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灿烂而悠久的文化和艺术传统。我国各少数民族服饰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和色彩以及丰富的款式和精巧的制作技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民族服饰成为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象征,表达了审美情趣、宗教观念、婚姻道德、民族情感等民族文化特点。关于中国民族服饰的文献,在第三章、第五章也都有相关介绍。比如第三章《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第五章第二节“中国民族民俗织染绣”里有许多关于少数民族服饰的织染绣专著。而本节则侧重于介绍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传统文化渊源、服装款式、制作技艺等综合性研究的著作。
1.《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
人类的服饰随着氏族、胞族、部落的进化发生徐缓的变化。一旦民族形成,它的服饰也基本定格,具有本民族的独特款式。因此,服饰是民族构成的要素之一,是识别民族的标记之一,是研究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分支。该书全面考察和论述了中国56个民族服饰的式样、图案、色彩、花纹乃至穿戴方式以及蕴藏在背后的历史神话、图腾崇拜,并从美学、人类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符号学等理论视角,研究了中国民族服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及民族之间服饰文化的交流传统(图6-1-1)。
全书共十二章,分别为民族文化心理的对应品、神话世界的投射与折射、民族服饰中的图腾遗迹、宗教是服饰民俗的贮藏库、“南国之人祝发而裸,北国之人羁巾而裘”、民族服饰的跨文化传通、多元双向的跨文化传通、民族服饰的符号寓意、饰之探究、背后的艺术、翩翩起舞中的民族服饰、中国民族服饰的繁与简。通过阅读该书,我们可以了解千姿百态的少数民族服饰背后的内涵,明白服饰林林总总的文化现象,窥探到民族服饰发展的规律。这是一本很好的学习了解民族服饰文化的入门书。
该书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4.1—1995.12)著作二等奖。
作者戴平,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顾问、教授。早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在上海戏剧学院任预科文化教员。1981~1982年由教育部选派到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研究室进修,师从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和杨辛。1987年被评为副教授,1995年被评为教授。1988~2003年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上海市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开设《美学》《戏剧》《现当代美学与艺术思潮》《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撰写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戏剧——综合的美学工程》《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等,多次获省市级奖项。主编《中国民族发饰》,获国家图书奖。
作者:戴平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ISBN:7-208-03359-5
其他版本: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图6-1-1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
戴平先生1985年参与了大型画册《中国民族服饰》的编写工作。这本画册全书需要六万多的说明文字。为此,他读了一百多本民族学方面的书,包括各民族的史、志,很好地完成了这项工作。《中国民族服饰》画册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戴平先生应邀参加了香港的《中国民族服饰》首发式,该首发式随带展出56个民族的服饰。他目睹港人踊跃购书,听到展厅内不时的惊叹声,深受触动,感觉有责任向国内外民众介绍中国民族服饰的华美,更有必要对民族服饰的历史生成、发展走向和文化意蕴作分析与探讨,于是萌生了写一本《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这样的理论研究著作的愿望。此后,他赴西藏、四川、甘肃、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等地进行考察,收集积累了一批资料,深化了对中国民族服饰的认识。戴平先生用了六年时间,从文化生态学、文化人类学、符号学、美学、民俗学等角度去研究中国民族服饰。因为这是首次探索,当时可供借鉴的成果性文献不多,非常有难度。戴平先生以深厚的哲学功底,以理论的眼光探索外在的服饰现象,为民族服饰文化的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苗族服饰文化》
该书从苗装的变迁、苗族支系与分布、服饰类型与风格、纹饰造型、苗装制作工艺、苗装的人类学分析、美学分析等方面展示了苗族服饰的变迁及苗族服饰风貌。内容包括传统纺麻制作技艺、刺绣技艺、蜡染图案及操作、绣花百褶裙制作流程、麻纺织程序及计算、多姿多彩的麻布百褶裙、服饰影像记忆历史等。苗族人民在不断迁徙和开拓新生地的过程中保存了自己的文化并将之影响他民族的同时,亦吸收了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苗族至今仍充满生机活力的绚丽多姿的文化。丰富独特的服饰文化就是苗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图6-1-2)。
作者:杨正文
出版: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ISBN:7-5412-0784-5
图6-1-2 《苗族服饰文化》
