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服饰是指在不同地域环境、不同生产方式、不同民俗文化氛围中形成,并在一定区域范围普遍使用,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服装与装饰。相对正统服饰文化而言,民间服饰与民众生活更加贴近,俗文化中多了几分人情温暖。本节主要展示的中国民间服饰文化著作是对中国不同地域的民间服饰文化的研究成果。
1.《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
作者:崔荣荣,张竞琼
ISBN:978-7-5019-6832-9
图6-2-1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
该书对近代汉族的民间服饰做了详细的介绍。古老纯朴、绚烂精美的民间服饰是典型东方韵味的民俗文化主流代表,极具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理论内涵,其以精湛的手工技艺结合传统习俗来表现民间传统民俗观念和精神内涵。其特点是以汉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为基础,显现汉民族个性和审美习俗“活”的方面,以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可以认为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图6-2-1)。
该书共分三篇,上篇——形制篇,中篇——主题篇,下篇——装饰篇。内容包括:悬垂飘逸的上衣下裳、流光玳瑁的首服点染、四合如意的披帛云肩等。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崔荣荣,1971年4月出生,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教学和民间服饰文化艺术的抢救和研究工作。筹建了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主持《时装画技法》精品课程建设。在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23篇),出版了12部学术著作。
张竞琼,1965年出生于江苏南通。求学于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和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并先后任职于南通市服装研究所、南通大学和江南大学。现任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服装研究会理事。在《装饰》《纺织学报》《丝绸》等中文核心期刊与其他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著有《西“服”东渐——20世纪中外服饰交流史》《从一元到二元——中国近代服装的传承经脉》等论著20部。策划、主持筹建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服饰史与民间服饰史。
2.《服饰民俗学》
该书是“服饰文化学丛书”中的一册。服饰民俗学是研究服饰在民俗文化中的构成、地位及服俗惯制形成、传承、变异的科学。作者在多年研究服饰文化学的基础上,以民间生活为研究基础,深入探索了服饰与民俗文化的渊源关系。从而具体地运用服饰民俗阐述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整理研究了服饰所呈示的民俗事象,分析服饰民俗的类别及地域特征;对服饰民俗惯制的发生、传承、变异及未来做历史与现实的剖析、研究,并建立起自己独特完整的服饰民俗学体系。该书可作为高等服装院校服装专业的辅助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作为大学生、服饰文化爱好者陶冶情操、提升自身修养的参考书(图6-2-2)。
作者董克诚,1962年生于天津,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学士学位,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基础课,基础教育部主任。素描、色彩教学工作,中国水彩家协会会员。
作者:华梅 著,董克诚 插图
出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ISBN:7-5064-3087-8
图6-2-2 《服饰民俗学》
3.《客家服饰文化》
客家服饰文化,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书从客家人的生活环境与民情风俗入手,对客家人的服饰状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展示了绚丽多彩的客家服饰,并从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的关系上,揭示客家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承继与流变。书中对客家服饰的文化特质与审美特征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从服饰文化的角度解开客家文化神秘的面纱。全书文字简洁,资料翔实,叙述生动,图文并茂(图6-2-3)。
郭丹,福建龙岩人,1949年12月生。1987年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福建师大中文系副教授。著有《春秋左传直解》《古代文学精华》《左传故事选》《先秦寓言故事选》等书。
作者:郭丹,张佑周
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ISBN:7-5334-1938-3
图6-2-3 《客家服饰文化》
张佑周,福建永定人,1949年生。福建龙岩师专中文系副教授,现任龙岩师专中文系主任,兼任闽西客家学研究会副会长。先后参与《西方文学思潮概观》《外国文学名著介译》等10部著作的著、译,并在省内外刊物发表文学、美学和客家学研究论文数十篇。
作者:魏采苹,屠思华
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ISBN:7-80109-083-7
图6-2-4 《吴地服饰文化》
4.《吴地服饰文化》
