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其年度旗舰报告《世界能源展望2009》。在这部广受世界能源界关注的作品中,IEA调低了对全球能源需求的预期,并称金融危机为全球的能源体系转型提供了机遇,而各国政府则将在这种转型中扮演决定性作用。
(1)金融危机降低全球能源需求
在《世界能源展望2009》中,IEA预计2007~2030年这段时间,全球能源需求将以每年1.5%的平均速度增长,最终将增长40%,而2008年的数字是2006~2030年年均增长1.6%,最终增加45%。这两个数字均低于2008年同期的预测,IEA表示,修正的数字反映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政府启用鼓励增加能效政策的作用。
在这种能源愿景预期中,发展中的亚洲国家是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中国将占去全球新增一次能源需求的39%,印度则占去大约15%。IEA表示,中国新增加的能源将主要来自于煤炭。
这意味着,中、印两家将占据未来20多年新增能源的54%,而两国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也将由2007年的21%上升到31%。
从能源形态来看,原油仍将是全球最重要的一次能源,其年消耗量将由2007年的41亿吨上升至50亿吨。这意味着其年平均增长率为0.9%,是一次能源中增长速度最慢的能源形态。
随着煤炭清洁技术的应用,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将有所增加,其消耗量将由2007年的32亿吨油当量增加到49亿吨油当量,年平均增速达到1.9%,不仅高于油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也高于原子能、水能、生物质能等能源,仅低于由风能引领的新兴可再生能源(年均增速达到7.3%)。
(2)避免灾难性气候
2009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世界范围内能源投资大幅减少,在各国推行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大多包含了推动清洁能源的措施。如果没有这些措施,全球范围内,2009年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将下滑三成以上,而不是2000年的1/5。(www.xing528.com)
能源投资的下滑将会给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能源贫困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这取决于政府的应对措施。如果人类依然延续今天的能源道路,不对现行政府政策作出修改,那么,人类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将快速增加,这将对气候变化带来惊人的后果。
这种惊人的后果是,到2030年,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402亿吨,几乎是1990年(209亿吨)的2倍。而2030年较2007年(288亿吨)增加的大约11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中,超过八成将来自于东亚地区(排放量增加60亿吨)、南亚地区(20亿吨)和中东地区(10亿吨),而这些仅仅是在现行政策不作出修改的前提下。这将意味着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长期浓度将超过1000ppm(ppm=百万分之一)二氧化碳当量,全球气温将上升6℃。
2009年10月底,英国政府曾发布一张“4℃地图”,对气温上升4℃之后的地球作出描述:北极地区气温可上升达16℃,地中海沿岸地区水资源将减少70%,美洲的玉米和谷物产量将减少40%,而亚洲一些国家的水稻产量将减少30%。
可以想象,在6℃的增长图景下,结果将会是更加灾难性的。为此,IEA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450ppm愿景”,即在各国政府的通力合作下,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气温上升不超过2℃的可能性。
在这种愿景之下,预计到2020年,当年全球需减排38亿吨碳,其中,16亿吨由经合组织成员(OECD)即发达国家“贡献”,而中国一家将会“贡献”10亿吨,将成为最大的减排贡献国。
中国将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