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俗织染绣著作详解

中国民俗织染绣著作详解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织染绣技艺经验。本节向大家介绍研究中国民族民俗织染绣的著作。《民间刺绣》为“中国民间工艺风采”丛书之一,是一本通过刺绣来反映中国的民俗文化及民间艺术的著作,展现了民间刺绣的魅力。著有《中国民俗传承:剪纸》《民族刀具文化保安族腰刀与阿昌族撒刀》《民间枕顶》《民间玩具》等书。主要从事水彩、油画、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国民俗织染绣著作详解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织染绣技艺经验。受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的织、染、绣无论从工艺制作、色彩处理,还是图案构成、纹样寓意,都极具特色且极具表现力,壮族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织锦在唐代就已负盛名。南方少数民族多从事农耕经济,北方少数民族多畜牧为生,故如棉麻纺、毛毡擀制、牛羊毛编织等往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或细腻精致,或粗犷豪放。本节向大家介绍研究中国民族民俗织染绣的著作。

1.《民间刺绣》

该书收集汉族苗族土家族瑶族、侗族、藏族、傣族、满族的民间绣品,共计40个品类200余幅图版,附有详细的介绍,并且针对每种刺绣方法有具体的讲解(图5-2-1)。

作者:李友友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ISBN:978-7-5019-4549-8

图5-2-1 《民间刺绣》

中国民间刺绣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绣品不仅图案精美、流光溢彩,具有较高的装饰价值,此外,其反复绣缀的工艺还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中国刺绣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具有“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文化特征。看绣品的同时,也能了解不少各地的民俗故事。

《民间刺绣》为“中国民间工艺风采”丛书之一,是一本通过刺绣来反映中国的民俗文化及民间艺术的著作,展现了民间刺绣的魅力。

李友友,从事民间艺术研究和教学实践多年,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和艺术实践经验。著有《中国民俗传承:剪纸》《民族刀具文化 保安族腰刀与阿昌族撒刀》《民间枕顶》《民间玩具》等书。

2.《民间染织美术

作者:钟茂兰

出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ISBN:978-7-5064-1992-5

图5-2-2 《民间染织美术》

该书以我国民间织锦、民间印染和民间刺绣为内容,详细介绍了民间染织美术,尤其是少数民族染织美术形成的历史背景、图案构成、纹样特征、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并总结了学习民间染织美术的方法、步骤、要点和目的(图5-2-2)。

民间艺术是艺术之根,是艺术的宝藏,是值得每一个艺术家认真去发掘的。离开本土文化,空谈与世界接轨和现代文明,只能误入“无根文化”、虚无主义的泥潭。传统文化的研究正是现代文明的内容之一。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将以更大的情感容量而进入高层次,成为民族文化的回归。该书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育多元化审美修养,使之善于从广博、丰厚的民间染织美术的沃土中发现美,从而播下民族审美情趣的种子,成为具有民族情感、民族气派的当代设计艺术家。

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可供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广大艺术设计人员、从业人员及爱好者学习参考。

钟茂兰,1937年生于四川成都。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女子书画协会副会长。195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留校任教,1987年晋升为教授。作者长期从事装饰色彩写生和民间染织美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装饰色彩写生》(文化部规划教材),《装饰色彩范画》《壮族、苗族、侗族织锦》《四川扎染》等。其中《少数民族图案教学与设计》一书,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钟茂兰在1960年大学毕业去农村劳动锻炼期间,接触到充满浓厚乡土气息的蓝印花布和民间挑花,感到美在民间。之后四十余年一直在研究民间染织美术。1978年作者深入民间采风,到重安江苗族和德宏景颇族、傣族、大理白族、湘西土家族、茂纹羌族等地区,学习当地的刺绣、织锦、扎染、蜡染,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发现民间世代相传的文化积淀,从中不仅窥见少数民族朴实的审美心态,也体察到其民族精神之所在。退休后,继续研究,在2002年出版了《民间染织美术》,把民间美术的优秀传统传播发扬。

