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织染绣艺术的全面探讨

中国织染绣艺术的全面探讨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和丝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丝织品作为服饰材料和室内装饰的国家。本节向大家介绍研究中国织染绣的著作。这是一本中国近代经济史、革命史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达33年之久。该书是中外一流学者第一次合作出版的中国丝绸通史。因此,在东西方的出版物中,迄今还没有看到一本全面论述中国丝绸艺术的著作。

中国织染绣艺术的全面探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和丝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丝织品作为服饰材料和室内装饰的国家。我国古代染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世界先进的一流水平,有的技术今天也难于超越。中国刺绣种类繁多,技法变化丰富,除了传统四大名绣苏绣、粤秀、蜀绣湘绣之外,还有京绣、鲁绣等。本节向大家介绍研究中国织染绣的著作。

1.《中国棉纺织史稿》

该书叙述了1289~1937年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史,着重分析1840~1937年间的棉纺织业发展史。全书分为九个章节,按照时间的顺序:从鸦片战争前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阶梯、中国近代棉纺织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发生、国际商品市场上的棉纺织业、国际投资市场上的棉纺织业、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未击中的中国棉纺织业、手工棉纺织生产关系的蜕变、中国棉纱布总产能销量估计、棉纺织业发展中棉花产销的变化这些方面,从棉纺织工业史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图5-1-1)。

作者:严中平

出版:商务印书馆,2007

ISBN:978-7-100-15072-9

其他版本:

《中国棉纺织史稿》(商务印书馆,2001)

《中国棉业之发展》(科学出版社,1955)

《中国棉业之发展》(商务印书馆,1942)

图5-1-1 《中国棉纺织史稿》

该书目的在于通过棉纺织发展史的研究来阐述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作者收集了相当丰富的史料,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来分析中国具体问题。这是一本中国近代经济史、革命史著作。它不是服饰文化领域的成果性著作,却是一本服饰文化研究的资料性文献

严中平(1909~1991年),中国经济史学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民国时期曾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47年赴英国留学,1950年回国。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顾问研究员。对中国经济史有研究,撰有《中国棉业之发展》《老殖民主义史话》等,合著《上海棉纺织工人状况》。

2.《中国古代纺织史稿》

该书系统论述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至清代鸦片战争以前纺织发展史。全书分为三编共十章,第一编为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纺织的起源,叙述了原始社会纺织的成长与发展。第二编为奴隶社会时期的纺织,时期从商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第三编为封建社会时期的纺织,分章节从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各个时期纺织的成就和发展。该书对于学习经济史以及需要了解我国古代纺织业发展资料的读者,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图5-1-2)。

作者:李仁溥

出版:岳麓书社,1983

ISBN:11285-8

图5-1-2 《中国古代纺织史稿》

作者李仁溥,1927年出生于长沙市,祖籍湖南株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1953年湖南大学历史系毕业,1988年退休,主攻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纺织史稿》《中国灯烛》《中国科学技术史 纺织卷 生产卷》。

3.《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

该书对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清代末期手工纺织业发展的全部过程,进行了历史概括。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为原始手工纺织时期,叙述了纺织技术在中国的起源。第二编为手工机器纺织形成时期叙述了纺织、印染的工艺以及完整的手工机器逐步形成的过程。第三编为手工机器纺织发展时期,叙述了纺织原料的变迁和换代,纺织工艺与手工机器的完善,纺车和大纺车、织机特别是各种提花织机的全面发展。染、印、整技术及丰富多彩的织品,最后还分析了纺织、染整技术历史发展的辨证规律(图5-1-3)。

该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联合组织编写。对于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关纺织原料、纺织染整加工技术、产品品种、植物组织等发展情况,在广泛收集近年来我国出土文物和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参考了有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上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论据和理论观点,并收集了相当丰富的图片资料。

著书缘起于1977年应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丛书》的倡议。与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样,是我国学者编写的第一部纺织科技史,为我国纺织服装的发展做了较为系统、完善、开创性的总结与分析。

作者:陈维稷

出版:科学出版社,1984

ISBN:13031-2482

图5-1-3 《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

作者陈维稷,1902年出生于安徽省青阳县,1925~1928年在英国利兹大学学习,后去德国实习;1930年回国后历任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工专教授,南通学院教授、教务长,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纺织系主任。中国现代纺织科学技术奠基人、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达33年之久。在建立纺织工业完整教育体系、领导制定纺织科技发展规划、推进纺织科技进步、支持棉花良种培育、建立和健全纤维检验机构、发展纺织出版事业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又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组织者和主要领导人,曾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和《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等重要著作,是中国纺织界与科技界一位深受尊敬的领导人和专家、学者。

作者:赵丰、屈志仁

出版:外文出版社,2012

ISBN:978-7-119-07915-8

图5-1-4 《中国丝绸艺术

4.《中国丝绸艺术》

该书由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和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席屈志仁共同编写。从文化史、艺术史的角度,对自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初中国历代丝绸的织造技艺、艺术特色、生产格局、造作制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时尚和域外艺术对其发展的影响做了深入浅出的系统解说。作者还从不同的视角对数千年来中国丝绸的广泛传播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作了明晰的阐述(图5-1-4)。

该书是中外一流学者第一次合作出版的中国丝绸通史。它的出版本身对中国丝绸史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对于丝绸及丝织品的研究需要技术、艺术、历史、考古等多学科的结合,以个人之力所做的研究成果,无法透彻地解释相关的文献和文物。因此,在东西方的出版物中,迄今还没有看到一本全面论述中国丝绸艺术的著作。这本书的出版不仅对学术研究有所推进,也是相关学科研究者和普通读者都期盼的一本通论性著作,其社会影响亦可期待。

《中国丝绸艺术》系统全面的阐述、绵密严谨的讨论、活泼晓畅的文字、亲切平和的形式,能令汉语读者和英语读者同时受益,将会对弘扬和传播古代中国文明发挥很大作用。2013年10月,该书入选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文艺少儿类图书。

赵丰,1961年8月生于浙江海宁,1982年春毕业于浙江丝绸工学院丝绸系,学习中国丝绸史,1984年获工学硕士。1995年在中国纺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获工学博士。现任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浙江省特级专家,上海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理工大学(原浙江丝绸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丝绸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染织美术考古研究,著有《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织绣珍品》《中国丝绸艺术史》《中国丝绸通史》等。其主持的《古代纺织发明创造文化遗产科学价值试点:东周纺织织造技术价值挖掘与展示》和《基于丝肽-氨基酸的脆弱丝织品接枝加固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获2009年(十一五)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二等奖,主编《中国丝绸通史》获2006年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中国出版政府奖,Chinese Silks(中文主编)获美国纺织品协会R.L.Shep民族纺织品图书2012年度大奖。

屈志仁,在中国香港出生,牛津大学皇后书院(Queen's College)物理系毕业,获颁文学硕士学位。1960年,屈教授返港并在香港大学物理系担任助教。1971年屈教授出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馆长之同时,兼任当时的新亚书院艺术系讲师,教授中国艺术导论及中国工艺史。1977~1981年兼艺术系系主任及系务会主席。1976年休假期间,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人文科学客座教授。后留美任教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访问研究员。屈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亚洲艺术研究与鉴赏、博物馆展览策划、艺术史教育等。2008年,屈志仁获颁香港中文大学第七届荣誉院士。

