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和过程。
2.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指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3.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指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们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4.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5.安全生产工作五同时:安全生产工作五同时是指各级领导人员在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6.危险物品: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图1-10)。
图1-10
7.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为方便起见,对二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有害因素。
8.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生产中断的根源或状态。
9.重大危险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 721—2015)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死亡及严重伤害、财产严重损失、环境严重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10.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11.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生产工艺、管理上的缺陷。
13.生产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是指生产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14.职业健康:职业健康也称职业卫生,《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 15236—2008)中将其定义为:以职工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领域,以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15.职业病: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6.职业禁忌: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17.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图1-11)。
图1-11
18.四不伤害:四不伤害是指每一个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19.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是指企业对新员工进行的公司(厂)级安全教育、项目部(队、车间)级安全教育、班组(岗位)级安全教育。公司(厂)级安全教育是新员工分配到项目部(队、车间)之前,由公司(厂)的安全生产部门进行的初步的安全教育;项目部(队、车间)级安全教育是在新员工分配到项目部(队、车间)后,再由项目部(队、车间)进行的安全教育;班组(岗位)级安全教育是新员工进入工作岗位以前的安全教育。
图1-12(www.xing528.com)
20.班组安全日活动:班组安全日活动是指班组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班组安全日活动要做到 “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图1-12)。
21.事故处理"四不放过":事故处理"四不放过" 是指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群众未受到应有的教育不放过;事故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22.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设施"三同时"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3.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或项目安全生产条件的 资金。
24.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25.安全色 :安全色是指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包括红、蓝、黄、绿四种颜色。
26.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在劳动过程中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由用人单位提供的必需物品。
27.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图1-13
28.特种作业:特种作业是指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周围的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图1-13)。
29.三相五线制:三相五线制是供电系统的一种接线方式,是指供电系统存在三个相线(A 线、B 线、C 线)、中性线(N 线)以及地线(PE 线)。中性线(N 线)就是零线。三相五线制标准导线颜色为:A 线黄色,B 线绿色,C 线红色,N 线淡蓝色,PE 线黄绿色。
30.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三级配电是指在总配电箱以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设开关箱,开关箱以下就是用电设备,形成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是指采用漏电保护措施,除在末级开关箱内加装漏电保护器外,还要在上一级分配电箱或总配电箱中再加装一级漏电保护器,总体上形成两级保护。
31.一箱、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一机、一闸、一漏分别指开关箱、用电设备、闸刀开关、漏电保护器,即一个开关箱只能直接控制1 台用电设备,每个开关箱里必须设置一个闸刀开关(隔离开关)和一个漏电保护器。
32.有限空间: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33.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指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图1-14)。
图1-14
34.应急准备:应急准备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5.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是指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6.应急救援:应急救援是指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7.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