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1所示是从一个信息系统的角度,对智能交通的内容进行了划分。该划分方式可以从技术的角度阐述清楚数据的流动、共享、应用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没有从经济或投资的角度理清系统该由谁来投资、谁对投资回报负责、谁来进行系统维护与升级等,经常会造成一些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或者不能长期地使用下去。为此,我们将从“面向服务”的角度来划分智能交通的服务内容。
图8-1 智能交通系统
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最近软件开发中的一个热门词汇。国际上众多IT巨头,包括IBM、Microsoft、BEA,都在基于该架构调整其软件体系,通过不同系统或不同模块间基于松散耦合的消息传递,实现对系统有效的构造、集成、执行、管理等。然而“面向服务”的思想并不首先是一个软件工程的思想。其本质的意义就是从服务的角度对事物、系统、流程等进行分解,进而按松散耦合的方式进行组合,以达到体系的完整性、逻辑性。同时,在分解的过程中,按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的不同,逐步降低个体间的依赖性,以及按服务内容来划分服务的逻辑边界。
当我们面对智能交通或交通智能化这样一个“事件”时,我们同样可借用“面向服务”的思想来分解其所应包含的内容。首先,交通服务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这种提供者可以是政府机构的交通部门,也可以是开通一些隧道或架设桥梁的私营机构。交通基础设施的直接消费者是交通工具。而乘客是交通工具所提供的服务的消费者,他们是交通设施间接的消费者。在此,为了达到更小、更明确的逻辑边界划分,我们不把乘客纳入交通基础设施的消费者进行考虑。由此首先形成了“交通基础设施提供者和交通工具”这样一对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除此之外,前面刚已提到,当交通工具用来作为交通服务的工具时,其服务提供者就是“交通工具提供者”,而享受该服务的消费者就是乘客。这样也就形成了“公共交通工具提供者和乘客”这样一对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
在划分出这两对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后,我们再来划分服务内容的逻辑边界。服务内容是站在服务提供者的立场所能提供的、具有收益的、具有保障的内容。为了形成明确的逻辑边界,我们首先把服务分为“基础服务”和“信息服务”。信息是信息时代的主要内容,信息服务伴随基础服务,对其进行保障、增值的内容。更进一步,基础服务又可以分为“服务范围”、“收费”、“安全控制与管理”三个主要方面。这些方面是作为一个服务者要考虑的基本因素。比如,作为一个Internet服务商,需要考虑能提供一些什么样的服务,怎样去进行服务收费,在网络出现问题时怎样去补救,以及怎样去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等。
明确了这些服务提供者、服务消费者以及服务内容后,我们就可以系统地归纳、总结出面向交通智能化所应该提供的服务内容。交通基础设施提供者对交通工具所应提供的服务内容见表8-1。(www.xing528.com)
表8-1 交通基础设施提供者所要求提供的服务
公共交通工具提供者应对乘客提供的服务内容见表8-2。
表8-2 公共交通工具提供者提供的服务
以上划分主要是针对大范围的公路交通以及城市内的公共交通两大类来划分的。这两类也是目前智能交通所要解决的两大主要方面。针对其他一些小范围的、局部的应用,比如停车场、机场、集装箱码头、垃圾处理场等,都可以按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的方式去划分服务内容,并且由服务提供者根据被服务者的需求去确定是否提供相应的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