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PVC中的应用
增塑剂用量越大,PVC人造革越柔软,因此当生产较硬的革时,由于增塑剂加入量较少,使得增塑糊的黏度过大而不利于涂刮,可采用添加降黏剂的方法来降低增塑糊的黏度。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都具有降黏作用,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还有稳定泡沫的作用,对PVC泡沫革的生产有利,因此多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VC人造革用的降黏剂主要有平平加O、吐温和混合聚醚(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嵌段共聚物)。
(2)消泡剂
消泡剂主要用于干、湿法PU树脂溶液的配方中,特别是在含浸法生产湿法聚氨酯贝斯的配方中,用以消除基布在含浸液中运动所产生的气泡。
良好的消泡剂应该具有用量低、消泡能力强、持久稳定、不溶或难溶于起泡液、无化学反应、耐温、无毒等特点,而且还不能在革面造成鱼眼及其他疵点。PU革所用的消泡剂主要是有机硅类,普通的有机硅消泡剂是不能用于PU革的,必须使用专用的有机硅消泡剂,它们在DMF中有很好的分散性。如德国BYK公司生产的PU革脱泡剂BYK-LPA5551,其主要成分是甲基烷基聚硅氧烷,不挥发分>98%,适用干法和湿法聚氨酯革树脂溶液,添加量为0.1%~0.3%。
(3)凝固助剂
在PU革湿法凝固过程中,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界面的表面张力,从而影响DMF/H2O之间的扩散速度,对凝固速度和成膜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起渗透作用。由于其亲水性,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更容易进入膜的内部,加快DMF与水的交换速度从而提高凝固速度,使膜表面迅速凝固成致密性膜,可生成球形泡孔结构,所得的膜孔径大,孔壁薄,微孔结构疏松,提高产品的回弹性和透气、透湿性。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琥珀酸磺酸钠DS-70、顺丁烯二酸二辛酯磺酸钠OT-70、C-70、C-90、SD-11等。
选择表面活性剂时,首先要注意它在DMF中的溶解度,如果不溶于DMF则不能使用;其次要注意表面活性剂的pH,因为pH对DMF的水解有重要影响;还要注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不可过大,否则产品会在凝聚的过程中产生反卷,革表面的平滑性下降。通常它们的加入量为0.5%~2.5%。
在生产人造麂皮时,要求膜内发育成指形结构,所以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大一些,以便使涂层尽早形成致密的表面,使DMF/H 2O的双向扩散作用缓慢,膜内气泡加大,形成指形结构。表面层磨去后,膜内部的指形结构显露出来,就形成了茸毛,如图2-13所示。(www.xing528.com)
图2-13 指形结构的生长
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疏水性,因而可推迟表面的凝固速度,从而为皮膜中心的DMF扩散赢得了时间,加快了内部的DMF向外迁移与水交换的速度。凝固后皮膜较薄,表面平滑,孔小而细密,可生成针状的泡孔结构。其用量一般为1.0%~3.5%。常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司盘系列(Span-60、Span-80)和十八醇(HLB为3.5~4.5)。
光面革则要求气泡细密,所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大。
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比例适当,可以使整个聚氨酯树脂涂层上表面和内部的凝固速度达到较好的平衡,使DMF均匀扩散,从而得到手感好,透气、透湿性优良的制品。一般来讲,光面革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大,而人造麂皮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大(表2-20)。
表2-20 湿法涂层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 单位:份
此外某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SD-7),对湿法水洗工序中脱DMF有促进作用,降低残存在此类贝斯合成革中的DMF含量,提高水洗的效果,还可使革表面平滑。
(4)基材润湿
聚氨酯是极性聚合物,对低极性的离型纸(或基布)表面的润湿性较差,而出现缩孔,此时可考虑添加基材润湿剂,润湿剂还可改善浆料的流平性。如德国BYK公司的BYK-L9565,它是羟基聚醚改性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推荐用量0.1%~0.3%。对脱脂性较差的基布,可在预浸槽中加入1%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提高基布的亲水性,改善此类贝斯合成革的外观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