3.《艺苑奇葩:苗族刺绣艺术解读》

全书分为七个章节,分别从苗族刺绣的流源、寓意丰富的纹样、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热烈奔放的浪漫风格、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以及苗族刺绣的艺术几个方面展开叙述。该书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苗族刺绣艺术的独特魅力,深刻揭示这一艺苑奇葩形成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图5-2-3)。

作者:田鲁

出版: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ISBN:978-7-8109-3422-0

图5-2-3 《艺苑奇葩:苗族刺绣艺术解读》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苗族的传统刺绣艺术风格独特,绚丽多姿,为古今中外众多学者所赞叹。千百年来,苗族人民在适应生存环境的情况下,从“越俗断发纹身,以避蛟龙之害”,到“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到后来的养蚕抽丝,纺织做衣和刺绣花样,由残酷的生存需要发展成为一种实用与审美共融的艺术。苗族刺绣在同楚、汉刺绣文化的融会、碰撞中,既吸收了楚、汉刺绣文化中积极的浪漫主义成分,又大胆表现个性,弘扬苗族人民的民族精神,保持着自身独特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念。该书将苗族刺绣纳入其民族文化背景,归于其自身固有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来进行考察,致力于研究各种艺术形式、多种生活方式以及地方差异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域环境等对于它们主体自身价值与意义的影响,致力于在这些独特的艺术与生活的原生态环境中,揭示隐藏在苗族刺绣中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

《艺苑奇葩:苗族刺绣艺术解读》为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课题立项项目“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该书适合研究学习少数民族服装及艺术的广大艺术类院校师生参考。

田鲁,1958年1月出生,1979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曾任湖南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水彩、油画、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与研究工作。2003年以来主持立项研究的课题有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课题“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湘西苗族刺绣、蜡染艺术研究”。除了出版专著《艺苑奇葩:苗族刺绣艺术解读》一书外,主编高校教材《光环境设计》《展示设计》两部。美术作品有水彩《憩》《晌午》《阳光》《山那边》,油画《晨》《苗家》等三十余幅美术作品参加国家级、省级美展,并有部分作品获奖,或被收藏、选用,或在《装饰》《艺术教育》《美术大观》等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

4.《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

作者:吴元新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ISBN:7-208-0553-X

图5-2-4 《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

全书分为藏品卷和纹样卷,两卷共收录蓝印花布纹样千余种。藏品卷选编的是自明代以来中国蓝印花布图案,纹样收集地主要为江苏南通,少数为浙江、上海、湖南、山东等地区。藏品卷选编的作品按类排列,依次为:被面(垫被单)、包袱布、帐檐、门帘、头巾、枕巾、肚兜、服饰(腰裙)及馆藏传统印染系列。纹样卷选编的是历代蓝印花布面料纹样系列图案,纹样收集地区主要为江苏南通,少数为浙江、河南等地。作品按类排列,依次为几何纹样、植物花卉纹样、动物纹样、单独纹样、中心纹样、花边纹样、角饰纹样等(图5-2-4)。

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我们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经过岁月的淘汰,焕发出越来越迷人的魅力。书里的千余种图案和纹样,早至明清,近至当代,是许多代民间艺人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是广大民间工艺师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因时间久远、流传广泛,已无法一一考证出原创者的姓名,给后人留下种种遗憾,但这些作品足以让人们记住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因为,正是在这些优秀民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方才有了今日蓝印花布图案与纹样、题材与样式的传承与发展。该书展示了蓝印花布这一具有悠久历史又被赋予现代气息的民间工艺的面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仃亲自审定并欣然题词、作序,中国民间文艺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鼎力推荐。对于人们学习和了解蓝印花布知识,对于蓝印花布艺术的研究、其工艺的开发和制作,很有参考作用。

《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是吴元新先生集数十年收集、研究和开发制作蓝印花布的经验精心编著而成的一部总结性著作,是服饰、印染、广告、装帧设计人员和民间艺术品收藏者和爱好者不可多得的案头参考书。

吴元新,曾任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南通大学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所长,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四十年来竭尽全力保护和传承蓝印花布艺术,抢救保护蓝印花布等传统印染实物遗存两万余件,创新设计近千件蓝印花布纹样及饰品,出版了国家重点图书等十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课题。创新的蓝印花布作品三度获“山花奖”,设计的蓝印花布系列作品“凤戏牡丹”台布、“年年有余”挂饰、“喜相逢”桌旗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5.《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