5.《中国丝绸通史》

该书共十章,从丝绸起源到20世纪末,内容涉及与丝绸业相关的各个方面。它引用了大量考古的材料,从实物出发,以生产技术、织物的种类和图案为主要陈述对象,以历史时期为脉络,分章编写。以历代丝绸品种和图案为主,各种生产技术为辅,配以各种说明例图,尽量收集与丝绸历史相关的其他图片。并附上参考文献一览表、中国丝绸大事年表等资料,以增加该书的资料价值。每章的提要、图片说明均配有英文翻译,以便于进行国际交流(图5-1-5)。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早在五千多年前,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发明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后来,经过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人民又把丝绸技术和丝绸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该书是一部系统的、非常完善的通史,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五千年丝绸历史的巨著,国家“十五”出版规划的重点图书之一。

《中国丝绸通史》获得2006年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2007年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图书奖荣誉奖。入选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工程,并作为中华文化精品被赠送给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2008年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该书的出版填补了丝绸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作者:赵丰

出版: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ISBN:978-7-8109-0571-8

图5-1-5 《中国丝绸通史》

6.《中国染织史》

全书分总论、原始社会的染织工艺、商代的染织工艺、西周的染织工艺等12章,主要按丝织工艺、麻织工艺、毛织工艺、棉织工艺、刺绣工艺、印染工艺等门类,对我国历代染织发展历史分门别类地进行了缜密的考证和深入的整理研究,文字润雅,言简意赅,是对中国历代染织发展状况进行较深入研究的专著(图5-1-6)。

中国的染织工艺,历史悠久、技术先进、丰富多彩、制作精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享有盛誉。我国古代染织,特别是丝织技术方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世界上独有的和先进的。我国古代的染色术也极为卓越和先进,这种先进染织技术,很早就传入东西方各国,对世界染织技术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该书就是对中国染织工艺的发展和历史进行梳理,是对中国历代染织发展状况进行较深入研究的专著。文字润雅、言简意赅,是了解学习染织工艺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籍

作者:吴淑生,田自秉

出版:东方出版中心,2016

ISBN:978-7-5473-0958-2

其他版本:

《中国染织史》(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87)

《中国染织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图5-1-6 《中国染织史》

吴淑生,女,江苏盐城人,擅长工艺美术。1948年毕业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副教授。其作品有《花卉头巾围巾》《瓜蝶台布》。著作有《图案设计基础》等。

田自秉,1924年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所市乡,是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史论家,是新中国工艺美术历史和理论研究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44年中学毕业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面对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现状,他毅然投考由杭州暂时迁址在重庆的艺术专科学校实用美术系,决心用画笔民生寻找出路。1946年,他在学校牵头组织成立“图案研究会”,并任首届会长。新中国成立后,田自秉完成多本著作和多篇论文。2015年1月24日,田自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1岁。

作者:陈娟娟

出版:紫禁城出版社,2005

ISBN:7-80047-465-8

图5-1-7 《中国织绣服饰论集》

7.《中国织绣服饰论集》

《中国织绣服饰论集》是由原故宫博物院中国织绣文物研究员陈娟娟编写,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该书按照原始社会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顺序,对我国古代的丝织、缂丝、麻织、毛织、棉织、刺绣、印染工艺,以及历代染织装饰纹样等,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和阐述。全书资料丰富,并附有彩图15幅,单色图53幅,以及插图90幅(图5-1-7)。

该书出版于2005年6月,一版一次。该书可为服装从业者、爱好者和文物、考古工作者提供渊博的专业知识。文集语言流畅、深入浅出,图文结合紧密,内容非常直观,便于理解,适合更广泛的读者阅读。

8.《中国刺绣史》

该书共分为七块内容,从刺绣的起源、各个历史时期针法的发展、图案的变化、绣种的增加等,以及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久盛不衰的缘由进行系统叙述,力求从科技史角度探索刺绣针法、技巧发展的历程(图5-1-8)。

作者:孙佩兰

出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ISBN:978-7-5013-3368-4

图5-1-8 《中国刺绣史》

刺绣者向来以针书写历史。从某些层面讲,刺绣史是细化的服饰史,但刺绣所承载的远远不止于此。大至文化、风俗、规制,小至对日常生活中一饮一啄的关照、对情感的记录、对未来的祝福等,皆可通过绣工的一针一线具象化,从而成为生动鲜活的历史。该书纵览历史上文人笔记、民间故事、小说诗词中关于刺绣的记录、论述,研读古今刺绣专著,结合20世纪以来考古发掘中出现的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与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珍品,进行综合分析。

该书将刺绣艺术千百年来的发展演变加以梳理,为读者展现了一部比较全面、丰富的中国刺绣史。其结构严谨,行文缜密,史料丰富,配图精彩,成为刺绣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论著。

孙佩兰,193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苏州嘒閒刺绣艺术发展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从事刺绣史论研究工作数十年。她从科技史角度研究刺绣针法、技艺的历史发展;从文化史角度开拓刺绣与民俗、服饰、绘画、文学、宗教相互关系的研究,从而丰富了刺绣艺术的文化内涵,在刺绣史研究中起到骨干作用。

9.《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

该书从三个部分来叙述。上编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谈丝绸的产量,它的产区格局、它的生产形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中编谈丝绸本身的生产技术、品种类别、图案艺术风格等,主要是从科技史、艺术史和文物研究的角度出发展开叙述。下编叙述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贸易和文化交流等内容(图5-1-9)。

该书是赵丰早期治学丝绸史的小结,论述了丝绸与社会经济、丝绸与科技艺术及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贸易和文化交流等问题,是对唐代丝绸史及丝绸之路发展研究的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

作者:赵丰

出版:三秦出版社,1992

ISBN:7-80546-492-8

图5-1-9 《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

10.《雪宦绣谱图说》

该书得到国家社科基金单立学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资助项目及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和理论研究项目的支持。由王逸君女士为原书《雪宦绣谱》作注,译为白话文。在此之前,最早在戊午年十二月(1919年),由清末民初苏绣名家沈寿口述,张謇(清)记录整理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刺绣理论专著,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丛书之一。当时由翰墨林书局出版。《雪宦绣谱》定稿后,还被翻译成英文本,书名为《中国刺绣术》。2010年重庆出版社再版了《雪宦绣谱》,耿纪朋译注。该书分类明晰、介绍详尽、图文并茂,是一本了解学习刺绣理论的重要教材(图5-1-10)。

沈寿(1874~1921),女,原名云芝,字雪君,别号天香阁主,江苏苏州人。刺绣工艺美术教育家,清末民初刺绣艺术家。1904年慈禧70岁寿辰,沈寿夫妇俩将八幅通屏《八仙上寿图》进献获嘉奖。慈禧亲书“福”“寿”两字分赐沈寿夫妇,由此改名为寿。1905年清政府派沈寿与其夫余觉赴日本考察美术教育,回国后设女子绣工科,又称皇家绣工学校。1910年,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沈寿为绣品审查官。她的绣品《意大利君后像》参展获奖,并作为国家礼品赠给意大利皇室,得到意大利国王和皇后回赠的最高级“圣玛丽宝勋章”和嵌有意大利皇家徽章的钻石金壳怀表

