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前景广阔,属于产业升级受益行业,未来高成长趋势明显,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1)“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现象抑制智能交通的发展。由于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主要由科技部、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建设部等多部门共同协调管理,各部门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构建自己的智能交通系统,各系统间没有统一的构建和开发管理,系统之间众多的公用信息无法共享而形成“信息孤岛”,极大地降低了系统建设以及投资的效益。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投资主要来自于政府,因此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更多集中在资金充裕的一些大中城市,而中小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则相对较慢,各种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还没有实现跨区域联网联动,从而形成所谓的“应用孤岛”。
2)由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的构架尚未明确,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不统一,规模经济不够,盈利模式不可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应用成本,不利于智能交通的推行。
据了解,在缺乏标准的条件下,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衔接和配合。标准和规范的混乱妨碍了交通数据的获取,从而无法进行交通流的分析和预测。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方面,各省或地区内建设的网络一卡通或不停车收费系统,也没有统一指导和标准,为将来的全国联网造成了困难。(www.xing528.com)
3)传感器成本、性能和寿命,在技术上与交通应用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传感、支撑网络也尚未建立,地址资源严重缺失,行业数据中心,特别是部级层面的行业数据中心尚未真正广泛创建,影响智能交通深入应用。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研发亟待突破。
4)目前国内70%以上的智能交通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抢占,我国在RFID、传感器上并无主导权,仍受制于美国、欧盟,国内盈利空间较小。
5)智能交通研究和示范应用点分散而不成体系,技术参差不齐,市场竞争秩序不完善,从而给整个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6)目前国内智能交通IT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企业稳定性相对较弱,加上国际厂商加紧抢占市场,从而导致企业业绩波动幅度加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