这本书能帮助我们理解苗族服饰变迁的文化背景,全面了解苗族服饰文化面貌。该书获四川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被翻译成韩文于2002年在韩国景仁出版社出版。
杨正文,1962年生,苗族,就职于西南民族大学。致力于文化人类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与教学,近年来重点关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研究。先后主持和承担了三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即“西南地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项目实施效果研究”(主持)、“西南少数民族传统造型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调查研究”(排名2)、“西南少数民族金属工艺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研究”(排名2)。主持国家民委重点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染织工艺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研究”,主持国家外国专家局合作项目“藏区东部旅游与文化生态资源的研究与保护”等。已经发表、出版论文、专著多篇(部),其中除了本书以外,《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现象的调查与思考》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调研报告一等奖(2007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合著)获四川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现任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民族服饰学会副会长。
3.《苗族服饰:符号与象征》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苗族服饰色彩纷呈,宏富多姿,常常被人们所注目。但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生活模式却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该书共十章,分别从背景、方法、目的来论述苗族服饰研究的意义。通过三大方言苗族亚文化聚落服饰个案,来描述各型苗族服饰的形态、结构、质料;通过个案来描述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比如从衣裙加工、刺绣、银饰等;从渊源、传统、嬗变来探讨苗族服饰的历史;从功利、情感、创造来论述苗族服饰和个体、社会的关系。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有二,一是族源、战争与迁徙,二是神话、传说与故事,这部分内容分两章叙述。礼失而求诸野,苗族服饰主题纹样有丰富的内容,苗族服饰的精神特性体现在对天地、鬼神与原始巫术的理解。苗族刺绣、银饰、蜡染工艺是苗族服饰传统工艺,为现代艺术所借鉴使用(图6-1-3)。
该书作者独辟蹊径,在注意到许多民族文化中服饰退化到纯粹装饰的格局下,从文化人类学的开放框架中恢复苗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与象征的原貌,探寻苗族亚文化聚落中的服饰形态、功能结构、符号象征意义及其文化精神。该书首先将研究对象置于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中加以确认其文化价值,进而通过实证材料论述了服饰的缘起演变动因、服饰与人生礼仪、服饰与社会生活、服饰纹样的含义、服饰的视觉传达、服饰的风格特征、服饰的人类学价值、服饰的原始思维特点等诸问题。展示了一种新的服饰艺术观和文化观,是一本系统深入研究苗族服饰的专著。
作者:杨国
出版:贵族人民出版社,1997
ISBN:7-221-04091-5
图6-1-3 《苗族服饰:符号与象征》
4.《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
该书共十章,在绪论中探讨民族服饰的文化功能与文化符号后,在第一至第二章简述西南民族文化的历史,梳理其发展线索。内容包括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前史——神话、考古的民俗学;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文献及民族学。第三至第五章分类剖析了纷繁的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内容包括古代造型艺术中的西南民族服饰(崖画、青铜器、壁画、帛画、雕刻、版画中的“诸蛮”服饰),西南民族服饰的形制和种类——服、饰。第六至第十章集中回答“为什么这样穿戴”的问题,联系民族服饰与生存环境、神话传说、民族历史、人生礼俗、社会规范、民族文化心理等的关系,讨论民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具有的符号功能或意义(图6-1-4)。
作者:邓启耀
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ISBN:978-7-222-08346-2
其他版本:
《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中国西
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云南人
民出版社,1991)
图6-1-4 《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
该书属当代云南社会科学百人百部优秀学术著作丛书。书中所用资料除来自笔者多年来对十几个民族详略不一的调查外,还查阅了大量古文献资料及同仁的上百种调查资料或著述。
