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器人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机器人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器人三定律”,设想了人类给予机器人的限制,使机器人概念通俗化,更易为人类社会所接受。这三条定律也是机器人研究人员、设计制造厂家和用户研发运用机器人的准则。这也是机器人这一名称的来源。

机器人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创造出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替代人完成繁重、枯燥、危险、困难的工作,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从久远的传说和文献中能够发现机器人的影子。在我国,西周时期(公元前1066—前771年),流传着巧匠偃师献给周穆王一个自制艺伎歌舞机器人)的故事;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张衡发明的司南车能够自动指向。在国外,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发明家代达罗斯青铜克里特岛国王迈诺斯塑造了一个守卫宝岛的青铜卫士塔罗斯;公元前2世纪的一本书中描写过一个机械剧院,类似机器人的角色在宫廷仪式上进行舞蹈和列队表演;传说古希腊人赫伦设计制作了由各种铅锤、滑车、车轮等构成的自动人偶,可出色地完成表演。

近代之后,人类发明的各种机械工具和动力机器,协助、代替人类从事各种体力劳动,为人类开发机器人这一梦想装上了翅膀。各种自动机器、动力机和动力系统的问世,使机器人开始由幻想时期转入自动机械时期,许多机械式控制的机器人应运而生。比如,1768—1774年间,瑞士钟表名匠德罗斯父子三人,设计制造出3个像真人一样大小的机器人——写字偶人、绘图偶人和弹风琴偶人。

20世纪初期,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中设想了机器人应用场景。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也越来越接近现实,机器人与人类社会如何共处却让人们不安起来。美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于1942年在他的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

(1)机器人必须不危害人类,也不允许它眼看人类受害而袖手旁观;(www.xing528.com)

(2)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于人类,除非这种服从有害于人类;

(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为了保护人类或者是人类命令它做出牺牲。

“机器人三定律”,设想了人类给予机器人的限制,使机器人概念通俗化,更易为人类社会所接受。这三条定律也是机器人研究人员、设计制造厂家和用户研发运用机器人的准则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剧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在科幻情节剧《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描述了一个与人类相似,不知疲倦地一直工作的机器奴仆——Robota(捷克斯洛伐克语。英语为Robot,汉语译为机器人)。这也是机器人这一名称的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