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RAM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RAM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2.3.1RAM的基本结构框图1.地址译码器地址译码器一般都分成行地址译码器和列地址译码器两部分。图12.3.2是8个NMOS组成的静态存储单元。图12.3.3所示为单管动态MOS存储单元的电路结构图。尽管如此,由于动态RAM存储单元的结构能做得非常简单,所用元件少,功耗低,所以目前已成为大容量RAM的主流产品。

RAM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RAM主要由存储矩阵地址译码器和读/写控制电路3部分组成,其框图如图12.3.1所示。

图12.3.1 RAM的基本结构框图

1.地址译码器

地址译码器一般都分成行地址译码器和列地址译码器两部分。行地址译码器根据输入地址代码的A0~Ai使某一条行选线有效,列地址译码器根据输入地址代码的Ai+1~An-1使某一条列选线有效,由它们共同从存储矩阵中选定存储单元,使这些被选中的单元与读/写电路和I/O(输入/输出端)接通,以便对这些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2.读/写控制电路

读/写控制电路用于对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称为片选信号。当时,RAM工作;时,所有I/O端均为高阻状态,不能对RAM进行读/写操作。称为读/写控制信号。时,执行读操作,将存储单元中的信息送到I/O端上;当时,执行写操作,加到I/O端上的数据被写入存储单元中。

3.存储单元

存储矩阵由许多存储单元排列组成,RAM的存储单元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1)静态存储单元。

图12.3.2是8个NMOS组成的静态存储单元。其中,T1、T2构成的反相器与T3、T4构成的反相器交叉耦合组成基本RS触发器,可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T5和T6是行选通管,受行选线Xi控制。当Xi为高电平时,T5和T6导通,RS触发器的输出Q和分别与位线D和相接。T7、T8是列选通管,受列选线Yj控制。当Yj高电平时,T7和T8导通,位线D和上分别和输入输出线I/O和相接。故当行地址译码器和列地址译码器选中该单元时,RS触发器的输出Q和和输入输出线I/O和相接。

进行读操作时,,所以三态门A1、A3为高阻状态,A2为工作状态,则RS触发器的输出Q被读到输入输出线I/O线上。(www.xing528.com)

进行写操作时,,所以三态门A1、A3为工作状态,A2为高阻状态;将写入的信息加在I/O线上,经反相后线上有其相反的信息,信息经T5、T6、T7和T8加到触发器的Q和端,从而使触发器触发,即信息被写入。

图12.3.2 NMOS静态存储单元

由此可见,静态存储器中数据由触发器记忆,所以只要不断电,数据就能永远保存。但是由于一个存储单元要8个管子,所以静态存储器功耗较大,集成度不高。

(2)动态存储单元。

动态RAM的存储矩阵由动态MOS存储单元组成。动态MOS存储单元有单管、三管和四管等几种结构形式。

图12.3.3所示为单管动态MOS存储单元的电路结构图。存储单元由一个NMOS管T和一个电容CS组成,它是利用电容CS来存储信息,电容上存有电荷时作为1状态,没有电荷时作为0状态。

在进行写操作时,字线给出高电平,使T管导通,位线上的数据便经过T被存入电容CS中。

在进行读操作时,字线同样给出高电平,使T管导通。这时电容CS经T管向位线上的电容CB提供电荷,使位线获得读出的信号电平。

单管动态MOS存储单元电路是所有存储单元中电路结构最简单的一种。但由于电容SC的容量很小,而漏电流又不可能绝对等于0,所以电荷保存的时间有限。为了避免存储信息的丢失,必须定时地给电容补充电荷。通常把这种操作称为“刷新”或“再生”,因此动态RAM内部要有刷新控制电路,其操作也比静态RAM复杂。尽管如此,由于动态RAM存储单元的结构能做得非常简单,所用元件少,功耗低,所以目前已成为大容量RAM的主流产品。

图12.3.3 单管动态MOS存储单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