作者: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艺术研究室

出版:文物出版社,1987

ISBN:8068-1448

图5-2-5 《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

该书是由云南省民族研究所艺术研究室历年来实地搜集到的织绣纹样精选绘制而成的。从历史简述、纹样种类、构图特点、纹样中所见的各族文化融合及材料与技术五个方面作简要的叙述,以便使读者对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艺术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图5-2-5)。

云南有二十四个少数民族,近二百个支系称谓,是我国民族单位与称谓最多的省份。云南少数民族人民擅长织绣工技。他们以织、染、刺挑、缝、绘、绣、印等方法制出变幻万千的图形,一类古朴纯正,一类繁缛精致,设色或绚烂庄重,或素淡典雅,基调明快悦目,纹型疏密有致,布局严谨,构图奇巧,直欲将人间丽物瑞事尽收其内,溢漫着民族地区的乡土芳馨。无论简单的还是繁复的构图,无不呈现出一派原始风格的自然美和创造美。它凝聚着各族劳动者的优秀智慧和创造才能,象征着古老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该书资料丰富、图文并茂,视野开阔,是了解学习云南少数民族服装与艺术不可多得的一部书籍

该书收集的织绣纹样主要包括云南独有的或主要分布在云南各地的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怒族、阿昌族、德昂龙族等少数民族和未定族称的苦聪人的织绣纹样。全书所选图案纹样反映了云南各族织绣艺术的概貌,对研究云南民族传统纺织工艺技术、工艺美术及其历史,提供了一份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资料。

6.《黎族传统织锦》

该书有600多张具有史料价值的珍贵图片和4万多字的翔实记录,分七个篇章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了黎锦的历史、起源、色彩、工艺、服饰、花纹和龙被等,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海南织锦的恒久魅力(图5-2-6)。

海南是中国第二大岛,这里有宜人的气候、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情。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开发者,其精湛的织锦工艺千百年来为世人所称颂。黎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不仅底蕴丰厚,形式也丰富多彩。作者深层次多角度地挖掘黎族织锦文化精髓,反映黎族织锦的历史内涵,不仅重点介绍了黎锦,还把无纺树皮布、有纺龙被也纳入研究视野,全方位地阐述了黎族的纺织工艺。该书既是一部展示黎族织锦风貌的通俗读物,又是一部研究黎族织锦艺术的学术文献,适合研究黎族服饰、文化的学者及爱好者阅读。

桂花,女,黎族,1948年12月生,海南白沙人。196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4月参加工作,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在职大专学历。曾任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作者:符桂花 主编

出版:海南出版社,2005

ISBN:7-5443-1621-X

图5-2-6 《黎族传统织锦》

7.《民间刺绣图形》

该书从刺绣在服装中的装饰图形、刺绣配饰的图形以及刺绣图形的象征手法展开叙述,图文并茂地把中国刺绣的不同时期、各种类型的刺绣图形一一展现,每个图片均有出处以及注释(图5-2-7)。

刺绣工艺最原始的作用就是装饰服装,使服装更好看。在没有服装之前,原始的人类曾经运用黥面、文身、彩绘等方法装饰身体,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标识部落、阵营及性别的归属。身体上的色彩与纹样在祭祀、求偶、生产、战争等诸多社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服装诞生以后,文身、黥面的意义开始消减,具有较强装饰性的服装最终取代了文身、黥面等装饰身体的手段。原来直接表现在人体上的纹饰,通过织花、彩绘、刺绣等工艺手段转移到服装上,装饰得到了强化。该书在引用史料解说的基础上,展示了大量民间的刺绣图形,资料丰富,是了解学习服装、配饰的一本实用的参考书。

作者:王连海

出版: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ISBN:978-7-5356-1497-1

图5-2-7 《民间刺绣图形》(www.xing528.com)

王连海,男,北京市人,1952年出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1979年开始从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历年来著作有:《中国民间玩具简史》《中国民俗艺术鉴赏·刺绣卷》《中国古代婴戏造型图典》《外国民间玩具集》《剪纸绣花样》《民间玩具图形》《泥人》等。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8.《土家织锦》