邓启耀,籍贯广东顺德,1952年2月生于云南昆明。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教授,全媒体研究院媒介人类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合作项目第16届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影视人类学论坛终评国际评委、中国教育部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评优单元”国际评审团评委、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复评评委、中国广州历史乡村保护与发展协会会长、《民族艺术》杂志编委及“视觉人类学”栏目特邀主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及中美合作“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中方负责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事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节日影像志”评审专家。代表性著作有:《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中国巫蛊考察》《视觉人类学导论》《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与他性间探问》及田野考察类著作《访灵札记》《古道遗城:茶马古道滇藏线巍山古城考察》《泸沽湖叙事》《五尺道述古》等。
5.《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
作者:李肖冰 著,韩连芬等 绘画
出版:新疆人民出版社,台北邯郸出版社,1995
ISBN:7-228-03044-3
图6-1-5 《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
该书分为古代、西域及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宋元明清、新疆现代共六章,把中国西域民族服饰划分为不同阶段,作系统的叙述。其中包括的族别有氏、羌、匈奴、塞种、乌孙、月氏、突厥、回鹘等。该书多方搜集南疆、北疆各地各族自远古以来的崖画、石雕,走访观摩各个博物馆的田野出土文物。书中图片共610幅,出自9位摄影家和21位绘图师之手(图6-1-5)。
李肖冰,1933年生于南京。1951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同年赴新疆从事文艺工作,为艺文理论研究副研究员。主要著作《维吾尔戏剧审美思考》。论文《西域戏剧发生之端绪》《维吾尔戏剧之特征》《论维吾尔戏剧妇女形象的塑造》等。
6.《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该书汇集800余幅图片,对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服饰的历史与现状、外在特征与文化内涵进行了比较;对各民族的生态环境、民族心理、宗教信仰、风俗饰款式、服饰色彩、服饰纹样以及着装方式上的表现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全书共六章,第一、第二章概述少数民族服饰及其形制种类,把全国各少数民族服饰分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及华东地区四个区域逐个进行介绍。其中,东北地区有7个少数民族,西北地区有14个,西南地区有25个,中南及华东地区有9个。全书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该书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图6-1-6)。
作者范朴,1934年生于山西临汾,曾入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学美术,1949年随军南下入四川美术学院。在美术系继续深造,1954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校长、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7年离休。出版作品有《游击健儿》《赤卫军》等。
作者:钟茂兰,范朴
出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ISBN:7-5064-3575-6
图6-1-6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7.《少数民族服饰(下)》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在地域分布、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在民族的起源、形成、历史、演变方面也都有各自的特点。该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主要从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文化特色、男装与女装的服饰类别与特色、服饰配件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系统展示我国各少数民族服饰的状况(图6-1-7)。
作者:孙运飞,殷广胜
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ISBN:978-7-122-14471-3
图6-1-7 《少数民族服饰(下)》
8.《中国民族服饰研究》
该书是一本关于中国民族服饰研究的论文集,全文共收录了32篇文章,包括了杨鹓的《背景与方法: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何晏文的《关于民族服饰的几点思考》、杨阳的《色之意——民族传统服饰色彩的文化内涵》、萧家成的《论服饰的社会文化功能及其开发意义》等好文。这些论文体现了各位学者前辈们在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的探索成果(图6-1-8)。
作者:中国民族博物馆 编
出版:民族出版社,2003
ISBN:7-105-05830-7
图6-1-8 《中国民族服饰研究》
作者:邓启耀
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ISBN:978-7-220-06887-5
其他版本:
《衣装秘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
(台北:书泉出版社,2006)
图6-1-9 《衣装秘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
9.《衣装秘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
