补气量应与排烟量相当,为讨论方便,可认为两者相等,则每个方向的补气量约为排烟量的1/3。有实验研究显示,补风口风速约为2m/s时,机械排烟的效率较高。此工程中,每个防烟分区对应回廊的排烟量为25000m3/h,经计算,每个防烟分区的补气口面积不应小于1.2m2,考虑适当的安全系数,则不宜小于2m2

6.回廊排烟量

回廊排烟量按照回廊排烟所要达到的性能目标进行确定。若要将烟气控制在回廊内,不溢出到中庭,则回廊排烟量至少必须大于火灾烟气的产生速率,这样的话,排烟量将很大。实际工程中,排烟管道和排烟口尺寸极大地受到了建筑结构、回廊尺寸和建筑使用功能的制约,因此排烟量是有一定限制的。

对此工程,可行的办法是先确定排烟管道内的风速。《高规》第8.1.5条第一款规定“采用金属风道时,排烟风速不宜大于20m/s”,条文说明中建议控制在14m/s左右。

然后,确定排烟风道的尺寸。由于排烟管道设在回廊内,如果太厚,必然使排烟口离烟气层底部过近,容易造成“短路”的现象,降低排烟效率。工程设计中,排烟管道截面厚度以0.32m比较合适。而由通风设计相关理论易知,排烟管道的宽度和厚度不能相差太大,否则排烟管道过于扁平,气体流动阻力增大,排烟困难。工程设计中一般控制在1∶3~1∶5范围内。

经综合论证,排烟管道的截面尺寸取为0.32m×1.50m,风速取为15m/s,则排烟量为25920m3/h,最终取每段回廊的排烟量为25000m3/h。

7.中庭排烟量(www.xing528.com)

在本书第二章建立了回廊溢出流量的数学模型,中庭的排烟量可以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综合确定。如果火灾发生在距离回廊很近的房间内,则不能忽略烟气在向回廊水平扩散过程中的卷吸量,则据式2-28,有下式成立:

式中,Mq为回廊溢出质量卷吸速率(kg/s)。

根据式2-25,有

通常情况下,以体积流率Ve来表示风机的排烟速率,两者的关系为

式中,Ve为机械排烟体积流率(m3/s);ρs为烟气层密度(kg/m3)。由式5-4得

式中:ρa为300K时的空气密度(1.3kg/m3);Ta=300K;Ts为烟气层的温度(K)。Ts可由能量方程得出:

式中,Cp为空气的比热容(1.005kJ/kg·℃);为质量燃烧速率(kg/min)。

当起火房间距离回廊较远时,就必须考虑的影响。由于对烟气水平运动过程中的卷吸量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便于计算,工程中可将根据上述原则计算得到的中庭排烟量乘以适当的系数,并用CFAST软件验算后,最终确定。

算例:以该工程为例说明此方法的运用。

设计火灾场景:靠近回廊边缘的第一层商店发生火灾,水喷淋局部失效。

水喷淋局部失效是该工程的最不利情况,应根据此时火灾的火源功率确定,根据本章5.2的分析可知,此时的火源功率为7.5MW。

烟气层的高度控制在第四层到达危险的高度,即离第四层地面1.5m处。该建筑层高为5m,则易知:Zb=11.5m,H2=5m,Hd=1.5m,w=3m,Ve=25000m3/h,l=20m,取α=0.016,则回廊烟气层的温度按式5-6确定,经计算得Ts1=450K。已经有学者对中庭顶部烟气层的温度进行了研究,当火源功率为3MW时,其最大温升为20℃左右。当火源功率为7.5MW时,中庭顶部烟气的最高温度可取Ts2=360K。根据式5.2至式5.6,可得中庭顶部的机械排烟量约为76187.2m3/h。

由于排烟的过程并不是理想的烟气和空气之间的置换过程,而是一个烟气浓度逐渐稀释并缓慢上升的过程。因此,为充分有效地控制中庭内的烟气,必须考虑适当的安全系数,最终确定中庭排烟量为100000m3/h。

8.适用建筑类型分析

根据某地中庭式建筑的调查结果,对于办公、宾馆类中庭式建筑,一般而言,设有与中庭相连的回廊,办公室或客房门均为乙级防火门,能够较好地与中庭实现防火、防烟分隔,回廊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防烟分区。对于此类建筑,应确保在允许疏散时间内,回廊的烟气层不达到影响人员疏散的危险高度(一般采用烟气层距地1.5m),加上回廊深度,则建筑层高不宜低于3m。

对于商场、市场类中庭式建筑,显然要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回廊处挡烟垂壁下沿距楼层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m,因此适宜建筑的层高必须达到3.5m。而楼层边缘距中庭的距离必须满足回廊排烟最大保护距离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