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钻孔瓦斯抽采参数测定技术优化

钻孔瓦斯抽采参数测定技术优化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12CJG10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Ex图7.13钻场钻孔实际布置图下行钻孔具体参数如表7.1所示。表7.2钻孔瓦斯抽采巡检表设计钻孔12个,实际钻孔37个。表7.3总管瓦抽采巡检表现场试验区位于北翼东区戊组,斜巷开口在东区戊组轨道下山与专回下山之间的联络巷内。抽采240天以后,钻孔瓦斯浓度基本衰减至5%以下,钻孔衰减周期较长,抽采效果好。

钻孔瓦斯抽采参数测定技术优化

监测仪器:CJG10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Ex(图7.12);测定气体:CH4量程:0~10%CH4

钻场钻孔实际分布情况如图7.13所示。

图7.12 CJG10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Ex

图7.13 钻场钻孔实际布置图

下行钻孔具体参数如表7.1所示。

表7.1 下行钻孔参数

续表

(www.xing528.com)

钻孔瓦斯抽采巡采如表7.2所示。

表7.2 钻孔瓦斯抽采巡检表

设计钻孔12个,实际钻孔37个。后期巡检只测定总管参数(表7.3)。

表7.3 总管瓦抽采巡检表

现场试验区位于北翼东区戊组,斜巷开口在东区戊组轨道下山与专回下山之间的联络巷内。斜巷开口在东区戊组轨道下山与专回下山之间的联络巷内1点前39.5 m处,给12°下坡腰线施工,巷顶穿过戊11煤层2 m时撤腰线,水平施工,打钻巷走平位置距戊11煤层底板2.0 m。钻场与平煤神马集团十二矿己15-17200采面空间相对位置如图7.13所示。

随着矿己15-17200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对上覆岩层裂隙场分布产生影响,瓦斯运移情况随裂隙场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裂隙逐渐发育,瓦斯浓度上升。由于钻孔的联网抽采,钻场覆盖区域抽采效果逐渐显现,裂隙带瓦斯浓度逐渐减小。由于单孔抽采量及抽采瓦斯浓度观测时间短,未能得到更明显的瓦斯抽采效果对比云图,但根据总管瓦斯抽采巡检情况可知,钻孔抽采120天以后瓦斯浓度基本稳定在60%左右。抽采240天以后,钻孔瓦斯浓度基本衰减至5%以下,钻孔衰减周期较长,抽采效果好。平均纯量为1.2 m3/min,共计抽采时间为242天,每天平均抽采20 h,共抽41.817 6万m3

随着己15-17200采面的回采,原始状态的瓦斯分布发生变化,而钻孔的抽采作用也使原始覆岩瓦斯的分布发生变化。若只考虑试验钻孔的影响,根据现场布孔及数据采集情况,对9月19日、9月21日、10月5日、10月10日、10月15日瓦斯浓度进行分析并绘制出瓦斯浓度水平面分布云图。

钻场与己15-17200采面垂距达170 m,己15-17200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对上覆岩层裂隙场分布产生影响。瓦斯运移情况随裂隙场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裂隙逐渐发育。在戊9-10煤层设计远程瓦斯专用巷道对下部煤层采动裂隙带内赋存瓦斯进行抽采。现场对试验钻孔抽采浓度进行了242天的检测可知,钻孔的施工影响了瓦斯的原始分布、覆岩中的瓦斯分布;施工的钻孔位于空间左侧,钻孔抽采作用明显,覆岩瓦斯向钻孔区域汇集,整个区域瓦斯浓度有所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