服饰,是人的文化的历史标记,也是人的历史的文化象征。该书分十二章,第一章以民族服饰个案,如天鹅处女孔雀衣、百鸟衣等来叙述神话传说与服饰象征的关系。第二章以服饰上的图案等探讨古史与服饰象征。第三至第九章叙述了在人的一生中,服饰所承担的意义和作用。人一来到世上,便注定要被包裹在衣服饰物里——从被包入襁褓,到受冠笄之礼,再到穿婚装嫁衣、丧服祭冕,都离不开衣饰。第十至第十二章叙述了服饰在社会中的象征意义。在社会角色中,不同行当、不同地位、不同信仰者着服不同,其衣褐衣锦、蓝领白领、加冕摘翎、荆钗玉镯,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服饰可以成为民族荣辱、社稷兴衰的文化象征。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服饰对整个中国民族所承载的厚重的象征意义(图6-1-9)。
10.《云南少数民族服饰》
云南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变的立体气候,决定了云南民族的服装和装饰品绚丽多彩,蔚为大观。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服饰是民族文物的一个重要门类。从不同的服饰,可以识别出不同的民族,可以了解其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从民族服饰上还可以看到各民族的节庆、婚丧、宗教信仰、礼仪等习俗。一套民族服饰就是一个民族的缩影和小百科全书(图6-1-10)。
作者:李昆声,周文林
出版: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
ISBN:978-7-80586-845-X
图6-1-10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
云南省博物馆建于1951年,建馆后开始征集、整理、收藏云南民族服饰。该书主要展现云南省博物馆馆藏的服饰精品,收有彝族、傈僳族、哈尼族、纳西族、白族、基诺族、藏族、傣族、壮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颇族、杜龙族、蒙古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服装服饰的图谱、照片,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
作者李昆声,1944年出生于昆明,云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有《云南考古学论文集》《云南艺术史》等。
作者周文林,1946年出生于云南保山,作家,从事文化及史学研究,曾任云南保山市文联主席,云南美术、晨光等出版社社长等。
11.《中国苗族服饰研究》
该书为苗族服饰研究论文集,收录了《文化变迁与苗族服饰的转型》《苗族头饰概说》《苗族服饰图纹类型、艺术特点及美学价值》等22篇论文,涉及综合性、区域性研究以及妇女服饰、银饰、刺绣、蜡染研究等方面(图6-1-11)。
编者中国民族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民族博物馆,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同时接受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于1984年11月开始筹建,1995年5月正式挂牌。
作者:中国民族博物馆
出版:民族出版社,2004
ISBN:7-105-06495-1
图6-1-11 《中国苗族服饰研究》
12.《民族服饰要素与创意》
该书主要内容包括民族服饰概览、民族服饰概述、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民族服饰要素、造型结构特征、服饰材料及加工工艺、服饰图表、服装附属品、装饰品;民族风格的服饰及其创意设计、民族风格产生的背景、民族风格的服饰、创决与设计、创意设计的方法与过程、作者的设计尝试;民族服饰——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源、研究民族服饰的现实意义、发展中国服饰文化、创意无限——民族风格的服饰等(图6-1-12)。
作者:胡梅芳
出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ISBN:7-5621-2514-7
图6-1-12 《民族服饰要素与创意》
13.《藏族服饰史》
作者:杨清凡
出版: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
ISBN:7-225-02240-7
图6-1-13 《藏族服饰史》
藏族服饰体现着藏民族的文化特性,蕴涵了自然环境、经济类型、历史背景、生产技术、审美观念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藏族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交流。该书结合插图,阐述了史前至近代藏族社会的服饰文化及相关社会风貌,并对当代藏族服饰概况予以描述,搜剔析疑,希冀能接近藏族服饰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真实,为方兴之藏族物质文化及社会生活史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图6-1-13)。
14.《清代满族服饰》
该书通过满族服饰资料,阐述了清代服饰的演变和发展,并突出了满族服饰在其中的作用。该书获得1989年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辽宁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优秀图书奖(图6-1-14)。
作者:王云英
出版:辽宁民族出版社,1985
ISBN:8372·4
图6-1-14 《清代满族服饰》
15.《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
该书为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收录有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40余篇。包括《中山装·旗袍·新唐装》《从中国服装史看服饰文化的多民族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等(图6-1-15)。
作者:杨源,何星亮
出版: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ISBN:978-7-81068-998-3