该书深入翔实地阐述了土家织锦的历史演变、自然文化生态环境、工艺技法过程和特征,力图揭示其文化内涵和意义,并探讨了全球化环境下土家织锦的传承和保护等问题。作者充分利用民间调查资料以及文献资料的查证,并结合丰富的图片来向读者介绍土家织锦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为止第一本系统地介绍土家织锦的学术性专著(图5-2-8)。

作者:田明

出版:学苑出版社,2008

ISBN:978-7-5077-3146-0

图5-2-8 《土家织锦》

9.《民间染织》

该书汇集各民族民间染织品近30种品类,不仅图案精美,流光溢彩,而且品类丰富,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学术价值与使用价值。书前附有专题论文一篇,对中国染织的历史源流与概况做了较深入的论述。中国是世界上养蚕缫丝的发源地,丝织品与染织品自古以来被世界各国所赞誉。中国民间染织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品种,精致高雅、淳朴厚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自古崇尚锦绣,主要的民间织锦有苗锦、土家锦、瑶锦、侗锦、傣锦、布依锦、壮锦、毛南锦八大名锦。民间染织品中还有蜡染、扎染、蓝印花布等著名品种,均各具特色。通过该书可以对中国民间染织有较全面并直观的了解(图5-2-9)。

作者:段建华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ISBN:7-5019-4890-9

图5-2-9 《民间染织》

10.《苗族传统蜡染》

该书从苗族的服饰纹样和制作工艺来叙述了苗族蜡染的分类、方法以及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的方方面面。蜡染古称“蜡缬”,是我国古代三大染色技术之一。蜡染是指用蜡加热熔化涂绘于织物,将织物浸泡于染液中染色的一种方法。由于染液不能渗透涂绘的蜡部分,从而保留织物的原有色彩,未绘蜡的部分则染上了染料颜色,于是形成了独特的图案效果。该书详细介绍了苗族蜡染的工艺特色及文化内涵,通过阅读可以对苗族的传统服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图5-2-10)。

作者:杨文斌,杨策

出版: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

ISBN:978-7-5412-1064-8

图5-2-10 《苗族传统蜡染》

11.《一针一线: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第2版)》

苗族人没有文字,但却懂得靠图腾、刺绣来传承历史文化。她们灵活地从大自然取材,常心存感恩而祈祷。母亲一针一线、锲而不舍地为子女和家人缝制服装服饰,如此精致的手工刺绣,除了艺术价值外,更洋溢着浓浓的爱与人情味。来自日本独立学者鸟丸知子,受母亲的精诚所感染,被苗族人民的创造精神所触动,二人翻山越岭,走遍中国贵州各大小苗寨,记录苗族民间服饰手工艺近三十年时间,著成《一针一线: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一书,不仅画出了苗族人色彩斑斓的生活故事,展现了苗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底蕴,更是由表及里地完美呈现了苗族人民出神入化的传统技艺,希望借此能为中国古老的织布、蜡染、刺绣、挑花等民间手工艺的代代相传和进一步发展做出一份贡献。书中详细介绍了苗绣的各种针法,图示说明清晰了然(图5-2-11)。

Tomoko Torimaru(鸟丸知子),日本独立学者,博士。1994年,开始对贵州苗族纺织技术的进行调查(与鸟丸贞惠一起)。2000年,取得中国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纺织学院(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取得中国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与鸟丸贞惠合著,出版《布に踊る人の手(Imprints on Cloth)——中国贵州苗族染织探访18年》。2006年,中文翻译协助出版《织就岁月的人们(Spiritual Fabric)——中国贵州苗族染织探访20年》(作者:鸟丸贞惠)。2008年,出版One Needle, One Thread-Miao(Hmong)embroidery and fabricpiecework From Guizhou, China英文版。2011年,出版《一针一线: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第1版。2017年,出版《ミャオ族の民族衣装 刺繍と装飾の技法·中国貴州省の少数民族に伝わる文様、色彩、デザインのすべて》。2007年至今历任日本福冈县职业训练学校、九州营养福祉大学、名古屋市立大学、法政大学等学校兼职导师。其研究方向不仅仅限于中国苗族服饰手工艺,中国乃至亚洲原始纺织技术都是其研究课题,比如西藏的综版式织机、浙江畲族的民族服饰、四川丁桥织机的内容等,试图从纺织技术的角度来研究纺织服饰文化,探讨日常生活中的纺织方式,以及人与织物、织物与商品之间的关系。

