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4年中国人造和合成革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人造和合成革市场概况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我国人造革、合成革进口量为4.9万t,下降3.52%,进口额5.48亿美元,同比增长0.72%。据统计,温州地区共有122家合成革企业,共442条生产线,固定资产超过100亿元,其中干法线234条,湿法线191条,压延线十多条,年产值达120亿元。

2014年中国人造和合成革市场概况

20世纪50年代,人造革合成革产业以欧美为主产地。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并在日本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随着发达国家生产成本的提高,人造革、合成革的产业中心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首先是从日本转向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继而开始向中国大陆地区过渡。

中国自1958年开始研制生产人造革,是中国塑料工业中发展较早的行业。但是中国的人造革、合成革行业迅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实现的。自1979年以后,上海、北京、广州、徐州等地先后引进压延法PVC人造革生产设备,武汉、长沙佛山石家庄等地引进了成套的离型纸法生产设备。1981年又开始引进干法PU革生产技术,当时仅在广州人造革厂生产;随后,东莞人造革厂和武汉塑料一厂也相继引进投产。而湿法PU合成革的生产则是始于1983年,山东烟台合成革厂(现在的烟台万华公司)从日本可乐丽公司引进了湿法PU革的生产技术及设备。

未来10年,人造革、合成革行业新增需求主要来源于国内市场,下游行业需求增速在15%左右,其中鞋革、家具革与汽车内饰革将是主要领域,还将涌现体育用品、军事装备与特殊材料等新兴领域。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人造革、合成革的生产大国、使用大国(表1-2)。截至2015年,我国人造革、合成革生产线和产量已占据世界总产量的2/3。全国共有人造革、合成革企业2600多家,上千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已达70亿m2,是塑料行业重点发展的产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5家,建有干法线700余条,湿法线650余条,压延线240余条,超纤纤维合成革61条。

2014年我国人造革、合成革、超纤革总产量达到375.08万t(385家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共计302万t),如图1-13所示,同比增长2.58%,实现工业总产值502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31.0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5.55亿美元,同比下降7.31%;出口量59.08万t (10.3亿m2),出口同比增长3.90% (图1-14),占生产制造的17%,其中聚氯乙烯人造革出口占43.82%,聚氨酯合成革出口占53.81%。2014年,我国人造革、合成革进口量为4.9万t,下降3.52%,进口额5.48亿美元,同比增长0.72%。

我国人造革、合成革的主要需求为制鞋、箱包服装和家具制造行业,因此,人造革、合成革生产的地域分布与制鞋、箱包、服装和家具制造等生产企业的地域分布呈明显的集聚效应。据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造革、合成革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产量131.4万t)、福建(产量83.3万t)、江苏(产量36.4万t)、广东(产量25.7万t)以及河北(产量22.3万t),产量分别占同期全国总产量的37.9% (浙江)、24.0% (福建)、10.5% (江苏)、7.4% (广东)、6.4% (河北)。行业内企业基本按照市场原则,依靠技术、品牌、规模等进行充分市场竞争,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

表1-2 2005~2013年我国人造革、合成革消费量情况 单位:亿m2

图1-13 2009—2014年1—10月全国385家规模以上企业人工革产量

图1-14 2009—2014年1—10月我国人工革出口统计(www.xing528.com)

温州合成革行业发展十分迅猛,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成为全国合成革的主要生产基地,2002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授予 “中国合成革之都”称号。据统计,温州地区共有122家合成革企业,共442条生产线,固定资产超过100亿元,其中干法线234条,湿法线191条,压延线十多条,年产值达120亿元。从统计来看,温州地区的合成革企业占国内生产企业总数的38.8%,生产线数量占47%左右,几乎控制了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在全国拥有固定销售点和用户4000多家,年销售额100多亿元,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整个行业从业人员近4万人。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非洲、中东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合成革生产基地。

