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境内人类的起源
从800万年前的云南腊玛古猿化石,到300万年前的湖北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直到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化石,证明着中国这块土地上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此后170万年的时间里,由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丰富多彩的石器文明遗迹勾画出夏王朝以前中国先民的文明化过程。
8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是最早直立行走的人类,5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已经懂得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他们用打击制造的石器捕猎动物,同时采摘植物的果实。10万年前的大荔人和许家窑人,完成了向智人的过渡。山西、河北、内蒙古、宁夏等地都出土了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山西丁村的三棱尖状器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二)衣的出现与发展
远古时期,人类穴居深山密林,过着非常原始的生活。在当时,人们仅以树叶草葛遮身,后来在长期的发展中,偶然发现了兽皮的柔软和保暖作用,这样才开始用兽皮裹身。《礼记·王制》称:“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方曰‘戎’,被发衣皮;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可见当时人们用以蔽体的,只不过羽皮而已。
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山西朔县峙峪人和河北阳原虎头梁人等遗穴里,曾发掘出用各种兽骨制成的骨针,说明早在万年前,祖先就已经懂得缝制的原理,并能从事简单的缝制。从骨针的尺寸、针眼的大小及其他出土文物来看,这个时期的衣服材料,还没有超出兽皮的范围。人们将猎取到的赤鹿、斑鹿、野牛、羚羊、狐狸、猪、兔等野兽皮毛剥下,然后根据需要拼合缝制成各种衣服,以防御寒流的侵袭(图2-13)。在周口店的山顶洞穴里,还发现有穿孔的砾石、兽齿、鱼骨、贝壳等装饰品,还有用赤铁矿染红的石珠,可见当时的人们已有爱美的观念,并能利用一切天然条件装扮自己。
图2-13 原始人类用兽皮制作的衣物(www.xing528.com)
新石器时代约从公元前6000年开始。这一时期农耕畜牧比渔猎采摘变得更为重要,而服饰现象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是由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使用了磨制的石器,他们还把骨、角加工制成针、锥、钩等,这样也就出现了缝制的衣物,在服装发展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一时期出现的花纹斑斓的仰韶文化彩陶和龙山文化黑陶成为文明前进的符号。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就像黄河和长江一样成为贯穿中国史前文化的两大支流。仰韶文化东到河南,西达甘肃、青海,南到湖北,北达河套地区。从这些地方发掘出美丽的手制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上面绘画着植物、动物与几何图案。山东和江苏地区的龙山文化以黑陶为特征,标志着一个新的文明高度。
中华文明的早期基础,在母系氏族社会为主调的新石器时代已经逐渐奠定。房屋建构的规制,墓葬的方法仪式,鬼魂、祖先和生殖崇拜的原始宗教萌芽,各种工具的制造,逐渐勾勒出中华文明的粗线条轮廓。
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达到了繁荣阶段。以关中、豫西、晋南一带为中心,东至山东东部,南达汉水中上游,出现了仰韶文化。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河南陕县庙底沟、西安半坡等地,都发现了这个时期的遗址。人们的生活日趋稳定,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继而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最早的织物材料是野麻纤维,经过石、陶纺轮的搓捻变成麻线,然后再织成麻布。这个时期织出的麻布,布幅很窄,纱与纱之间的距离也比较疏朗,在西安半坡和华县泉护村出土的陶器底部,还保留着这个时期的麻布印纹,每平方厘米约有经纬线各十根左右,可见人们的纺织技能已经基本具备,并且发明了织机。用麻布缝制衣服,表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到了四千年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公社渐渐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一时期的纺织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发现的麻布织品,每平方厘米的经纬密度各二十四根,有的是经三十一根,纬二十根,每根麻线的直径不及半毫米,可见这时的纺织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饲养家蚕和纺织丝绸的国家,在很长时期内,我国人民一直独擅这种技术。钱山漾出土的丝织品,是目前所见的最早实物,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到了殷商时代,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丝织技术,并且改进了织机,发明了提花装置,织造出许多精美瑰丽的丝绸,为我国以后几千年丝织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商代的甲骨文里,已经明确地刻下了“桑”“蚕”“丝”“帛”等字,可见纺织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这个时期的丝绸实物,在安阳殷墟等古墓出土的铜器上还有一些残存,可以文字记录印证。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原始社会解体了。出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质的变化,无阶级社会过渡到了阶级社会。从此,衣冠服饰便成了统治阶级“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尊卑贵贱,各有分别,服饰制度逐渐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