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过程中,也常见孔口塌方与孔底塌方等槽壁塌方现象。引起槽壁塌方的原因很多,例如成槽深度内地层比较松散、护壁措施不当、施工机械效率较低等。施工中常见的塌方及处理方法有:
(1)泥浆重度及浓度不够,起不到护壁作用而造成槽壁塌方。为避免此类问题出现,关键是要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泥浆。当遇到有软弱土层或流砂层时,应适当加大泥浆重度。一般情况下泥浆粘度为19~25s,相对重度小于1.2g/cm3。
(2)在软弱土层或砂层中,钻进速度过快或钻头碰撞槽孔壁而造成塌方。为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在软弱地质土层施工时,要注意控制进尺速度,不要过快或空转过久,并尽量避免钻头对孔壁的碰撞。
(3)地下水位过高或孔内出现承压水而造成槽孔壁塌方。要解决这种问题,在造孔时需根据钻进情况及时调整泥浆重度和液面标高,槽孔液面至少高于地下水位500mm以上,以保证泥浆液压和地下水压差。为防止暴雨对泥浆的影响,已设置导墙比地面高出200mm,同时铺设地面排水沟与集水井。(www.xing528.com)
(4)槽段长度过长,完成一个槽段所需时间太长,使得先钻好的孔位因搁置时间过长,泥浆沉淀而引起塌孔。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应在划分槽段时根据地质情况及施工能力,并结合考虑施工工期,尽量缩短完成单一槽段所需时间。槽段一般宜为6m左右,在地下水位高,粉细砂层及易塌方的地段,槽段长度以3~4m为宜。成槽后要及时吊放钢筋笼及浇灌水下混凝土。
(5)槽边地面附加荷载过大而造成槽孔塌方。为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在施工槽段附近,应尽可能避免堆放重物和大型机械的动、静荷载的影响。吊放钢筋笼的起重设备应尽量远离槽边,也可采用路基和厚钢板来扩散压力。
当上述几种情况出现严重塌方时,可向槽内填入优质粘土至槽孔位上方2~3m,待沉积密实后再重新造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