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相关的艺术形象资料是指可以反映服饰及纺织品的绘画、雕塑、挂毯、摄影及其他美术或者造型的艺术资料。绘画包括了岩画、壁画、版画、插画、油画、素描、水彩、卷轴画、帛画、刺绣绘画等。
形象资料对服饰文化研究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服饰既是一种物质文化,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反映了所研究时期的人内心的信念与价值观,透出一个时代的风貌。因此,借助其他艺术的形象资料,可以帮助了解服饰本身的文化特质。另一方面,艺术形象资料,尤其是人物形象资料,直接反映了绘画者所处的时代或者所要表达的时代服饰的形态结构,以及对着装者、服饰穿着形态和着装场景等服饰生活的复原。比起文字资料,形象资料更直观感性地显现服饰作品;比起服饰文物,形象资料不仅反映服装本身,更还原了服饰的生活形态。因此服饰文化研究需要借助相关的艺术形象资料。
在西方服饰文化研究中,不同时期的艺术为服饰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比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西方古典时期的雕塑与壁画;中世纪的手抄本绘图、壁画与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近代时尚杂志中的摄影与插图等。比如,古埃及是一个遥远时代的国度,人们对古埃及服饰的研究很多时候都要依靠形象资料。图1-3-7是第18王朝法老宝座靠背上的浮雕图案,从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盛装的王妃左手持杯,右手轻搭在国王肩上。国王穿着缠腰布(Loin Cloth),王妃穿着宽大贯头衣(Karasilis)。
图1-3-7 第18王朝法老宝座靠背上的浮雕图案
在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形象资料中,具有人物题材的壁画、雕塑、纸帛画等艺术品是常用的。壁画起源早,包括洞窟壁画、墓室壁画、寺庙壁画和宫廷壁画,是研究久远年代服饰的常用资料。比如敦煌壁画中的供养人形象非常真实地反映了绘画当时的服饰。人物雕塑包括洞窟彩塑石雕和墓室陶俑,也常用于研究久远的服饰文化。纸帛画以纸、绢为载体,分壁挂式及卷轴式。人物题材的纸帛画包括了肖像画、历史画、风俗画、仕女图。图1-3-8是中国著名的绢本画作,顾恺之画的《女史箴图》。此画根据晋代诗人张华于公元292年写的《女史箴》所绘,用历代贤妃的故事来告诫宫廷妇女须遵守妇德。顾恺之所画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图》等常被用来研究中国魏晋时期的女性服饰。(www.xing528.com)
然而,艺术品都具有艺术创作的成分,在服饰文化研究中,使用艺术形象资料需要判断其反映现实或者艺术创作的程度。对服饰文化的研究,如果能同时通过文字资料、服饰实物资料与形象资料共同佐证,则显得更为可信。作家沈从文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转型成为历史文物研究专家,他的著名代表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沈先生在服饰研究中非常注重文物与文献互证,就是把文字资料、服饰文物资料与形象资料结合起来,把史学、文学与考古材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通过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生命形式。《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书里所引用到的文字资料、服饰实物资料和形象资料,沈先生都一一详细标注出来,这大大方便了后来的研究者依据这些线索找到原始资料,在沈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去开拓自己的探索。
沈先生用的这种研究方法是二重论证法。这种论证法是由近代学者、新史学的开山——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他在清华国学院的开学讲话中说道:“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材料之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因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无不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