作者:(清)沈寿 口述,(清)张謇 整理;王逸君 注

出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ISBN:7-80603-916-3

其他版本:

《雪宦绣谱》(重庆出版社,2010)

《雪宦绣谱》(翰墨林书局,1919年)

图5-1-10 《雪宦绣谱图说》

张謇,字季直,号啬翁,江苏南通人,是中国近代纺织教育和纺织工业的先驱。1904年去日本考察之后回到南通,兴办各级学校习艺所(技术学校)、师范学校和小学。为了发展植棉和纺织生产,他兴办了南通学院,设有农、医、纺织等科(系),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

《雪宦绣谱图说》是沈寿已经病痛缠身之际,回忆自己过去的刺绣经验,由张謇代笔记录而成的呕心沥血之作,是沈寿在刺绣教育上最重要的贡献。张謇在绣谱的叙言中写道:“沈寿一女子,于绣得之也,乃属其自绣之始,迄于卒;一物一事,一针一法,审思详语为类别而记之。”这本绣谱是沈寿四十年艺术实践的结晶,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首部刺绣理论与实务操作结合的专门著作。该书将刺绣从纯粹的审美趣味提升到系统化的理论层次,对我国的四大名绣尤其苏绣的艺术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黄能馥,陈娟娟

出版: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ISBN:7-5032-1580-1

图5-1-11 《中国历代装饰纹样》

11.《中国历代装饰纹样》

该书分为十个章节,内容包括彩陶纹样、龙纹、凤纹、动物纹样:兽纹、鱼龟虫蝶纹、鸟纹、花卉纹样、人物景物纹样、几何纹样、云纹、吉祥图案等(图5-1-11)。

装饰纹样的盛衰与国运的盛衰直接相关,自19世纪以来,中国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压迫,经过一个半世纪的艰苦奋斗,才迎来了新的生命。21世纪将是中国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时代,中国有七千余年的文化艺术传统,炎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最丰富的艺术遗产,应认真地研究它、学习它,从中找出中国装饰艺术的特殊规律,使之为美化生活、美化人类创造新的时代风格。

《中国历代装饰纹样》于2001年获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该书全面地介绍了历代装饰纹样的种类、来源和发展,是研究服饰、纹样方面一本详尽的参考书目。

12.《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

该书分为六个章节,内容包括:古代的丝绸,古代的葛、麻纺织,古代的毛纺织,古代的棉纺织品,古代的纺织工具,古代的印染技术等。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技术的发展史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起到的不同作用,内容丰富,叙述较翔实,从古代纺织与印染技术的角度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图5-1-12)。

纺织业是古时除农耕外人们最重要的生产支柱,是最普遍的家庭副业,至今江南丝绸闻名于世。可知最初的丝织品产区却是在北方——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平原,直到唐宋才逐渐遍及全国,到南宋时南方产量才超过北方,但那时北方的纺织技术仍然是领先的。

《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出版于1997年,一版一次,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该书对于学习中国古代纺织技术与印染工艺,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适合纺织服装专业的老师和学生阅读,此外对于大众读者,也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赵翰生,男,1962年出生于辽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其研究方向为中国的纺织史及技术。发表的论文、论著及科普作品有《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纺织部分、《日本无形文化财产保护法》译文、《中华国粹大辞典》纺织部分、《图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纺织部分等。

作者:赵翰生

出版:商务印书馆,1997

ISBN:7-100-02191-X

图5-1-12 《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

13.《雪宦绣谱》

该书是耿纪朋译注的一部我国最早的刺绣理论专著。由清末民初刺绣艺术家沈寿口述、张謇(清)整理。全书共七个部分,分别从绣备、绣引、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等方面系统介绍刺绣针法的著作。该书采用多种稿本互校,按照原文、注释、白话文三位一体的体例编辑而成。此外,在全面阐释《雪宦绣谱》的基础上,又汇集了地方绣种、少数民族绣种中的代表,加入了“四大名绣”的介绍,中国传统刺绣和中国现代刺绣的介绍,从绣品的阵法运用、图案风格、色彩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让读者在尺幅间领略到中国刺绣艺术的独特魅力(图5-1-13)。

中国刺绣具有绵长而悠久的历史,但直到近世才有刺绣专书出现。该书收入了沈寿自创的针法,并且介绍了由简而繁各种针法运用的时机和她运针的经验,它虽然不是中国的第一本绣谱,却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刺绣针法的著作。沈寿作为开创中国仿真绣的第一人,她还把刺绣从唐宋以来倾向于文人画的艺术趣味中解放出来,朝着写实主义迈出了第一步。而书中大胆且又超越时代的创见,为传统刺绣提供了一个新的出路,使刺绣艺术的发展多元纷呈。自此之后,刺绣的画稿不再局限于国画,而让西方的素描、摄影、水彩、油画一一入绣。

《雪宦绣谱》2010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2004年山东画报出版社还出版了《雪宦绣谱图说》。

作者:沈寿 口述、(清)张謇 整理、耿纪朋 译注

出版:重庆出版社,2010

ISBN:978-7-229-02088-0

其他版本:

《雪宦绣谱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雪宦绣谱》(翰墨林书局,1919年)

图5-1-13 《雪宦绣谱》

14.《中国传统刺绣》

作者:林锡旦

出版: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ISBN:7-102-03359-1

图5-1-14 《中国传统刺绣》

该书分为十个章节,内容包括:女红刺绣、历代刺绣、中国“四大名绣”、女红、刺绣的材料与工序、刺绣的技艺、名人与名绣、如何欣赏刺绣作品、精致奇妙的双面绣、绣品的收藏与价值(图5-1-14)。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通过对刺绣的梳理,让读者了解到刺绣是中国农业文明时期参与人数最多、传播最为广泛、与人们的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图像方式,人们可以将刺绣穿在身上。而在民间,刺绣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语汇和表达方式。在大约两千年的时间跨度里,世界上有一半人一代接一代不停地从事着刺绣这种精细的手工劳作,刺绣甚至已经变成了她们的生存方式,在针针线线的世界里,不知编进多少女人的梦想,情与爱。

该书为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丛书之一,内容丰富多彩,提供了刺绣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初学者学绣开启了一扇方便之门,使收藏者对绣品能由浅入深地了解。

林锡旦,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科科长,政协苏州市委文史委员、苏州市文联委员、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在工艺美术系统工作过三十多年,1989年成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研究会时被荐为理论研究会理事。

15.《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

作者:黄能馥、陈娟娟

出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ISBN:7-5064-1829-0

图5-1-15 《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

该书按历史顺序,以丝绸品种和纹样的演变为主线,系统地考证与阐述我国丝绸从起源到公元20世纪这七千年间丝绸织绣艺术和工艺科技发展的历史,全面探讨了品种组织、纹样花色、织机提花装置及特殊线材的制法、缂丝技法、刺绣针法、图案创作设计等科技艺术问题(图5-1-15)。

