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1】已知电阻混联电路如图2-15a所示,R1=R5=R6=R7=6Ω,R2=R3=R4=9Ω,试求电路等效电阻R。
图2-15 例2-1电路
解:初看图2-15a电路,一下很难看清电路电阻串、并联的结构,一般可按下列步骤操作:
(1)标节点。如图2-15b所示,将所有连接点用字母标明。
(2)编序号。编序号的原因是有的题目没给出电阻序号,仅给出电阻阻值,而部分电阻的阻值是相同的,在下一步骤改画电路时无法区分。且即使电阻阻值不同,改画电路时也难免遗漏。图2-15a电路的电阻已编序号。
(3)改画电路。改画电路的方法是按已标明的电路连接点依次画出电路。
①如图2-15b中,从节点A到节点B,第一条支路R1,画出R1;第二条支路是ACB,两者关系是并联。
②从节点A到节点C,有两条支路R2和R3,如图2-15c所示,终节点为C,始节点为A,因此,R2与R3的连接关系为并联,画出R2和R3。
③从节点C到节点B,有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是通过R4直接到B,另一条是CDB,两者关系是并联,画出R4。
④从节点C到节点D,有两条支路R5和R6,始节点为C,终节点为D,因此R5与R6的连接关系为并联,画出R5和R6。
⑤从节点D到B,有一条支路R7。
至此电路改画完毕,如图2-15c所示。在改画电路过程中,若一次看不清电路连接关系,可多次改画,直到按习惯画法能看清电路串并联结构。
(4)计算等效电路:
R=R1∥{(R3∥R2)+R4∥[(R5∥R6)+R7]}
=6∥{(9∥9)+9∥[(6∥6)+6]}Ω=3.6Ω
【例2-2】已知电路如图2-16所示,R1=R2=R3=9Ω,R4=R5=R6=3Ω,试求OA端和AB端等效电阻。
解:初看电路,连接关系似乎较为复杂,为便于观察分析,改画电路:OA端电路如图2-16b所示,AB端电路如图2-16d所示。
(1)OA端电路利用Y-△变换求解可有多种方法,其中R1、R2、R3组成的△形联结电路属于对称△形联结,转换计算较为方便。转换为R7、R8、R9组成的对称Y形联结电路,如图2-16c所示。
R7=R8=R9=R1/3=3Ω
ROA=R4∥{[(R5+R7)∥(R6+R8)]+R9}=3∥{[(3+3)∥(3+3)]+3}Ω=2Ω
(2)AB端电路利用Y-△变换求解方法也有多种,其中R4、R5、R6组成的Y形联结电路为对称Y形电路,转换为R10、R11、R12组成的对称△形电路,如图2-16e所示。
R10=R11=R12=3R4=9Ω
RAB=R1∥R10∥[(R3∥R11)+(R2∥R12)]=9∥9∥[(9∥9)+(9∥9)]Ω=3Ω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①同一电阻网络,从不同端点看进去的等效电阻有可能是不同的。
②利用Y-△变换求解等效电阻的方法可能有多种,但选择对称Y形或对称△形可简化求解过程。
本例OA端等效电阻还有一种解法。图2-16b中,由于,因此,UB=UC,即B点与C点是等电位点。等电位点之间可以按需作开路处理(因B点与C点之间无电流,相当于开路),如图2-16f所示;也可按需作短路处理(因B点与C点电位相等,相当于短路),如图2-16g所示。
BC作短路处理时,ROA=R4∥(R5+R1)∥(R6+R3)=[3∥(9+3)∥(9+3)]Ω=2Ω
BC作开路处理时,ROA=R4∥[(R5∥R6)+(R1∥R3)]=3∥[(9∥9)+(3∥3)]Ω=2Ω
图2-16 例2-2电路
【例2-3】已知电路如图2-17a所示,试将其等效为一个电压源电路。
解:先将两个电压源等效为两个电流源,如图2-17b所示;再将两个并联的电流源合并为一个电流源,如图2-17c所示,最后将其转换为一个电压源,如图2-17d所示。
图2-17 例2-3电路
从上例中我们可悟出:电压源与其他元件(理想电流源、电阻或实际电压源)并联时,可将电压源等效转换为电流源,然后分别利用理想电流源并联、电阻并联的方法等效转换为一个理想电流源与一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例2-4】已知电路如图2-18a所示,试将其等效为一个电流源电路。
解:先将两个电流源等效为两个电压源,如图2-18b所示;再将两个串联的电压源合并为一个电压源,如图2-18c所示;最后将其转换为一个电流源,如图2-18d所示。
图2-18 例2-4电路
从上例中我们可悟出:电流源与其他元件(理想电压源、电阻或实际电流源)串联时,可将电流源等效转换为电压源,然后分别利用理想电压源串联、电阻串联的方法等效转换为一个理想电压源与一个电阻串联的电路。
【例2-5】已知电路如图2-19所示,试以O为参考节点,列出A、B节点电压方程。
解:列出节点电压方程如下,其中R5与电流源IS5串联,对外电路不起作用,因此不需列入节点电压方程。
(www.xing528.com)
【例2-6】已知电路如图2-20所示,R1=10Ω、R2=50Ω、R3=40Ω、US1=28V、US2=5V,试分别用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和弥尔曼定理求解支路电流I1、I2和I3。
图2-19 例2-5电路
图2-20 例2-6电路
解:(1)支路电流法。
代入数据得联立求解得
(2)网孔电流法。
画出网孔电流Ia、Ib及其绕行方向。
代入数据得联立求解得
因此:I1=-Ia=-0.8A,I2=Ib=0.3A,I3=Ia-Ib=0.8-0.3=0.5A
(3)弥尔曼定理。
标出节点A、B,则有
比较上述三种解题方法,可得出:求解两个节点的电路,一般用弥尔曼定理最方便。
【例2-7】已知电路如图2-21a所示,US=10V,IS=2A,R1=5Ω,R2=R3=3Ω,R4=2Ω,试用叠加定理求解I1,I2。
图2-21 例2-7电路
解:画出叠加定理求解电路如图2-21b、c、d所示,其中图d是图c的另一种画法,更便于看清电路连接关系。
【例2-8】已知电路如图2-22a所示,R1=1Ω,R2=2Ω,R3=3Ω,R4=4Ω,RL=5Ω,US=6V,试用戴维南定理求电阻R中的电流I。
解:若先求出图2-22a电路AB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2-22b所示,则I不难求出。
求UOC时,按戴维南定理,将AB端外电路开路,并改画电路如图2-22c所示。
求RO时,按戴维南定理,将US短路,并改画电路如图2-22d所示。
RO=(R1∥R3)+(R2∥R4)=[(1∥3)+(2∥4)]Ω=2.08Ω
因此,
图2-22 例2-8电路
【例2-9】已知电路如图2-23所示,R1=R2=10Ω,R3=15Ω,US=37V,试求电流I。
解:
图2-23 例2-9电路
【例2-10】已知电路如图2-24a所示,US1=10V,R1=2Ω,R2=5Ω,R3=3Ω,试求戴维南等效电路。
图2-24 例2-10电路
解:将图2-24a电路中的受控电流源转换为受控电压源,如图2-24b所示。
(1)求戴维南等效电路开路电压时,I=0,则受控电压源15I=0,开路电压即为R3上分得的电压。
(2)求戴维南等效电路入端电阻时,网络内电压源US1应短路,并设在ab端外加电压U,端口电流为I,如图2-24c所示。则有:
解得:,
据此,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2-24d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