浙江丽水是我国合成革产业的发达地区之一,其中仅丽水经济开发区水阁工业区就集中了54家合成革生产企业,有100多条生产线,合成革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2003年,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水阁区引入了合成革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短短几年,就成为国内发展最快、产业链最完整、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合成革产业园区之一。目前,园区共有合成革相关企业67家,其中:合成革生产企业41家,占61.2%;革基布、树脂企业与助剂、离型纸企业26家,占38.8%。共建生产线150多条,其中,湿法生产线75条,干法生产线55条,半PU生产线28条,另有上千台(套)后整理加工设备。2014年实现工业产值122亿元,占开发区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7%,占全国合成革总产值的10.56%;缴纳税收2.28亿元,占开发区全部工业税收的45.1%;从业人员约12400人,占开发区工业企业的50.73%;亩均税收7.5万元,部分合成革龙头骨干企业亩均税收超过15万元。2007年丽水经济开发区被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正式授予 “中国合成革循环经济先进示范基地”称号,这一称号在我国合成革生产领域至今还是唯一。

福建省福鼎合成革产业始于2005年,是福鼎工业首个过百亿元产值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合成革产业中举足轻重。十年间,福鼎市政府把合成革产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坚持 “布局集中、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思路持续重视、扶持,稳步推进产业发展。目前,福鼎已发展合成革及配套企业52家,拥有干法线86条、湿法线94条、植绒线17条,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制鞋、服装、箱包、家具、体育用品、汽车装饰等领域,远销美国、俄罗斯、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值占总销售额的30%,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2014年福鼎合成革产业完成产量60.99万t,实现产值321亿元,创税1.5亿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约1万人,已形成了革基布—聚氨酯树脂—合成革制造—皮具、运动鞋等制造 “一条龙”的合成革产业链,产业规模、集聚效应突显。2011年1月,福鼎被中塑协命名为 “中国合成革名城”“中国合成革产业示范基地”。据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1—6月生产塑料人造革、合成革160.87万t,同比下降5.65%。其中,浙江下降17.2%成为总产量下降的主因。一直以来,浙江省人造革、合成革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但随着温州等地生产线的大幅削减,产量也随着大幅下滑,2015年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企业总产量为50.4万t,占全国31.3%;而福建上半年总产量则同比增长11.9%,已占到全国的30%。

广东的人造革、合成革行业主要集中在佛山市的高明地区,合成革产量居广东省首位(占75%),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有力的政府支持。该区的合成革业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明地区便因本区合成革产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将合成革产业确立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高明地区合成革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每年总产量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区共有合成革生产企业26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6%。目前,该区合成革产品主要有箱包革、家具革、服装革、鞋革等。身处珠三角核心区域的高明,周边有顺德龙江、乐从的家具革市场,广州梓元岗、新豪的箱包革市场,惠州、东莞的鞋革市场,广州花都狮岭的人造革专业市场等,为该区的合成革企业开拓销售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高明区政府的牵头下,凭借着发展环境优良、政府支持有力、产业配套齐全、集聚效应显著、运行机制灵活、发展后劲强劲、技术力量雄厚、发展目标明确等优势,该区于2005年11月荣获 “中国合成革产业基地”称号,这是我国继温州之后的全国第二个同类产业基地,也是广东省唯一的同类产业基地,标志着高明合成革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里程。

除普通人造革、合成革外,目前国内超纤革行业的发展也较为迅速,技术日趋成熟。从20世纪80年代第一条超细纤维合成革生产线建成后,近几年全国又陆续投资几十亿元建成了30多条生产线。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超纤厂家26家(不包括后段、专业纺丝段等厂家),其中不定岛超纤企业16家(生产线51条),定岛超纤企业6家(生产线6条),另有橘瓣超纤企业4家(生产线4条),总产量接近2亿m2,形成了以上海华峰超纤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禾欣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双象超纤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首的四大集团,其产能已占国内总产能的60%左右,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许多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高端产品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行业向集约经济、规模经济科技经济方向发展,提升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历史统计数据,我国的超细纤维合成革使用量自2005年以来逐年递增,增长速度较快,远超过普通人造革、合成革的增长率。未来我国人造革、合成革市场需求总量仍会持续增加,但是不同种类、档次的产品会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市场需求量将会高速增长(图1-15)。

图1-15 2005—2014年我国超细纤维合成革产量及需求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