该书汇集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资料,包括中国历代丝绸织锦、缂丝、刺绣、服装、织绣书画、屏条、佛像、宫扇、荷包香囊、丝毯、坐垫等,彩色、黑白图片及照片、插图千余幅,其中有400余幅图片是首次面世。这既是一部科技和艺术相结合的研究专著,又是一部提高与普及兼顾的学术读物。沉甸甸的一部巨轶出版,它的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让专家们给予高度评价。文物研究专家史树青说:“以丝绸为中心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推至七千年前,这是前无古人的。史料如此丰富,描述如此生动,研究出版过程艰苦,成书又非常精美。”著名学者冯其庸认为,这是用生命写成的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对我国古丝绸上下七千年的科学叙论,为世人解开亘古以来未曾解开的丝绸之谜。纺织及服饰研究专家杜钰洲也肯定该书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纺织类学术著作,它既有大量民族原创之作,也有不少中外民族之间交流、交融的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广博性、原创性和包容性。文物专家李之使说:“中国丝绸文化体现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科学和艺术两方面都留下了浩瀚的遗产。但是出土丝绸文物的长期或原样保存难度很大。为了不让珍贵文物沉睡库房并悄悄消逝,为了让丝绸文化不再支离破碎而展现出完整的体系,《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诞生了,这不仅对中国文化而且对世界文化都是一种贡献。”

该书是两位作者从事丝绸文物学术研究四十余年的成果结晶。课题计划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列为“985”科研项目,而且是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九五”重点图书。该书适合纺织丝绸界、工艺美术界、文博界、考古界,纺织、艺术院校师生及织绣文物爱好者、收藏者阅读。

20世纪50年代,在中央工艺美院执教的黄能馥和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陈娟娟在沈从文老师的指导和影响下,共同走进中国丝绸、服饰和历代织绣研究的殿堂,并且喜结良缘。从此这对伉俪学术上志同道合、生活上相濡以沫,坚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刻苦精神。用难以想象的毅力与智慧,忘掉人间的苦恼和病魔的折磨,以学术研究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创作方法,始终在学术的道路上携手前进。

陈娟娟在病床上还要求看发稿前的原稿,她说:“不能给后人留下遗憾!”黄能馥也是以羸弱的身体坚毅地工作着,他说:“人总是要死的,但书会流传后世,马虎不得。”遗憾的是,陈娟娟没能亲眼见到这部书的出版发行。黄能馥、陈娟娟夫妇长期与病魔做斗争,坚持完成鸿篇巨制的事迹令人感动。他们在极其艰难、简陋的条件下,笔耕不辍,让人敬佩。这对孜孜不倦的贤伉俪在丝绸文物学术研究上的累累硕果,赢得海外文物界的尊崇。

16.《纺织考古》

作者:赵丰,金琳

出版:文物出版,2007

ISBN:978-7——5010-1825-3

图5-1-16 《纺织考古》

该书以时代为序,详细论述了近百年来我国考古发现的大量纺织品、纺织工具等。全书分为七个章节,内容包括:最早的纺织品、楚汉纺织、魏唐纺织、宋辽金夏纺织、蒙元纺织、明代纺织、古代纺织品的收藏与研究机构,书中配彩图7幅、插图53幅(图5-1-16)。

该书是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之一,对其所反映的各个历史时期纺织品的工艺特点及技术水平进行了相对深入的分析,并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纺织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金琳,1969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获该校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丝绸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丝绸历史文化研究及博物馆陈列、资料整理工作,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17.《南京雲錦史》

该书分为三个章节,分别从云锦的历史发展、云锦制造业的生产关系、云锦的品种及其艺术这三个方面全面地梳理南京云锦的历史发展情况(图5-1-17)。

织锦工艺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历史较久、卓有成就的一个门类。南京云锦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丝织工艺品,它在继承我国丝织工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创造和发展。从云锦的技艺成就中,既可了解到它在明清两代宫廷生活服用以及蒙、藏兄弟民族服用方面的具体情况,又可从中学习到我国传统丝织工艺在设计和制作方面很多有益的宝贵经验。在清代著名的江南三织造中,生产云锦的江宁织造在供应宫廷服用消费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该书对云锦的起源及其发展有一个完整的介绍,系统地总结了云锦的成就和经验,对激发广大工艺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促进他们重视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有着现实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该书出版于1985年,一版一次,1988年获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奖。除了着重对云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情况进行探讨研究,也兼及对云锦技艺成就的论述和行业情况的介绍,可供从事工艺美术工作和关心云锦工艺的读者阅读参考。

徐仲杰,1924年7月出生于南京,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在南京云锦研究所长期从事南京云锦的历史文化科技及工艺图案的研究,为云锦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1959年他参与编制《云锦图案》大型彩色图案集,1959年10月编写《云锦史略》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著有《南京云锦的传统图案与色彩》《写实于形简便得体——南京云锦的创作方法》等论文。1982年《云锦史话》《南京云锦的传统图案与色彩》获南京工艺美术学会一等奖;1983年《南京云锦的传统图案与色彩》获南京科委会优秀论文奖;1991年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卷》中负责《云锦》和《织锦》的撰写;2002年出版《南京云锦》。他1984年参与的“织金孔雀羽梅花纱龙袍料”复制品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和“珍品奖”。

作者:徐仲杰

出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ISBN:7-5010-1825-1

图5-1-17 《南京雲錦史》

18.《绣谱》

该书分为六个部分:一,择地部分,讲述刺绣的环境必须闲、静、明、洁。二,选择部分,讲述选定绣稿时要注意审理、度势、剪裁、点缀、崇雅、传神的要求,并避免失之巧庸和过于繁简。三,取材部分,讲述丝线、绫缎、纱罗、绣针、剪刀、绷架等材料、工具的重要性。四,辨色部分,讲述18种色彩的特点及用法。五,程工部分,讲述刺绣工艺技法以及齐、光、直、匀、薄、顺、密等标准。六,论品部分,讲述以文品之高下、画理之浅深来品评刺绣的能、巧、妙、神、逸等五个等级,以及精工、富丽、清秀、高超等四个品格(图5-1-18)。

作者:(清)丁佩,姜昳

出版:中华书局,2012

ISBN:7-80672-925-9

其他版本:

《绣谱》(中华书局,2016年)

《绣谱》(中华书局,2014年)

图5-1-18 《绣谱》

绣,自古就是女红的一项重要技能。在中国传统社会,女子从小便要拈针作绣,运道不济时还可以补贴家用,也算得上是一门普及的技术了。史书中关于绣品以及以绣闻名的女子记载很多,孙权赵夫人、魏文帝妃子薛灵芸等人都是名闻一代的“针神”,但专述刺绣技艺的书却几乎不见。该书篇幅不长,言简意赅,摒弃了繁复的技术层面的阐述,偏重于理论性,侧重讨论了绣于“艺”的一面。该书总结和提出了一套刺绣工艺的规律,艺术理论上借鉴了古代绘画、书法的要领,对刺绣创作工艺特点、针法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该书由中华书局2012年出版,是清代刺绣工艺家丁佩编写最早的绣谱,成书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本刺绣专著。清道光八年(1828年)作者自刊十二梅花连理楼刻本,后有民国16年(1927)武进涉园石印本。该书议论精详,条分缕析,对于当今的刺绣仍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丁佩,女,清代刺绣名家、诗人、画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著有《十二梅花连理楼诗集》《女红传征略》《萝窗小牍》《刺绣源流述略》等书。

