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衣结构比较复杂,其设计方法多样、结构变化灵活,如果不对此进行一定的研究很难真正理解上衣结构的内涵。
上衣结构设计是研究上衣结构内涵和上衣各部件的相互组合关系,是将造型设计的效果,用平面的形式全面展开,并按一定的规则绘制完成服装结构纸样的设计过程。它对上衣的穿着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直接关系到穿着者的舒适程度和设计者对造型设计的正确理解。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件上衣,造型款式和尺寸规格完全相同,但是,由于生产的厂家不同,而穿着后的舒适感完全不同,穿着效果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所以服装设计师有必要对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正确认识结构重点,把握结构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符合“实用、美观”原则的服装来。
(一)胸围设计与应用
胸围是上衣结构设计的重点,它的数值设计要求特别合理。因为在结构设计时,上衣其他部位的数据设计往往是依胸围的大小为参考,甚至有的数据是直接用胸围求出来。所以胸围数值设计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款式的整体造型和穿着的舒适度。以男式西装上衣为例,对上衣结构进行具体分析,以把握胸围设计在上衣结构中的作用和意义。
男式西装上衣在结构设计时,可以胸围数值为基础来进行整体结构设计,并推算出所需部位的结构数据。具体设计方法:
(1)正确设计出胸围数值,胸围=实际胸围+松量(16~20cm),松量的大小要根据款式的需要来设计,设计冬装时松量稍大,反之略小。
(2)肩宽=1/2胸围-(7~12cm)。这种设计肩宽的方法能较好地协调上衣肩宽与胸围的比例关系,整体效果美观、穿着舒适,还可以避免结构畸形。
(3)后背宽=1/5胸围-1.3cm、前胸宽=1/5胸围-2.5cm。后背宽较前胸宽略大约1.2cm,这是由于人的上肢运动规律所决定的。
(4)领口宽≈1/20胸围+3cm。
(5)袖窿深(自前片肩颈点向下量)≈1/6胸围+8cm。
(6)前片落肩≈1/20胸围-0.5cm、后片落肩≈1/20胸围-1cm。通过这些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设计上衣结构时,当胸围加大或减小后,上衣的肩宽、袖窿、领宽、前胸宽和后背宽等都要相应地随胸围的变化而加大或减小,否则,不仅款式造型会有问题,穿着时也会感到不舒服。以上这些设计方法也可以作为其他上衣款式结构设计的参考。可以肯定,胸围设计是否正确对整个上衣的结构合理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以上这些基本公式是如何得来的?又该如何来验证它的正确性呢?现在结构设计方法很多,有美式的、英式的、日式的、中式的等,另外还有按具体结构分解法来分,如原型法、比例分配法、D式法、基样法、立体法等。但是,无论哪种设计方法,它的内在结构空间都必须要符合人体造型的需要,这也是服装结构设计最基本的原则。
胸围在上衣结构中特别重要,需要着重研究和分析。服装离不开人体,不管什么样的服装都是要穿着在人体上来体现,这也正是服装内在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所在,可以说:内在结构是服装结构设计的核心。正因为如此,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人体测量也正是为了保证“第二皮肤”与人体造型在数据上和结构上能够合理协调,而测量胸围则是上衣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上衣胸围的数值不仅关系到整个上衣的内在结构与人体的舒适度,还关系到整个上衣的造型。通过对上衣结构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上衣胸围设计有一定规律。对胸围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胸围放松量的设计,人每天要做各种各样的动作,而且千奇百怪,因此服装要满足人的日常运动就必须要加一定的松量。所谓松量即放松量,即指在人体原有的数据上,根据需要另外添加一定的数值,使服装符合人体活动的要求和款式的特殊要求。在进行上衣结构设计时,不同的款式其胸围的放松量也各有不同,除个别弹力面料的紧身装有时可不加放松量外,其他款式均要添加一定的放松量。一般男装胸围的放松量稍大,女装略小,这是从造型美学的要素来考虑的。女装要体现曲线美所以款式要相对贴体,胸围的设计就不能太大,当然强调曲线效果,除胸围的设计外,还需要有正确的省道设计、腰围设计等。一般的男式衬衫胸围的放松量为18~22cm、女式衬衫胸围的放松量为8~12cm;男式西服胸围的放松量为16~20cm、女式西服胸围的放松量为12~16cm;男式风衣类胸围的放松量为26~30cm、女式风衣类胸围的放松量为22~26cm。另外,合体旗袍胸围的放松量为4~7cm、连衣裙胸围的放松量为5~8cm。