作者:(日)鸟丸知子 著;蒋玉秋 译

出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

ISBN:978-7-5064-8026-0

其他版本:

《一针一线: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图5-2-11 《一针一线: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第2版)》

12.《白族扎染 从传统到现代》

该书作者以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方法,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用如实录述为主的笔触,对具有古老历史的传统,如今仍生意盎然的大理白族扎染工艺文化,进行了系统性、专门性的研究和论述。大理州白族、彝族扎染工艺可以当之无愧地作为尽窥中国绞缬工艺技术及其传统的代表。于此,对白族传统扎染工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系统性研究,自然有着更特殊的意义。通过该书,可以领略到中华古老织染工艺的精粹(图5-2-12)。

作者:金少萍

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ISBN:978-7-2220-3176-0

图5-2-12 《白族扎染 从传统到现代》

13.《贵州蜡染》

该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贵州蜡染的历史、区域分布、风格、制作工艺等。全书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蜡染的历史渊源和传承流变、地域分布和风格特征、文化和审美价值、社会功能和制作工艺、各种代表性蜡染组成的图版。图片都是高清大图,通过该书,可以对贵州蜡染有基本的了解(图5-2-13)。

作者:马正荣

出版: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ISBN:978-7-5412-1061-7

图5-2-13 《贵州蜡染》

14.《湘西民间工艺美术精粹》

该书收录了湘西各民族的民居、服饰、土家织锦、银饰、苗族花带、苗族刺绣、挑花、锉花(剪纸)、纸扎、蓝印染、雕刻、陶器、竹艺、画艺等。这些民间美术和手工技艺或曰工艺美术,向我们讲述了湘西的传统文化及其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该书的编辑出版,不仅是作为国家首批民族民间文化综合试点单位之一的湘西自治州交出的一份调查成果,而且也向所有期望了解湘西及其文化的读者提供了一个饶有兴味的视角(图5-2-14)。

作者:龙颂江,张心平 主编

出版:学苑出版社,2007

ISBN:978-7-5077-2930-6

图5-2-14 《湘西民间工艺美术精粹》

15.《中国传统蓝印花布》

该书以介绍灰染为主,旁及扎染、蜡染和夹染工艺。全文分为六个章节,包括印染坊和蓝印花的传说、染缬探源、蓝印花布工艺品类及主要工艺流程、织布匠与靛农、各地蓝印花布简介、蓝衣花布的文化内涵。蓝印花布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作者于雄略先生为浙江桐乡人,对家乡的传统手工艺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恢复乌镇宏源泰染坊的过程中,收集了大量资料。通过这本书,不仅可以了解到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和流程,而且可以了解蓝衣花布朴素自然的文化内涵(图5-2-15)。

作者:于雄略

出版: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ISBN:978-7-102-04071-4

图5-2-15 《中国传统蓝印花布》

16.《民间刺绣》

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民间刺绣服饰和刺绣佩饰的历史和工艺,如马面、团花、挽袖、补子等。此外,该书还收有珍贵的中国民间刺绣工艺近百幅。中国民间刺绣工艺最原始的作用就是服饰,装点、修饰,是对服装的装潢与美化。经过装饰的服装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具备了更为复杂的功能。刺绣以装饰服装为基础,历经沧桑,发展为灿烂辉煌的刺绣艺术,从冠帽、上衣、裙裤直至鞋袜,几乎所有的服装、服饰都采用过刺绣工艺(图5-2-16)。

作者:王连海,孙建君

出版: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

ISBN:7-5394-0947-9

图5-2-16 《民间刺绣》

其他著作见表5-2-1。

表5-2-1 中国民族民俗织染绣其他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