19.《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

作者:高春明

出版: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ISBN:7-80672-925-9

图5-1-19 《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

该书分上、下两部分,分别介绍了织锈工艺的发展状况、传统纹样的构成因素、织锈纹样的时代特征。全书收录了1200余幅照片和图解,其中包括龙蟒纹样、凤凰纹样、珍禽纹样、瑞兽纹样、花卉纹样、虫鱼纹样、人物纹样、宗教纹样、几何纹样、寓意纹样等,附中国织绣文物出土、收藏情况一览表。每种纹样均有详细介绍,每图附时代、名称等。五万字的专论,包括《织绣工艺的发展状况》《传统纹样的形成因素》《织绣纹样的时代特征》等(图5-1-19)。

“文章”这个词,在古代文化中又作“纹样”“花纹”解释。该书正是一部关于中国历代织物纹样的书,介绍详细完整。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战国提花丝织物、陕西宝鸡西周墓出土的辫子股织物印痕、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楚墓出土的汉代长寿绣、敦煌莫高窟北魏洞窟的北朝刺绣边饰、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的狩猎纹印花绢……它们沉睡地下上千年,出土后又被深藏起来,有的甚至已风化了,高春明以其人之辛劳,使其“重见天日”,并书写了当今知识分子的一部“锦绣文章”。

作者高春明积十余年精力,辗转全国近三十个省、市数百家文博单位收藏机构以及民间藏家处,钩沉索隐,遴选出1200余幅经典图照,煌煌巨梓,系统而形象地展示了中国传统织绣工艺的发展状况和演变轨迹。

这本书在第三届亚洲印刷大奖赛中,获得了金奖。在2005年度中国优秀出版物评比中,又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织绣工艺的发展状况和演变轨迹,适合研究服装史及纹样的学者参考。

20.《染作江南春水色》

全书分为七个章节,分别从江南传统染色文化的关系、染始、染材、色技、染工、辨色、色谱方面,用纺织科学的方法来讨论,加之以人文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的方式,进行一次综合性、整体性的传统染色技艺的民族文化研究(图5-1-20)。

作为消费品的纺织品,必须具备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品位。纺织技术是形成产品实用性和初步艺术性的手段,而更高的艺术性和文化品位则只有通过结合民族传统的印染技术才能形成。该书从传统物质文化的连续性观念出发,将古代与当代的染色工艺联系起来,内容丰富且深入,对参考文献资料、出土文物及论著、实际调查资料、私人收藏品、植物染料染色的实验样品等多层次资料进行析解研究,研究的层面既深且广。

作者:金成熺

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ISBN:978-7-2220-4856-0

图5-1-20 《染作江南春水色》

作者金成熺,1961年生于韩国釜山,韩国籍。1983年毕业于韩国明知大学家政系;1988~1992年就读于台湾大学人类学系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7~2001年就读于中国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获纺织史专业博士;2001~2003年为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博士后。曾任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助理研究员、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现为“上海大景”代表,从事天然染色与服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主要研究领域:台湾少数民族纺织服饰文化、中国畲族纺织服饰文化、韩国古代服饰文化、中国江南地域手工纺织衣装技艺的流传、植物染料染色实验、天然染料与材料等绿色纺织品的开发。

金女士在台湾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读书时,即对古代东方服饰发生浓厚兴趣。硕士论文的题目为《试论中韩古代服饰文化之关系》。毕业后赴上海东华大学深造,专攻织染。这本著作即为她的博士论文,加润色修改而成。难能可贵的是在写作过程中,她亲自到各地参访调研,为资料所需,不辞辛劳走访偏远地区,查访染色技术的各种过程以及染色的材料等,搜集资料极为珍贵而且“原始”。她将搜集到的材料带回研究室做种种实验,直到成功为止。

21.《中国织绣服饰全集.3历代服饰卷(上)》《中国织绣服饰全集.4历代服饰卷(下)》

该书由常沙娜主编,上卷主要展示从远古至两宋时期具有历史价值和美术价值的有代表性的服饰图像与实物图片;下卷主要展示辽西夏金元至清代具有历史价值和美术价值的有代表性的服饰图像与实物图片,选编的每幅图片都附有说明(图5-1-21)。

作者:常沙娜主编

出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ISBN:978-7-5305-2705-4

作者:常沙娜主编(www.xing528.com)

编出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ISBN:978-7-5305-2706-1

图5-1-21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3历代服饰卷(上)》《中国织绣服饰全集.4历代服饰卷(下)》

中国服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度过了几千年的相承、发展,创新的历程。在历代的演变中,不断地汲取其他民族服饰形式加以充实,但仍然保持着我国固有的特色。从最初“衣”“裳”形制的产生,至沿袭今日的“衣裳”名称,已成为囊括各种服装的总称。这是西周出现并不断丰富完善的、饰有“十二章”纹样的帝王的“衮冕”服和“弁服”;这是盛行于春秋战国绣有各种龙凤虎纹样的“绣衣”;流行于两汉的直裾或曲裾的“深衣”;这有南北朝时期的独具特点的“礼堂”衫;以及丰富多彩、华贵大气的盛唐服饰;两宋宽博的“直掇”与“褙子”;元代的“质孙”“辨缐袄”;明代品级分明的補服;清代独具少数民族特点的“八旗”服装与缺襟袍等,均为各个朝代服饰的典型。该书是一部具有发展史意义、迄今为止最全面展示历代服饰形象与宝物的图集。

中国织绣服饰丛书共6册,分别为《中国织绣服饰全集.1 织染卷》《中国织绣服饰全集.2 刺绣卷》《中国织绣服饰全集.3历代服饰卷(上)》《中国织绣服饰全集.4历代服饰卷(下)》《中国织绣服饰全集.5少数民族服饰卷(上)》、《中国织绣服饰全集.6少数民族服饰卷(下)》。

22.《传统技艺与文化再生:对苏州镇湖绣女及刺绣活动的社会学考察》

该书分七章,考察了苏绣的历史,镇湖刺绣的兴起和绣女的生活,了解改革开放后镇湖绣女的创业历程,展示她们的生产和社会生活,追踪她们思想和行为变化的轨迹,讨论了刺绣的未来命运和文化再生的条件(图5-1-22)。

苏绣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文化,它的兴衰反映出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对于苏绣的研究,学术界以往比较集中在苏绣的历史文化、家庭手工业、工艺文化以及刺绣技术等方面,而对于绣女及刺绣活动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这一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该书从社会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绣女及相关群体的刺绣活动,展示了镇湖八千绣女的生产、社会生活和生生不息的刺绣文化,揭示了作为传统文化的刺绣在当代兴起和发展的原因,进而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存空间,以及拯救传统文化、民间文化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书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课题和苏州大学“211”立项课题。

叶继红,男,1969年出生于安徽省长丰县,汉族,2004年在南开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学和社会人类学。已完成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各1项,在《社会科学战线》《当代中国史研究》《科学学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作者:叶继红

