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理资源和气候条件的探讨

地理资源和气候条件的探讨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陇西属于祁连山褶皱的东部凹陷地区,地貌有山地、河谷盆地和黄土丘陵地三大类型,甘爽绵甜的渭河水横贯全境,地处中纬内陆,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种地貌和气候决定了陇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特点。特别是南部山区的半阴湿气候条件,形成了林草茂盛,药材遍地,五谷纷杂的良好植被环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陇西诸多资源中的蕨麻猪和渭河源头水。渭河古代称禹河,发源于渭源壑壑山,又名青雀山。

地理资源和气候条件的探讨

陇西属于祁连山褶皱的东部凹陷地区,地貌有山地、河谷盆地和黄土丘陵地三大类型,甘爽绵甜的渭河水横贯全境,地处中纬内陆,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种地貌和气候决定了陇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特点。特别是南部山区的半阴湿气候条件,形成了林草茂盛,药材遍地,五谷纷杂的良好植被环境

陇西的农业起源很早。远在距今5000~6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原始的农业。马家窑、齐家文化时期,陇西已进入定居的犁耕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粟作农业文化。西周时陇西已进入典型的农业经济社会。陇西盛产扁豆蚕豆大豆燕麦、莜麦、大麦、甜荞、苦荞、糜、谷、洋芋、玉米等多种粮食作物。这些五谷杂粮不仅为人们食用,而且为用余粮喂养牲畜提供了极好的粮作资源。

古代陇西多林木,民以板为屋

据历史文献记载,春秋时,森林广布于渭河上游南北诸山。《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陇西多林木,民以板为屋。”汉至晋隋,植被覆盖良好,筑板屋之风仍方兴未艾。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西巡,曾大猎于陇西森林。唐代中期,因林密草丰设置陇右郡牧监。宋太祖建隆年间,秦州设采造务,于陇西、通渭境内之山地“辟地数百里,建堡据要塞,戍卒三百人,岁获大木万本,以给京师”。清末民初,天然森林虽遭历代砍伐多有毁坏,但渭河以南,四山沟岔仍草场茂盛,树木丛生,乔灌交错,绿树成荫,多野猪麂鹿出没。

由林缘草甸形成的天然草场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放养猪的发展。据《史记》载:“天水、陇西、北地(庆阳)、上郡(榆林)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汉书·地理志》也说,陇西“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不断从西域各地引入苜蓿和良种马,陇西必然当受其益。唐代中期,陇右牧监有马45万匹,牛5万头,羊28.6万只,放养猪不计其数,可随意屠宰,足见畜牧业的发达。(www.xing528.com)

牧猪

在“不计其数”的养猪业带动下,发展了肥而不膻的北山羊,肉质细嫩的南山猪,膘肥体壮的西路牛,役肉相兼的东头驴。这些肉畜原料都对陇西腊肉的起源和形成提供了就地取材、用之不竭的资源优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陇西诸多资源中的蕨麻猪和渭河源头水。

陇西南部药铺山、崛头山、布云山、桦林山及周边的漳县、岷县、渭源(会川)、武山等地因盛产野生药材如党参当归、冬花、黄芪、生地、大黄、蕨麻等,野猪和农家放牧的猪特别喜欢采食。因其鲜嫩,营养齐全、无污染,因而猪吃后生长快,肉质细嫩,肥瘦相宜,俗称“蕨麻猪”,是腌制陇西腊肉最好的猪。陇西腊肉的加工还离不了渭河源头水。渭河古代称禹河,发源于渭源壑壑山,又名青雀山。渭河水质经卫生部门检测,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是制作矿泉水的很好水源。用渭河水煮制腊肉,味均匀,色泽鲜亮,佐料入骨,香味绵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