吴地服饰文化是指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宁、沪、杭三角地带的吴地区域文化,形成了吴地独具风采、别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服饰文化。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证明了吴地是人类服饰用料——葛、床、丝的最早起源地之一,这是吴地先民对服饰文化最伟大的贡献。该书内容包括吴地衣饰的缘起、吴地历史上的衣冠文化、吴地近现代的荆钗布裙、吴地服饰文化调查的价值等(图6-2-4)。
5.《黄河文化丛书 服饰卷》
作者:杨圣敏
出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ISBN:7-204-04131-3
图6-2-5 《黄河文化丛书 服饰卷》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海内外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豪的母亲河。这条蜿蜒曲折数千公里、昼夜奔腾川流不息的大河,自远古蛮荒之时就哺育着两岸的华夏民族,孕育了最初的中华文明,黄河文化也由此产生并继而发展、光大。《黄河文化丛书 服饰卷》给我们介绍了黄河文化服饰方面的独特文化,是我们课外阅读的最佳选择(图6-2-5)。
杨圣敏,回族,1951年生于辽宁,民族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基地主任和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其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西北和中亚的民族,特别是在新疆民族历史和文化等领域研究成果较多。发表专著2部,合著8部,论文60余篇,另有较大影响的当代民族问题调研报告多篇。
6.《20世纪汉族服饰文化研究》
该书收集大量图文资料,对20世纪100年里汉族服饰的发展变化做了较为准确的勾勒,对服与饰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并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对其变革发展及与社会历史进程的关系给予了应有的关注和探讨,具有一定深度(图6-2-6)。
作者:(日)山内智惠美
出版: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
ISBN:7-5604-1577-6
图6-2-6 《20世纪汉族服饰文化研究》
7.《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
传统汉民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发展脉络、繁复精湛的工艺文化、独特而深刻的哲学与审美意蕴。不仅满足着我国先民的生理需求,同时也编织着民族发展的理想与追求,代表了本民族的纺织、印花、染色等科技文化水平,诠释着装饰工艺、染织图案、民间手工技艺、审美意识、民族情感等精神层面的交叉文化内容,是我国纺织科技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6-2-7)。
该书作者通过深入民间对我国汉族南北两个具有典型特色文化的地域进行了田野考察,并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为依据对民间服饰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历史、民俗志和地方志等文献进行考证,在书中归纳出这两个地区民间服饰及服饰品的形制、色彩与搭配、面料选择、纹饰运用、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表现特征,及其民俗文化内涵。该书对服饰文化、民间艺术、工艺美术、民俗学及服饰设计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可供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高校师生、服装设计师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学者使用。
作者:崔荣荣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ISBN:978-7-04-033444-9
图6-2-7 《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
8.《长江流域服饰文化》
该书介绍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青铜时代、秦汉时期的服饰文化,以及长江流域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该书为长江文化研究文库丛书之一。长期以来,长江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已有的中国历史文化著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似乎形成了一种定势,认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即黄河中心论或中原中心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引起众多学者对长江流域各地区文化形态研究的重视,学界对巴、蜀、楚、吴、越文化及徽州、湖湘、岭南、海派等亚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著述,形成了研究长江文化的热潮(图6-2-8)。
作者:刘玉堂,张硕
出版: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ISBN:7-5351-4353-9
图6-2-8 《长江流域服饰文化》
9.《上海服装文化史》
该书在研读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文化心理、职业特色、政治意识等多角度、多层面对上海自1843年正式开埠以来一百多年的服饰变迁做了较全面的论述(图6-2-9)。
作者:徐华龙
出版:东方出版中心,2010
ISBN:978-7-5473-0222-4
图6-2-9 《上海服装文化史》
10.《凤舞惠安》
该书以画册形式,从美术学的角度对福建惠安妇女独具一格的服饰进行展示,从传统的惠安妇女服饰特点及传承切入,介绍其头饰、头巾、衣饰等,并介绍艺术作品中惠安女的形象(图6-2-10)。