出版:群言出版社,2005

ISBN:7-80080-478-X

图5-1-22 《传统技艺与文化再生:对苏州镇湖绣女及刺绣活动的社会学考察》

23.《手工印染艺术设计与工艺》

全书共分为六章,内容为手工印染的概论、面料与染料、扎染、夹染与卷压染、蜡染与手绘、型版印,包括凸版印与拓版印、镂空型纸版印花以及作品赏析。书中强调手工印染的艺术与设计,而非单一地介绍传统工艺与技法,按照印染历史发展及工艺变化与改进的大体脉络,从传统的手工印染重点子系分类谈起,通过对扎染、蜡染、型版印花等的详尽讲解及图片说明,使该书更加易懂、易学(图5-1-23)。

手工印染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中国古代人们将其称为“染缬”。“染缬”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绞缬、蜡缬、夹缬和现在重新认定的灰缬工艺,也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扎染、蜡染和夹染,以及以蓝印花布工艺和山东彩印工艺为代表的镂空型纸版印花。该书在介绍传统工艺技法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手工印染技术的挖掘。从教材角度来编写,内容丰富、层级清晰、图文并茂,是了解学习手工印染课程的一本基础教科书。

作者:鲍小龙,刘月蕊

出版:东华大学出版社,2018

ISBN:978-7-5669-1502-3

其他版本:

《手工印染—艺术(第4版)》

(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

《手工印染—艺术(第3版)》

(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

《手工印染—扎染与蜡染的艺术(第2版)》(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手工印染—扎染与蜡染的艺术(第1版)》(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图5-1-23 《手工印染艺术设计与工艺》

该书2018年由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三五”部委级规划教材,并获得了2018年度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物专项资金项目。在此之前,该书第1版出版于2004年,书名为《手工印染—扎染与蜡染的艺术》,是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并在2006年出版了第2版。在2009年、2013年出版了第3版和第4版,改名为《手工印染—艺术》。这本教材通过初版的基本成形、再版的补充丰富、第3版的强调重点,到如今的不断完善并增加了近几年作者在教学中积累的教学案例与经验,是作者多次下工厂、去云贵,收集采风,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习交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表现技法的总结。该书适合作为服装设计类院校手工印染课程的教材以及服装、纺织面料企业专业人员参考学习。

鲍小龙、刘月蕊,东华大学服装艺术学院教师。主要著作有:《手工印染艺术》《图案艺术设计》《现在装饰图案设计》《创意平面构成》。发表的论文有《中国民间传统手工印染的传承与发展》《蓝印花布相关工艺关系的研究》《基于数码技术的蓝印花布图案创新设计研究》等。

24.《中国织绣服饰全集.1织染卷》

该书由常沙娜主编,本卷按时代顺序、品种、纹样形式编排,收录各类艺术名品,以国内、境内的公家和私人所藏为主,国外、境外藏品中最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名品也酌量收入(图5-1-2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丝织、纺线和印染的国家。其实,在西周到春秋时期中国已有由官府经营的丝织手工业和详细的手工业分工。古文献中所说的“典丝”是负责监管丝织品生产的官吏,“框人”和“慌人”是负责煮炼丝绵的工人,“染色”是负责丝绵染色的工人等。该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国织染技术发展的历程。

作者:常沙娜 主编

出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ISBN:978-7-5305-2317-9

图5-1-24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1织染卷》

25.《藏传佛教唐卡》

该书汇集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上千幅唐卡,全部是清代皇家的藏品以及18世纪西藏与内地画师创作的一批珍贵作品。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唐卡,一是贡品,即历辈达赖、班禅为首的西藏、甘肃、青海、蒙古等地宗教领袖以及章嘉、阿旺班珠尔、阿嘉等驻京的胡土克图、王公大臣进献给皇帝的礼品。多数出自西藏画师之手,清宫称为“番画”“藏画”。二是清宫廷绘制的,即由皇宫内中正殿念经处画佛喇嘛、宫廷画师绘制,以及北京民间工匠的作品,清宫称为“京画”。缂丝刺绣的唐卡则出自江南苏州工匠的巧手。该书展示了绘画唐卡、织绣唐卡以及宝相楼壁画唐卡三大部分唐卡,书中对每幅唐卡均列明了年代、大小等内容(图5-1-25)。

作者:王家鹏 主编

出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3

ISBN:7-5323-7331-2

图5-1-25 《藏传佛教唐卡》

唐卡是藏语的译音,原意是指各种质地的卷轴画:它色泽亮丽、流光溢彩,具有鲜明的藏族艺术特色。是西藏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卡艺术历史悠久,据西藏传说,早在佛教传入西藏的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就已出现。现存最早的唐卡是11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期初期的画作,但15世纪前的存世品数量很少,存世数量最多的是17、18世纪的作品。该书图片清晰,标引明确,是了解欣赏西藏唐卡艺术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籍。

该书出版于2003年,是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丛书之一。这一系列图书展示出故宫近百万件文物,可以说是一部巨大的东方文化艺术宝库,不仅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艺术的历史发展,凝聚着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时它也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通过展示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唐卡,反映了西藏唐卡艺术传播发展的面貌。

王家鹏,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现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有清宫藏传佛教建筑遗迹研究、金铜佛像研究、唐卡研究。主要论著有:《清宫藏传佛教文物》《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 金铜佛上卷》《故宫文物珍品全集 藏传佛教造佛卷》《故宫文物珍品全集 唐卡卷》《藏传佛教金铜佛像图典》等。

作者:袁宣萍,赵丰

出版: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ISBN:978-7-5330-2927-2

图5-1-26 《中国丝绸文化史》

26.《中国丝绸文化史》

该书是由浙江工业大学教授袁宣萍和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合著。全书共十个章节,以时间为序,详细讲述了中国的丝绸文化史,包括远古时代的丝绸、秦汉时期的丝绸、隋唐五代时期的丝绸、宋辽金时期的丝绸、20世纪的丝绸等内容(图5-1-26)。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丝绸与中国的礼仪制度、文化艺术、风土民俗、科学技术等有极多的联系。该书就是从“丝绸”这一看似很熟悉,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的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志性物品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来记述的,通过丝绸文化这个角度,更真实地贴近看中国历史。

袁宣萍,女,1963年5月生,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纺织与服装史,曾经或正在开设的本科课程有:设计学概论、中国艺术设计史、外国艺术设计史、中外服装史等。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设计文化研究、中西方设计交流与比较。2000年以来,在专业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参与编写的《中国丝绸通史》获得2007年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中国政府出版奖。

27.《苏州刺绣》

该书分为六个章节,内容包括“描龙绣凤岂无因”“锦上添花纹灿烂”“吴中刺绣甲天下”“百花齐放展新容”。苏绣为“四大名绣”之冠,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风格独特,地方特色浓郁。该书从社会人文的角度,进入苏绣的艺术世界游弋,通过苏州刺绣一针一线的形成过程,展示了苏州的刺绣文化(图5-1-27)。

作者:林锡旦

出版: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ISBN:978-7-81090-180-2

图5-1-27 《苏州刺绣》

作者林锡旦在1981年编写了《苏绣漫话》,略述了苏绣历史。之后,林锡旦便对苏绣史深入研究。数十年间,其案头的资料堆积三尺有余。随后便分门别类、逐章逐节地整理,写成了《苏绣史话》。在《苏州文化丛书》的规划下,林锡旦又将书稿加以精简,修改成为《苏州刺绣》一书。