图6-1-15 《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
16.《中国苗族服饰文化》
苗装伴随着苗族历史发展而变迁,了解苗族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苗装变迁的文化背景。该书描述和记录了苗装的工艺流程,分析其文化背景,力求全面反映苗族服饰文化面貌,书里面有作者20世纪80~90年代走访云贵湘的许多资料(图6-1-16)。
作者:龙光茂
出版:外文出版社,1994
ISBN:7-119-00121-3
图6-1-16 《中国苗族服饰文化》
17.《中国民族服饰》
该书为一本图册,是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人物造型和服装设计教研室的教师们多年来研究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成果,旨在清晰、真切地展现出56个民族琳琅满目的服饰特征、风貌,表现刺绣、织锦、蜡染、印染等精湛的技艺。书中每个民族的服饰都绘有人物着装效果和细部图及平面展开图,并附有部分生活风情照和模特穿戴服饰后的生动照片。全书共有图画和照片1000余幅,还对各民族服饰的渊源和特点作了简洁的文字介绍(图6-1-17)。
该书编绘者在绘制过程中,除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外,还多次到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进行实地考察。在收集资料时,他们得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热情支持,老人们给他们讲述有关服饰的动人故事,妇女们把珍藏在箱底的新娘嫁衣拿出来穿戴给他们看,甚至割爱出让了祖传的珍贵饰物,使该书获得了不少第一手的生动材料。书中绘制的服装、头饰、鞋靴乃至细部图案均以实物和文献资料为依据,图画和照片都注明出处,以备查考。这本画册使读者在阅读中能享受到中华民族服饰博大的艺术之美。
作者:王辅世
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ISBN:962-71-7608-7
图6-1-17 《中国民族服饰》
18.《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该书对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起源、制作、工艺、图案纹样、功能及发展演变趋势等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全书共八章,叙述了服饰的起源、服饰制作的变迁、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变迁概况、富有情趣的服饰文化意境、服饰工艺、服饰色彩的文化内涵、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服饰文化功能、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内容,探讨和研究了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图6-1-18)。
作者:玉时阶
出版:民族出版社,2011
ISBN:978-7-105-11554-9
其他版本: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广西
人民出版社,1992)
图6-1-18 《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19.《东方霓裳:解读中国少数民族服饰》(www.xing528.com)
该书从历史学、民族学的角度,论述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服饰特征以及制作工艺等。同时对少数民族服饰所体现的各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婚姻道德以及民族文化交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图6-1-19)。
作者:段梅
出版:民族出版社,2004
ISBN:7-105-06100-6
图6-1-19 《东方霓裳:解读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20.《回族服饰文化》
该书首先探讨了国内回族服饰的历史传承。回族服饰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绚烂多彩、积淀丰厚的宝库。回族服饰的发展变化及多种形态,潜移默化地受到时代、地域以及周边兄弟民族习惯等影响,但在根本上或者说整体上,伊斯兰文化对回族的影响深厚,在宏观上主导了回族历史发展的主脉。为了印证回族服饰的演变和发展受到回族社会、回族经济及回族文化的深刻影响,该书作者曾到西北许多回族聚居村镇采访,广泛收集回族服饰样品与资料,进行精心整理和归类(图6-1-20)。
该书不仅探讨了国内回族服饰的历史传承,而且还对中亚东干族的传统服饰进行了比较性研究,为回族文化及回族历史研究补充了新材料。同时,该书把回族的鞋饰、佩饰、婚礼与丧葬服饰、舞台表演服饰及学生样服等都收纳到考察范围之内,从而丰富了回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内容。最后,该书对回族服饰文化的趋向作了展望,提出了回族传统服饰的现代化趋向及回族服饰的时装化、礼仪化等现实问题。书中配备了250余幅实物图片。
作者:陶红
出版: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ISBN:978-7-2270-2634-1
图6-1-20 《回族服饰文化》
21.《四川少数民族节日与服饰精粹》
该书介绍了美观大方的藏族服饰、绚丽多姿的彝族服饰、古朴庄重的羌族服饰、瑰丽炫彩的苗族服饰、绚丽的傈僳族服饰以及蒙古族、纳西族服饰,同时还介绍了这些民族的节日、风俗等,比如藏族的藏历年、彝族火把节、羌族的祭山会等(图6-1-21)。
作者:韦荣慧
出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ISBN:978-7-5032-3794-2
图6-1-21 《四川少数民族节日与服饰精粹》
22.《中国苗族服饰》
1984年4月18日,“全国苗族服饰展览”在民族文化宫举办。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苗族服饰展览,展览展出的作品是由民族文化宫历经三年,从我国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等省、区的苗族主要分布地收集上来的。这次展览展出苗族服饰共76套、600多件,包括服饰400多件、服饰工艺品200多件,均是苗族妇女和工匠们手工制作的(图6-1-22)。
