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类就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聪明、能干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复杂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匠和科学大师们都在为此而不懈努力。
公元前400—公元前350年,《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子(即鲁班)“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1]。
公元前2世纪,亚历山大时代的古希腊人发明了被称为“自动机”的装置,它是以水、空气和蒸汽压力为动力的装置,它会活动,可以自己开门,还可以借助蒸汽来发声唱歌[2]。
东汉时,人们发明了“记里鼓车”(见图1-12),它靠传动齿轮和凸轮杠杆等机械装置驱动,车行一里,车上木人受凸轮的牵动,由绳索拉起木人右臂击鼓,无须人们手工测量计程,这是最早的计程工具。
后汉三国时期,诸葛亮制造了木牛流马(见图1-13)。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木牛流马“口内舌头扭转,即不能动弹;再扭回来,复奔跑如飞”[3]。“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昼夜搬运不绝也”。
图1-12 记里鼓车
(www.xing528.com)
图1-13 木牛流马
人类社会迈入18世纪之后,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发展起来,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4]。随着各种自动机器、动力系统的问世,机器人也开始进入了自动机械时期,出现了很多机械式控制的机器人,具有代表性的是各种精巧的机器人玩具和机器偶人。
1662年,日本杰出工匠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在大阪的道顿堀演出,引起轰动[5]。
1738年,法国天才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一只机器鸭,栩栩如生,它能发出嘎嘎的叫声,会游泳和喝水,还会进食和排泄。
1768—1774年间,瑞士神奇钟表师德罗斯父子三人,设计制造出三个像真人一般大小的机器人——写字偶人、绘图偶人和弹风琴偶人,这些偶人本领高超,分别会写字、绘画和弹琴[6]。它们是由凸轮控制和弹簧驱动的自动机器,至今还作为国宝保存在瑞士纳切特尔市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内,供游人观赏。
1893年,加拿大著名机师摩尔设计了以蒸汽为动力、能行走的机器人“安德罗丁”,“安德罗丁”摇摇摆摆的步伐经常引起人们的围观,也博得世人的啧啧称奇。
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实际制造出这些精巧的偶人的同时,文学家也对机械偶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关偶人的文学作品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蓬勃发展,出现了《浮士德》《木偶奇遇记》《未来的夏娃》等一系列文学作品,将偶人的形象在大众中广为传播,这也预示着,机器人即将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