胸围放松量的大小还直接关系到穿着者的动作程度,所以在测量和设计胸围尺寸时一定要准确合理。胸围的尺寸直接关系到整件上衣各部位的合理变化,特别是以胸围数值为推算依据的部位,故而,对胸围的设计要有足够的重视。
(二)领口与领脚线的设计
服装衣领款式繁多、千姿百态,是服装结构的重要部位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成品的美感及外观质量。从结构角度来看,领子的造型(可视外形)变化主要是指外形上的变化,在设计领子款式时相对也可以随意些,外形结构设计时也比较容易。领子结构的难点也是重点在于它的内在结构,即领脚线与领口线的协调设计,也是衣领与衣身结构衔接的根本。其设计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穿着效果和领部的合体性,所以对领口部位的结构设计要进行多种方法的探究,以求达到根本上的理解。
首先,合理地设计领口。服装款式不同领口的宽度和深度也有所不同,而领围的大小是根据领口宽和领口深的变化而变化。这在每个人穿衣时都可以体会,如立领类、无领类、驳领类等。但就常规款式结构而言,一般较合体的上衣类,前衣片领深略大、领宽略小,前领深≈1/5领围+0.5cm,前领宽≈1/5领围-0.5cm,前领深和前领宽相差约1cm,这是由于人体颈部的造型所决定的,这样设计基本上符合颈根的造型需要和围度。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试验:做一件合体的男式衬衫,使前衣片领深等于前衣片领宽进行结构设计,然后缝制成品,结果会出现领宽偏大或者前门襟上端多出一定的余量,穿着效果很不美观,这样的结果就属于不合理设计。但在宽大的上衣设计中,领宽大于领深也是常有的,所以在结构设计时要视不同的款式而灵活运用结构设计原理,不能生搬硬套。
其次,用胸围或前胸宽来推算领深和领宽又是一种方法。一般款式的前领深=1/20胸围+3.3cm、前领宽=1/20胸围+2.3cm。采用以领围求领宽的方法,是因为在进行结构设计时用领围的数据来求得领宽和领深更准确一点。有时在做具体款式时,为了协调胸围、肩宽、袖窿深、前胸宽、后背宽等也采用一些综合的结构设计方法,如设计西装上衣时可以在前胸宽的1/2处画垂直线然后定为领口宽。但作为设计师应该知道用何种方法会产生何种穿着效果,而这种综合的、灵活的结构设计法也是设计师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
然后,设计后衣片领口。后衣片领口宽=前衣片领口宽,后衣片领口深=1/3后领口宽,或设为定数2.5cm。另外在设计后衣片上翘时一般不小于1cm,否则在穿着后就会出现“前片后走”现象。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当设计完整领口后,一定要实际测量±领口线是否等于领围数值,误差可在±0.5cm之内,如果误差较大就要进行结构修正,直至领口线等于领围数值为止。
最后,领口设计完成之后再设计领子。领子的关键结构在于领脚线,领脚线也是领子结构中首先要设计的。但要在设计领口线后设计领脚线,这也是结构设计的基本顺序。
(1)领脚线的造型须与领口线的造型保持型上的相对协调。
(2)领子结构须在领口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否则领子将失去设计的依据。(www.xing528.com)
(3)领脚线的长度需要与领口线的长度协调。领脚线的长度等于领口线的长度或稍长于领口线0.5cm,但是领脚线一般不可以短于领口线,否则会出现领圈褶皱现象,使结构设计失败。
(三)肩斜设计
结构上的落肩是根据人体的肩斜度而设计的,不管用什么方法设计都要使穿着者感到舒适,上衣外观可视效果美观。一般人的肩斜度为19°~21°,女性多为20°,男性多为21°。根据这个数据在原型设计时,落肩可以选用定寸,即前衣片落肩=5.5cm、后衣片落肩=5cm,基本上符合人体的肩斜度。同时,也可以用肩斜度的度数来确定落肩(肩斜度=19°~21°),还可以用胸度式来求得落肩,即落肩=1/20胸围。以上设计方法均符合原型结构的要求。当设计其他较宽松的款式时,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沿着原型肩斜线的斜度去伸缩放收肩斜线。如无袖女式上衣、特别宽松式外套、风衣等。
上衣设计垫肩时一定要在结构上适当地调整落肩的大小,因为垫肩的设计在着装效果上改变了正常的肩斜度,所以垫肩厚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落肩大小的设计,同样也就关系到肩斜线的绘制。另外,除了人的肩斜度有大有小外,人体上的肩线也不是一条规则的直线,而是带有曲线度的造型,因而用什么面料制作服装对落肩也有一定的关系。如用柔软的丝绸面料,在设计时落肩可稍大一点。从造型美学的要求来说,加垫肩时上衣肩斜线的结构造型最好设计为弧线,设计弧线的规则:前衣片的肩斜线呈外凸形,后衣片的肩斜线正好相反。
(四)袖窿的设计
袖窿的造型有圆袖窿、尖袖窿、方袖窿和不规则袖窿等。通常讲的袖窿主要是指圆袖窿。
