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器人发展的历程

机器人发展的历程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万能自动化公司的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使他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1986年,我国在沈阳建立了第一个机器人研究示范工程。目前,我国已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理论、轨迹规划技术等。在中央领导人的关怀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发展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机器人发展的历程

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械手,并于1961年发表了该项机器人专利

1962年,美国万能自动化(Unimation)公司的第一台机器人Unimate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投入使用,这标志着第一代机器人的诞生。万能自动化公司的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使他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1962年,美国AMF生产的“万能搬运”(Verstran)机器人也正式商业化运营,并出口到世界各国。

1967年,日本川崎重工公司和丰田公司分别从美国购买了工业机器人Unimate和Verstran的生产许可证,日本也开始了机器人的研究和制造。

1968年,美国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SRI)研制了移动式智能机器人夏凯(Shakey)和辛辛那提˙米拉克龙(Cincinnati Milacron)。

1969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实验室研发出双足步行的机器人。日本专家在仿人步行机器人方面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后来本田公司的ASIMO机器人、P2机器人和索尼公司的QRIO机器人都是卓越的研究成果。

1979年,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业机器人PUMA(programmable universal machine for assembly),这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成熟。许多学者和教科书都很重视PUMA机器人模型。

1979年,日本山梨大学牧野洋发明了平面多关节型机器人SCARA(selective compliance assembly robot arm),这种机器人在电子产品装配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www.xing528.com)

1984年,英格伯格再次推出机器人Helpmate,这种机器人能在医院里为病人送饭、送药、送邮件

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机器人狗爱宝(Aibo),当即销售一空,从此娱乐机器人进入普通家庭。

2006年,微软公司推出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机器人,从此机器人模块化、平台统一化的趋势更明显。比尔˙盖茨预言,家用机器人很快将席卷全球。

2009年,丹麦优傲机器人公司推出的轻量化UR5系列工业机器人,具有轻便灵活、易编程、无须安全围栏、可与人协作等特点,是一款六轴串联的新型机器人产品。

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七五”计划中把机器人列入国家重点科研规划内容,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开展了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基础元器件的研究。1986年,我国在沈阳建立了第一个机器人研究示范工程。目前,我国已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理论、轨迹规划技术等。但是,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关键核心技术还需充实,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核心器件仍然被进口产品占据了较大市场。国际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德国KUKA、瑞士ABB、日本FANUC、日本Yaskawa,占据着我国市场的60%~70%份额。

在中央领导人的关怀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发展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机器人等产业创新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借助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迎来爆发式增长,诞生了广州数控、广东拓斯达、上海新时达、沈阳新松、安徽埃夫特等一批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企业,武汉也有华中数控、奋进智能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