惠安地处福建东南部,隔海峡与台湾相望,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阜天华。惠安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作,自强不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财富,其中绚丽、奇异的惠东妇女服饰及迥异于汉文化的婚俗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惠安人民特别是惠安妇女的勤劳朴实、坚韧贤惠的品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艺术作品中惠安女形象的传播展示,惠安女的形象名扬四海,已成为惠安的名片之一。独具一格的惠东妇女服饰记述着惠安先民们的文化历程,使人感受到惠安文化的深邃和灿烂。该书从美术学的角度,对古老丰富的惠东妇女服饰文化遗产多方位地进行研究,与当前对惠东民俗文化的研究互补互证,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惠东民俗文化研究中对惠女服饰系统研究的空白。
作者:《泉州惠东妇女服饰研究》课题组
出版: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
ISBN:7-80562-988-9
图6-2-10 《凤舞惠安》
11.《中国民间服饰艺术》(www.xing528.com)
该书介绍了民间服饰的款式、特点以及民间服饰与其他民间艺术、民间服饰和穿戴习俗、制作工艺、民间传说、民间图案等内容(图6-2-11)。
作者:安毓英,杨林 编著;安康,杨林 插图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ISBN:7-5019-4632-9
图6-2-11 《中国民间服饰艺术》
12.《中国民俗通志:服饰志》
该书是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是按照当代民俗学学术规范撰写的、系统介绍中国民俗事象的大型志书。该书打破地域界限,面向全国范围,以某一民俗事象为纲,依托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吸收20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我国民俗学界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清理了数千年来中国民俗文化的遗产,比较全面地记录了中国民俗文化传承流布的状况。《中国民俗通志:服饰志》各卷均收录了百余幅图片,有剪纸、年画、壁画、照片及各类报刊、书籍中刊登的反映民间习俗的图片等。这些图片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意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该书作者以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积数年之功精心编纂,使《中国民俗通志:服饰志》具有资料真实可靠、文笔简洁流畅、叙述清楚明白、结构合理、图文并茂的特点,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图6-2-12)。
作者:张廷兴
出版: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ISBN:978-7-5328-5858-3
图6-2-12 《中国民俗通志:服饰志》
13.《衣冠服饰》
本套书是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代表作。全套书按“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分为九个大类。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最初来源和历史演变,囊括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基本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丛谈”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事物起源于何时,又经过怎样的变化成为现今的状态。作者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种追溯是以考证典籍的记载为基础撰写而成的。自称有“历史癖”的杨荫深先生遍览群书,通过精心梳理、严谨考证,将各类事物与掌故一一对应,令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全套书杂以趣闻传说、轶事传奇,内容丰富充实、妙趣横生,是关于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态的百科全书。《衣冠服饰》介绍了二十多种日常穿戴的起源流变。从帽巾到鞋袜,从布料到脂粉,一一考证源流演变,同时又附有历代冠服的汇总介绍,内容颇为丰富。中国历朝历代对衣冠服饰极为讲究,在专制时代,服饰更是等级地位的象征。书中对各朝代衣冠服饰的演变做了详细介绍,除了对袍、衫、袄、帽等正统服饰的介绍外,还对脂粉、首饰做了介绍,这类偏女性化的用物,使该书内容又增添了不少情趣(图6-2-13)。
作者:杨荫深
出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
ISBN:978-7-5326-4134-5
其他版本:
《事物掌故丛谈 衣冠服饰典藏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衣冠服饰》(世界书局,1946)
图6-2-13 《衣冠服饰》
14.《民间服饰》
古代中国文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有“衣冠王国”之誉。汉族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汉族民间服饰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进,实用功能和装饰作用结合得日益完善,创造了带有东方色彩的服饰风尚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该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介绍了民间服饰款式溯源、近代民间服饰风格、民间服饰文化内涵、民间服饰制作工艺等内容(图6-2-14)。
作者:贺琛
出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ISBN:978-7-5087-1467-9
其他版本:
《民间服饰》(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图6-2-14 《民间服饰》