袖窿深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款式的造型及袖窿线的长短,一般袖窿深=1/6胸围+7cm(6~10cm),原型袖窿深=1/6胸围+6cm,衬衫袖窿深=1/6胸围+7cm,一般外套袖窿深=1/6胸围+8cm,宽松夹克袖窿深=1/6胸围+9cm,大衣袖窿深=1/6胸围+10cm。在设计袖窿深时,除了掌握基本的公式外还应该熟记一些基本款式袖窿长的具体数据(其他部位的设计也一样),这种记忆款式局部数据的方法被称为“服装数理概念”。数理概念对于结构设计很重要,在很多时候都离不开数理概念。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定寸设计实际上就是数理概念的运用。例如,在常规款式中,后衣片领口深可设计为2.5cm,前衣片落肩为5.5cm,标准男衬衫肩育克宽为10cm,袖克夫宽为5.5cm,男式西装领宽为7.5cm等,因此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袖窿宽的确定方法:
(1)确定前胸宽和后背宽,前胸宽≈1/6胸围,后背宽≈1/6胸围+1cm,袖窿宽自然得出。
(2)从整体结构设计来看,袖窿宽要保持与前胸宽、后背宽的比例协调关系,袖窿宽度不可过宽或过窄。为了使整体结构协调,一般多采用以胸围为依据来推算出肩宽的方法,即总肩宽=1/6胸围-8cm(7~12cm),然后再以肩端点为依据来推算出前胸宽和后背宽。一般前衣片肩端点向前中线方向平移3cm即为前胸宽线,后衣片肩端点向后中线方向平移2.5cm即为后背宽线,前胸宽线与后背宽线的间距即为袖窿宽。
人体的厚度不完全相同,有的较厚、有的较薄,不同的体型对袖窿宽的要求也不一样。袖窿宽的设计依据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人体厚度越大袖窿宽越宽,人体厚度越小袖窿宽越窄。
(五)男、女上衣结构设计的不同要求
在款式设计上男装和女装有着不同的要求,在结构设计上同样如此,需要掌握一定的人体知识。男子体型与女子体型相比有很大差别,由于长宽比例上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其主要差别体现在躯干部,特别明显的是男女乳房造型的差别。女子胸部隆起,使外形起伏变化较大,曲线较多,而男子胸部较为平坦。从宽度来看,男子两肩连线长于两侧大转子连线,而女子的两侧大转子连线长于两肩连线。从长度来看,男子由于胸部体积大,显得腰部以上发达,而女子由于臀部较宽,显得腰部以下发达。从腰节线至大转子连线所形成的梯形来看,男子的上大下小,而女子的则上小下大,且男子腰节线较女子腰节线略低。女子臀部的造型向后凸出明显,而且丰满圆润有下坠感,臀围明显偏大;男子臀部后凸较小,臀围明显偏小且没有下坠感。此外,男子与女子虽然全身长度的标准比例相同,但他们各自的躯干与下肢相比,女性的躯干部较长,腿部较短,而男子的腿部相对较长,躯干部较短。
对以上男、女体型上的差异,不仅要进行分析和研究,还应熟知男、女不同体型的表现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研究服装结构、理解服装内在结构的需要和应遵循的变化规则,正确设计出结构合理的男装、女装。
人们对男子体型、男装的审美和女子体型、女装的审美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也是结构设计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曲线效果、优美感是女装的象征,而直线效果、强健刚毅感则是男装的追求。所以女装上衣围度的加放松量明显小于男装,这也是男、女上衣在结构设计时的主要区别之一。
在围度结构设计方面,男装与女装有所不同:
(1)男装要求夸张肩部相对忽略腰部和臀部:如男西装肩宽比例设计即是较为典型的夸张肩部设计,其西装肩宽大于人体实际肩宽的比例数值4~7cm,然后用垫肩工艺手法完成其造型要求,使穿着效果符合男子体型肩宽审美的特别要求。女装则要求强调胸、腰、臀三者的曲线造型关系,以此来体现丰胸、肥臀和细腰的造型美。
(2)男、女上衣省位的设计和收省量不同:首先,男装的收省量要小于女装。由于男子臀围与腰围差数相对于女子来说要小得多,即形成了男装特殊的结构要求和不同于女装的审美标准。因此,男装外形多以“T”型为设计参考,而女装外形则多以“X”型为设计参考。其次,由于男、女人体造型上的差异,省位的设计也有所不同。例如,女装一般可以乳峰点为中心设计腋下省、前片肩省及前公主缝线等,而男装则不能设计此类衣省。
(3)男装围度结构设计比女装宽松:人们对男装宽松度的审美要求不同于女装,女装为了强调自身的曲线美一般多采用紧身结构设计手法,而男装则需要夸张结构设计,以达到符合男子体型围度较大的特征,这样的结构设计既符合设计原理又具有现代艺术视觉效果。
另外,男、女装在门襟设计上也有着不同的要求,设计时一般要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也就是男装门襟要设计在左边而里襟在右边,女装则正好相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