对于这次展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苗语专家王辅世说:“我从1949年到现在一直搞苗语。过去单纯研究语言,太单一了。最近法国学者联系我们,希望与我们合作研究苗语和服饰关系这一课题,我们没敢答应。看了你们的展览,你们依据服装款式风格并参照苗语方言,将苗族服饰分为五个类型我完全同意。这对于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
该书为图录画册,依据这次展览,依据服装款式风格并参照苗语方言,把种类繁多、支系复杂的苗族服饰分为了湘西型、黔东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和海南型,并以实物图片展示了这些精美的苗族服饰。这种苗族服饰类型的提出,影响了以后对苗族服饰的研究。
作者:民族文化宫
出版:民族出版社,1985
ISBN:8049-44
图6-1-22 《中国苗族服饰》
23.《云南民族服饰》
该书是在一批专业人士长期的田野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集、精心编选而成。全书真实再现了云南26个民族的服饰风格,介绍了民族服饰的原料加工、服饰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互融互补关系、服饰相关的配件等内容(图6-1-23)。
作者:程志方,李安泰
出版:云南民族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ISBN:7-5367-1989-2
图6-1-23 《云南民族服饰》
24.《鸟纹羽衣:苗族服饰及制作技艺考察》
该书记录了作者去苗乡山寨的一些感受,介绍了备受瞩目的中华乡土民间文化——苗族服饰(图6-1-24)。
1991年,台湾辅仁大学织品服装系意欲采集中国大陆少数民族服饰样本,以供教学参考之用。他们经过有关资料检索后,认为苗族服饰在种类和工艺上是大陆少数民族服饰中比较突出的。于是,他们派人到西南民族学院(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接洽。这便成了本书作者杨正文步入苗族服饰研究的一个机会。
作者:杨正文
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ISBN:7-220-06476-4
图6-1-24 《鸟纹羽衣:苗族服饰及制作技艺考察》
杨正文与台湾同仁的合作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他分六次对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的近百个苗族村寨做了服饰样本采集和样本文化背景的简约记录。这使他对苗族服饰乃至苗族支系的分布状况,有了概貌性的了解,对民族文化的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开始产生了对乡土的民族传统文化重视的自觉,激发了他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兴趣和责任心,并奠定了做深入研究的基础。合作结束后,他又多次自费有选择地对一些苗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较好的地区,做了更为深入的田野调查。当作者依照1985年出版的《中国苗族服饰》画册去寻找苗族古衣时,发现这类民族古衣正在消逝,意识到民族乡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另外,苗族服饰对现代服饰设计所给予的灵感创新,说明现代与传统是相连相依的,是几千年的民族乡土文化的价值之一。
25.《黔西南苗族服饰》
该书较全面地收集了居住于黔西南境内各方言苗族的男装、女装、童装、青年盛装、老年盛装等数十种式样,客观地反映了我州苗族丰富的服饰文化。其中一些服饰保留了极其古老的特征,一些服饰又显示出了新时代的气息(图6-1-25)。
作者:严世涛
出版: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
ISBN:7-5412-1222-9
图6-1-25 《黔西南苗族服饰》
26.《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该书由贵州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全书展示了苗族服饰173种、图片1250幅。其服饰种类数量之多、种类式样之全、原生态资料之丰富都已超过同类出版物。该图志对服饰工艺学、文化生态学、民族学、美学、民俗学及符号学都是一份翔实而形象的资料(图6-1-26)。
作者:吴仕忠
出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ISBN:7-221-05218-2
图6-1-26 《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该书是第一部接近完整地反映中国苗族服饰全貌的图册,是由苗族摄影师吴仕忠先生等耗时近三十年遍历苗疆,以本民族的眼光去搜索和观察,从山野村寨中纪实拍摄下来的。值得强调的是,其拍摄时间恰逢其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正处在悄悄的深刻变革之中。图册中一些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的照片,有的由于当地服饰已发生了变化而成为不可再现的历史纪录,更加弥足珍贵。
27.《蒙古族服饰文化》
该书分为九个部分,介绍了服饰与人类、服饰与生态、服饰与生活、服饰与民族、服饰与时代、草原与牧人的服饰、异彩纷呈的部族服饰、服饰与身份、服饰与时空等方面的内容(图6-1-27)。
作者:乌云巴图,格根莎日
出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ISBN:7-204-06789-4
图6-1-27 《蒙古族服饰文化》
28.《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
该书以大量的图片形象地展现了中国民族服饰文化悠久而博大、雍容而古朴的风采。同时,多角度地探讨了中国各民族的服饰文化与文化变迁等(图6-1-28)。
作者:杨源
出版: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
ISBN:7-80094-667-3