15.《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 服饰卷》
服饰作为目前陇南白马人的活态文化之一,其中一些不变的、世代传承的造型符号因素,能为白马文化的研究提供一条可行、可靠的途径。余永红主编的《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服饰卷》的主旨在于对濒临消失的陇南白马人服饰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对现存的陇南白马人服饰进行全面的收集、准确的记录、系统的整理、科学的归类,为社会各界展示、介绍白马人服饰文化。该书也为学术界研究白马人服饰文化提供了真实的原始资料(图6-2-15)。
作者:余永红
出版: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
ISBN:978-7-226-04043-0
图6-2-15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 服饰卷》
16.《汉服》
该书介绍了汉服的兴起、发展、流变、服饰特点以及汉服文化的传承、时代特色等,配有大量珍贵、精美的图片,雅俗共赏(图6-2-16)。
历史上的“汉服”被当时社会纳入了“礼治”的范畴,是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且历朝历代均有《舆服志》来制定当朝的衣冠服制。而今日的“汉服”,更多的是一种群众自发性服饰流行。《汉服》一书除了对汉服渊源、汉服传承等做了深入研究外,还将汉服的制作工艺作为该书的主要部分。这可以说是国内最早、最全的解读汉服文化与展示汉服制作的汉服读本。
2008年北京奥运会礼仪服饰的确定,汉服再次被摆上台面,多名政协委员提议将汉服作为开幕式的代表团服饰,汉服的传承弘扬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雅是俗,汉服毋庸置疑地成为最能抓住人们眼球的服装。
作者:蒋玉秋,王艺璇,陈锋
出版:青岛出版社,2007
ISBN:978-7-5436-4521-9
图6-2-16 《汉服》
17.《民间服饰》
该书以简洁的文字和大量精美的图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清末民初时期的流行服饰样式及特点,是一本关于民间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本,是“中国结丛书”中的一本(图6-2-17)。
“中国结丛书”几册在手,乡土气息和民间情趣扑面而来,让人兴味盎然。作品选编方式也很独特,有些是来自协会会员的制作,有些来自地方民协会的推荐,有些来自个人典藏,有些来自“抢救工程”的抢救成果。大部分是民间艺人和传人自己制作的作品。编写上图文并茂,以引导读者入门为目的;以情节解说、人物故事、艺术鉴赏等相结合的方式。作品容量大,品类介绍齐全,地域和产地特色突出。既有总述概说,又有细节、细部分析,将作品的民俗背景、民俗内容、工艺流程、艺人传人一一道来。
作者:袁仄,蒋玉秋
出版: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ISBN:978-7-5376-2973-7
图6-2-17 《民间服饰》
18.《锦绣衣裳》
该书包括上衣下裳、巧手织绣、仪礼服饰三部分,介绍了高粱红裤子绿西瓜鞋,青莲包头藕荷兜等各具特色的民俗服饰(图6-2-18)。
作者:赵屹
出版: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ISBN:7-5330-1856-7
图6-2-18 《锦绣衣裳》
19.《中国最美云肩 情思回味之文化》
云肩,一种古代妇女披于肩部的服饰品,似云霞落日,晴空散虹,且拥有浪漫绚烂、雍容华贵的造物创意,是我国服装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云肩具有典型的双重文化遗产属性,即作为承载精美图案的“有形”之物的物质文化遗产和反映高超制作技艺和民俗学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情感和理想(图6-2-19)。
该书作者为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博士生导师及其学生,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200余件清代以来的民间传世云肩为基础,地域范围包含了中原地区、齐鲁地区、三晋地区、秦陇地区、闽南地区等。透过云肩的形制、图案、色彩和面料等特征,从服饰文化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重研究视角赏析其艺术美感。
作者:梁惠娥,邢乐
出版: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
ISBN:978-7-80765-892-4
图6-2-19 《中国最美云肩 情思回味之文化》
20.《岭南服饰历史文化地理》
该书根据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民俗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岭南服饰文化的历史演变为经,以岭南服饰文化景观历史分布为纬,运用历史文献、实物分析、野外考察等方法写成。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岭南服饰文化地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岭南服饰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岭南服饰文化历史变迁、岭南服饰原料历史生产和分布、岭南汉民系服饰文化景观与地理分异、岭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景观、岭南服饰文化的传播以及岭南服饰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该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岭南服饰历史文化地理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了解岭南服饰文化史(图6-2-20)。
作者:许桂香
出版:民族出版社,2010
ISBN:978-7-105-11043-8
图6-2-20 《岭南服饰历史文化地理》
其他著作见表6-2-1。
表6-2-1 中国民间服饰文化其他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