28.《中国织绣服饰全集.2刺绣卷》

作者:常沙娜 主编,李绵璐、张美芳 本卷主编

出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ISBN:978-7-5305-2318-6

图5-1-28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2刺绣卷》

该书搜集了商、西周、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等各代的刺绣物品483件。卷首发表《中国刺绣艺术发展概述》一文,选编的每件藏品都有图版说明(图5-1-28)。

刺绣工艺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刺绣普遍存在于我国广大农村和城镇,是既实用又美观的“女红”手工艺品之一。它是用丝线或棉线在织物上再加工创造的、以表现民俗为主的情感性很强的艺术品。该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各代刺绣物品,梳理了我国刺绣的发展历史和成就。

李绵璐(1929年—2010年8月9日),汉族,北京市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指导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少数民族图案及民间工艺美术,著有《工艺美术与工艺美术教育》《谈工艺美术教育》以及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多篇,与他人合编有《敦煌历代服饰图案》《中国染织纹样简史》《花卉黑白画》《工艺美术辞典》等张美芳,1946年出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64年进入苏州刺绣研究所,1973年进入刺绣针法研究室,师从任慧娴老师学习刺绣。在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倡导下,于2006年创办“苏州市苏绣艺术创新中心”。自“中心”成立以来,努力继承苏绣传统技艺,着力在文化的深度上下功夫,研制了敦煌题材的刺绣作品,如《刺绣敦煌藻井》《刺绣敦煌华盖》等,这些代表作品具有典型的东方艺术特点。

29.《中国传统刺绣》

该书集结了中国各种服装及饰品上的刺绣成果。第一部分是服饰绣品,包括衣裳、坎肩、云肩、围腰、肚兜、鞋袜以及冠帽。第二部分是日用绣品,包括枕头、幔帐、背扇、荷包、挂件、画屏。中国的传统刺绣历经千年演化、不断开拓、精化技法,使刺绣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最终形成异彩纷呈的刺绣体系(图5-1-29)。

作者:蓝先琳,李友友

出版: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

ISBN:978-7-8074-9204-7

图5-1-29 《中国传统刺绣》

30.《锦绣华服 古代丝绸染织术》

该书分为八个部分,从桑蚕丝绸的发明、丝绸的历程、丝绸织机的发展、绫罗锦绮的发展、染缬刺绣的发展、丝绸艺术的发展、丝绸与中国文化以及丝绸之路的传播来展开叙述了古代丝绸发展的历程。蚕桑丝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它与中华五千年古老文明同岁。先人们植桑养蚕结茧,取蚕丝巧织经纬,后来发明提花机织出灿烂文锦,还通过印花刺绣锦上添花。丝绸是中国之珍,东方之宝。丝绸为中国文明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更为世界文化贡献了灿烂的篇章。丝绸搭起了连接东方与西方的桥梁,古代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图5-1-30)。

作者:赵丰,徐铮

出版:文物出版社,2008

ISBN:978-7-5010-2464-3

图5-1-30 《锦绣华服 古代丝绸染织术》

31.《刺绣艺术设计教程》

该书是染织工艺设计系列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传统刺绣发展的历史,论述了刺绣艺术设计、工艺制作以及民族、民间、中外刺绣艺术的特点与比较等内容,使学生从中了解和体会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深厚底蕴。此外,每一章节之后都留有相应的作业,可供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学习参考使用(图5-1-31)。

作者:陈立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ISBN:7-302-11284-3

图5-1-31 《刺绣艺术设计教程》

32.《刺绣针法百种简史与示范》

该书是一本十分难得的中国传统刺绣针法集锦。作者将多年来搜集到的中国各式各样的传统针法,依其简繁难易的发展脉络整理成了九大类型:直针系列,锁针系列,打子系列,平金、钉线系列,贴布、拼布系列,编织针系列,复合针法系列,装饰性针法系列,以及其他类别。书中还对这九大针法系列配以详细的步骤说明及图示。针法、步骤图、效果图放在一起,非常直观,让喜爱刺绣女红的人可以深入了解绣品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如此也解答了大家在刺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很多问题和迷惑,不仅能省去摸索之苦,还能从中得到刺绣的乐趣及成就感(图5-1-32)。

作者:粘碧华

出版: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

ISBN:978-9-5747-4051-2

图5-1-32 《刺绣针法百种简史与示范》

33.《纺织品考古新发现》

该书收录了新疆、青海、内蒙古、河北、江西等地新近考古发现的纺织品,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纺织品考古发现的研究成果,详细地向读者介绍了尼雅、都兰、克里雅、南昌宁靖王夫人吴氏墓等地新出土的纺织品(图5-1-33)。

作者:赵丰

出版:中国丝绸博物馆出版,2002

ISBN:10007-674

图5-1-33 《纺织品考古新发现》

34.《海上锦绣:顾绣珍品特集》

顾绣是诞生于上海而享誉全国的艺术奇葩,得名于晚明上海顾氏家族,由顾世家族中的缪氏、韩希孟、顾兰玉等女眷首创并发展,逐渐成为纯欣赏性的画绣。顾绣具有选材独特、亦绣亦绘、画绣结合、摹绣名画、针法多变等工艺特点。其取径书画,格调高雅;师法自然,意趣清新,对清代形成的苏、粤、湘、蜀四大艺术绣影响深远。该书汇集了当今存世顾绣的代表之作,展品来自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通博物苑、苏州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是迄今为止对于顾绣最为集中、最为完整和最高水平的展示,其中不乏精品杰作(图5-1-34)。

作者:上海博物馆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ISBN:978-7-5325-4896-5

图5-1-34 《海上锦绣:顾绣珍品特集》

35.《染缬集》

该书通过绘图、论证,详细地解析了古代织物的编织、染缬等过程,并制作了实物作为例证。文中还收录了王㐨先生有关中国古代纺织史研究的理论文章,如《中国纺织史研究的若干课题》《中国丝绸文物出土与保护概况》等。另有染缬样品和染缬工序的详细图解,如《汉代织绣品朱砂染色工艺》《马王堆汉代印花工艺》《骨螺染色工艺》等(图5-1-35)。

作者:王㐨 著,王丹 整理

出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

ISBN:978-7-5402-3687-8

图5-1-35 《染缬集》

36.《缂织风华 宋代缂丝花鸟展图录》

该书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图录,书中文字中英对照。台北故宫博物院缂丝作品收藏多且独具特性,尤以宋代缂丝最具代表性。宋代缂丝以摹织书画作品为主,其中尤以花鸟作品为代表,不论是栩栩如生的写生花鸟,还是寓意吉庆祥瑞的作品,都能捕捉花鸟的特征和神态,这些作品构图与绘画、书法极富观赏价值。为了呈现缂丝技艺精微之处,该院策展同仁特别利用“实体显微镜”的照相技术仔细拍摄每件作品经、纬色线的结构与组织,让读者清楚地看到经、纬色线交织的实况,领略宋代缂丝艺术家细腻精湛的技艺以及独特的视觉美感(图5-1-36)。