图6-1-28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
29.《壮族服饰文化研究》
该书立足于壮族服饰的有关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运用多学科交叉理论,从民俗学、生态学、艺术学、考古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视野对壮族服饰文化进行了立体的综合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壮族服饰的起源、演变、特征、制作工艺、价值、文化内涵,探讨了壮族服饰与生态之关系,同时对壮族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的境遇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护与发展等问题做了深入论析(图6-1-29)。
作者:陈丽琴
出版:民族出版社,2009
ISBN:978-7-105-10521-2
图6-1-29 《壮族服饰文化研究》
30.《中国白裤瑶民族服饰》
《中国白裤瑶民族服饰》对白裤瑶民族丰富多彩的服饰做了详细、系统的介绍。作者通过在白裤瑶民族地区多年实地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本着以传承为本、技艺为先的思路,对白裤瑶族民族服饰的历史与现状、形制与规范、制作与技术、人文与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析,从而审视白裤瑶族服饰的形成与构成特征。全书结合近500幅图片,详细描述白裤瑶族各类服饰的形态和色彩构成规律,结合物、人、环境、历史等因素,强调白裤瑶服饰的整体性、立体性、真实性,旨在实现对白裤瑶服饰形制及工艺技艺精华的研究与传承。读者可以从该书中了解白裤瑶服饰承载的深厚文化,从而弘扬丰富璀璨的民族服饰文化,推动民族服饰的创新和发展。该书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图6-1-30)。
作者:周少华
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ISBN:978-7-122-25432-0
图6-1-30 《中国白裤瑶民族服饰》
31.《满族服饰》
历史上,满族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习俗。17世纪前,满族人聚居在东北边疆时,女人执鞭不亚于男子,因此,她们的服装也同男子一样,有着粗犷、实用的特点。男人自头顶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袍身四面开衩,腰中束带。妇女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宽大的直筒旗袍,天足,着花鞋。早期,富人多穿麻布衣服,穷人用狍鹿皮为衣。进入辽沈地区后,贵族富人穿绸缎,平民则着布衣,服饰也等级化了。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谈及满族服饰,人们并不陌生,它曾以浓郁的骑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装饰风格,在我国的服装历史上独领风骚三百年,其中女式服饰——旗袍,其生命力不仅影响到现代中国,甚至在世界的服饰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满族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它,该书追根溯源,介绍了满族服饰的由来及其特点、衣着冠履、发式、首饰等内容(图6-1-31)。
作者:徐海燕
出版:沈阳出版社,2004
ISBN:7-5441-2639-0
图6-1-31 《满族服饰》
32.《苗族妇女服装研究》
该书以苗族妇女服装为研究对象,运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通过与古代汉服装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现今的苗族服装是苗族迁徙结果的论断,重新对苗族妇女服装的款式和类型进行分类,并进一步论述了苗族婚姻结缔与服装的关系。全书内容包括苗族妇女服装的类型、苗族妇女服装的款式和类型形成的时间、苗族妇女服装的发展和演变、苗族的婚姻、婚姻集团的标志——苗族妇女服装的社会功能五章(图6-1-32)。
作者:席克定
出版: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
ISBN:7-5412-1265-2
图6-1-32 《苗族妇女服装研究》
33.《少数民族服饰》
该书简要介绍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并配有民族服饰图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又在描述千姿百态的各少数民族服饰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传播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使广大读者在欣赏争妍斗奇的少数民族服饰的同时,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图6-1-33)。
作者:苏日娜
出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ISBN:978-7-5087-1356-4
其他版本:
《少数民族服饰》(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图6-1-33 《少数民族服饰》
34.《民族服饰语言的时尚运用》
21世纪的今天,东西方文化碰撞非常激烈,反映在服装界,一是服装的国际化特征和地域性特征共存,二是服装设计师从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中挖掘灵感,对民族风格做出新的诠释,这种新的诠释包括对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和对异域服饰文化的挖掘和整理而运用于设计中,最终形成的新样式。该教材即是探讨对作为服装设计灵感之一的民族服饰语言的借鉴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设计路线,用具体的可视的图例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对民族服饰文化解读到收集素材再到创作的全过程(图6-1-34)。
作者:马蓉
出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ISBN:978-7-5624-4810-5
图6-1-34 《民族服饰语言的时尚运用》
35.《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该书研究了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等服饰的特点(图6-1-35)。
作者:韦荣慧
出版: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
ISBN:7-80024-694-9
图6-1-35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36.《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服饰》
该书介绍了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书中分4章,从远古到清末,按历史的沿革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该书着重论述了元朝时期的蒙古族服饰文化,对北元及后期的蒙古族服饰也有介绍。看了此书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蒙古族服饰文化之所以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传统,与蒙古族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寒冷的蒙古高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不断征战的马背生涯,都是蒙古族服饰为什么与其他民族特别是农耕民族的服饰不同的内在根源(图6-1-36)。
当然,蒙古族又是一个善于学习、海纳百川的伟大民族。在与不同的民族接触、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其他民族服饰文化的优点也被融合进来。但他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传统和审美追求。比如,蒙古族喜爱的红色、蓝色、白色、黄色面料以及祥云和鸟兽图案等,尽管制作技术有变,材料有别,但其大度的风格风韵数百年长盛不衰,传承至今。
作者:王瑜
出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ISBN:978-7-5013-3506-0
图6-1-36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服饰》
37.《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
作者以踏访大凉山地区的亲身经历和数千幅图片资料为素材,结合田野考察的体验,全面而立体地架构了凉山彝族服饰的纵向文化历史和横向地区差异概貌。全书共有七章,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大方言区服饰为写作的脉络,从发式、头衣、头饰、服饰配件、足衣等方面对凉山彝族的服饰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和介绍,同时记录和展示了凉山彝族服饰制作工艺技法,并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解析了凉山彝族服饰色彩、纹样以及服饰在彝族民俗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图6-1-37)。
作者:苏小燕
出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ISBN:978-7-5064-5101-7
图6-1-37 《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
38.《百彩千辉——云南民族服饰》
该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云南省民族服饰,把这些民族服饰按自然与牧猎生活的色彩、山地丛林的个性、竹与水的情调、记在服饰上的古老故事等主题进行描述(图6-1-38)。
作者:玉腊
出版: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ISBN:7-5415-1851-4
图6-1-38 《百彩千辉——云南民族服饰》
39.《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文化研究》
维吾尔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身居丝绸古道的中心地带,自古就必然地接受了世界各种文明和多元文化的熏陶,其文化也自然地呈现出多元的特征。其中,服饰作为能映射维吾尔族多元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一面“镜子”,自始就被刻上了丝绸古道文化交流绚丽多彩的烙印。《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文化研究》以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文化为研究切入点,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维吾尔族服饰文化的内容及形式结构,试图去了解维吾尔族多元文化的模式和特征。全书从内容结构上对维吾尔族服饰的多元文化渊源、维吾尔族服饰的款式类型、维吾尔族服饰的民俗礼仪、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制作行业、维吾尔族服饰的现代转型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解读(图6-1-39)。
作者:艾山江·阿不力孜
出版: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
ISBN:978-7-228-17684-7
图6-1-39 《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文化研究》
其他著作见表6-1-1。
表6-1-1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其他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