作者:童文娥

出版: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社,2012

ISBN:978-9-5756-2553-5

图5-1-36 《缂织风华 宋代缂丝花鸟展图录》

37.《华彩若英——中国古代缂丝刺绣精品集(精装)》

该书为2009年辽宁省博物馆建馆60周年庆“华彩若英——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的展品精品集。展品以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缂丝、刺绣精品为主,同时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部分代表性作品。这本大16开限量精装画册共收宋——清代缂丝40件,刺绣25件的图片,质量上乘,具有收藏价值(图5-1-37)。

作者:辽宁省博物馆

出版: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ISBN:978-7-2050-6662-8

图5-1-37 《华彩若英——中国古代缂丝刺绣精品集(精装)》

38.《刺绣针法大全》

该书是一本刺绣技能大全书,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刺绣基础知识、毛线绣和丝带绣。针法全面,精选了300多种基础针法,简单易学,图示直观大方,语言通俗易懂,一学就会。一幅毛线绣或丝带绣作品一般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即可完成,而同样图案的一幅其他作品,则需要数天甚至数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图5-1-38)。

作者:张翠,吴珍霞 主编

出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ISBN:978-7-5381-6179-3

图5-1-38 《刺绣针法大全》

39.《中国传统服饰图案与配色》

该书收录了中国传统的服饰图案,主要有传统织锦图案、明代服饰图案以及唐代服饰图案。从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明代服饰图案是华夏近古服饰艺术的典范,当今中国戏曲服装的款式纹彩,多采自明代服饰。在现代社会,服饰图案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者将传统服饰图案在ADOBE ILLUSTRATOR中制作为SWATCH的形式,便于染织、印刷、服饰、平面、室内装饰等方面的设计师使用,也希望这些图案能够为更多人所认识(图5-1-39)。

作者:邹加勉,苏煜,崔进山

出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ISBN:978-7-5611-4188-5

图5-1-39 《中国传统服饰图案与配色》

40.《恋恋植物染 与四季的美好相遇》

该书讲述了来自全球不同的设计师和手工艺人利用植物染创作的故事,展示传统的植物染材和它们染出的美丽颜色,介绍经典又简单易学的植物染工艺,为有兴趣实践的读者提供有效的指导。植物染是从植物中提取染料为织物染色的工艺技术。人类最早使用的颜色来自大自然,通过烹、煮、晒、曝,提取植物中的色素,成为天然的染料。翻开这本书,你能了解植物染这门古老工艺的前世今生,享受和自然草木的美好相遇(图5-1-40)。

作者:郭大泽,谷雨

出版: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

ISBN:978-7-5494-1491-8

图5-1-40 《恋恋植物染 与四季的美好相遇》

41.《中国刺绣织物图案与配色》

该书收录的刺绣主要以民间图案为主,分为传统刺绣图案以及传统织物图案。题材以花卉、鸟类为主,人物为辅,色泽鲜明,对比强烈,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真实地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积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产品质地主要有麻织品、丝织品、毛织品和棉织品四大类。织绣纹样的演变是断代的主要依据之一,商周早期纹样主要有雷纹、回纹和菱形纹;魏晋南北朝以禽兽纹结合花卉纹;唐代以联珠对禽纹为主;宋代以花卉为主题纹饰;明代则更为精美繁密,有各种人物、动物和花卉(图5-1-41)。

作者:易锐,易凯

出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ISBN:978-7-5611-4189-2

图5-1-41 《中国刺绣织物图案与配色》

42.《中国的刺绣》

该书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从我国刺绣历史、四大著名刺绣(苏湘蜀粤)及其他、明清和近代有名的刺绣大师、各类绣品和中国刺绣在国际上的发展来叙述。该书是祖国丛书之一,这套丛书还有《最后一枪》《闻一多》《中国的汉字》《韬奋》《一代名相诸葛亮》等(图5-1-42)。

作者:朱培初 主编

出版:人民出版社,1987

ISBN:8001-178

图5-1-42 《中国的刺绣》

43.《最详尽的刺绣教科书》

该书是一本非常详尽的刺绣入门教科书,几乎网罗了所有关于刺绣的基础技巧。从刺绣需要用到的工具、布料、图案复制方法,到轮廓绣、直线绣、回针绣等24种基础刺绣针法,还提供了数百款简单刺绣图案供新手练习。该书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刺绣爱好者学习。此外书里还包含了29种进阶刺绣针法和10余款小物件的制作方法(图5-1-43)。

作者:日本新星出版社 编著,吕婷轩 译

出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ISBN:978-7-5349-6148-9

图5-1-43 《最详尽的刺绣教科书》

44.《可爱刺绣风》

该书由创意达人廖娟编写,通过详细的步骤图解、时尚的手工制作方法来解读如何制作8款超可爱经典刺绣。该书先讲解了刺绣需要的工具和刺绣基础,然后介绍了春、叠罗汉、套娃、小红帽、蓝色海洋、小包包、大灰狼、金口包的具体刺绣方法。随后有作者的刺绣作品欣赏以及图纸详解。美好的刺绣往往给一件布艺作品增加更多的美丽与精致,拿一根线和针,与作者一道来把美好的回忆记录在温柔的布料里面,记录下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和美好(图5-1-44)。

作者:廖娟

出版:重庆出版集团,2010

ISBN:978-7-229-01944-0

图5-1-44 《可爱刺绣风》

45.《湘绣史稿》

该书是根据许多老画工和绣工的口述资料写成。全书分为中国刺绣艺术的优秀传统、湘绣的创始、湘绣的提高、湘绣的推广与技巧上的成就、湘绣的今后五个部分(图5-1-45)。

作者:杨世骥

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1956

ISBN:8109-6

图5-1-45 《湘绣史稿》

46.《国产植物染料染色法》

该书通过植物染料应用的沿革、国产植物染料的种类、主要植物染料的概况以及国产植物染料已知色素种类来展开讲解,讲述了不同颜色、各种植物的性质、提取法、染色法以及印花法和植物染料的优劣(图5-1-46)。

作者:杜燕孙

出版:商务印书馆,1950

ISBN:66041

其他版本:

《国产植物染料染色法(第2版)》(商务印书馆,1939)

图5-1-46 《国产植物染料染色法》

47.《汉代装饰艺术史》

该书对于两汉的装饰艺术,除了从宏观角度简要概括了其发现与分布介绍外,还对一些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发展、演化过程进行论述,同时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进行具体而细致的讨论(图5-1-47)。

作者:郑军

出版: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ISBN:978-7-5330-2252-5

图5-1-47 《汉代装饰艺术史》

48.《苏绣》

该书首先介绍苏绣秀丽工整的图案、柔和淡雅的风韵、变化多样的针法以及精工细腻的技艺。苏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它与湘绣(湖南)、蜀绣(四川)、粤绣(广东)并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其次介绍苏绣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兴衰和发展的概况,还介绍了如何验证刺绣出土文物。可供从事刺绣工艺、研究刺绣艺术的爱好者阅读(图5-1-48)。

其他著作见表5-1-1。

作者:孙佩兰

出版:轻工业出版社,1982

ISBN:15042-1704

图5-1-48 《苏绣》

表5-1-1 中国织染绣其他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