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代组织理论的研究成果和项目管理实践表明,检修工程项目组织机构的设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组织机构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其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从这一根本目标出发,组织机构设置应该根据目标而设事(任务),因事而设机构和划分层次,因事设人和定岗定责任,因责而授权,权责明确,权责统一,关系清楚。
如图11-1所示的项目管理机构设置的流程反映了上述逻辑相关系。
图11-1 组织机构设置流程图
(二)管理跨度原则
现代组织理论十分重视管理跨度的科学性。所谓管理跨度是指每一个管理者直接管辖的人数。如表11-1所示。
表11-1 管理跨度与沟通的关系
一个有效率的领导,是以良好的信息沟通为前提的。而良好的双向信息沟通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才能实现,某个层次的管理者是上下双向信息沟通的汇聚点,因此直接管理的跨度一般只能有十几个人。
管理跨度的大小选择,应综合考虑领导者所处理事务的重要性、复杂程度及所管理下属人员对工作的熟练程度等因素,以便使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传递。一般来讲,如果所处理的事务多为决策型、方向性的重要问题,或所处理的事务比较复杂,或下属人员对工作不够熟练时,领导者的管理跨度应选择得小一些。反之,如果所处理的事务多为日常的、规范性的事务,或所处理的事务比较简单,或下属人员对本职工作相当熟练时,则管理跨度可适当选择大一些。
法国管理学家丘纳斯提出:如果一个领导者直接管辖的人数为N,那么他们之间可能产生的沟通关系数C为(www.xing528.com)
若直接管辖的人数过多,双向沟通关系数很大,这时指令、信息的传递容易失真,需要将信息“过滤”(为伪存真、精简、摘要),以便将少量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加工”。对领导者控制适当的管理跨度是对信息过滤的最好方法。为此就要将管理系统划分为若干层次,使每一个层次的领导者保持适当的管理跨度,以集中精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实施有效的管理。
管理层次划分的多少,应本着尽量精简的原则,根据部门事务的繁简程度和各层次管理跨度的大小加以确定。如果层次划分过多,信息传递容易发生失真及遗漏现象,可能导致管理失误。但是,若层次划分过少,各层次管理跨度过大,会加大领导者的管理难度,也可能导致管理失误。
科学的管理跨度加上适当的管理层次划分和适当的授权,正是建立高效率组织机构的基本条件。
(三)系统化原则
项目组织的系统化是由项目自身的系统化所决定的。
项目是一个开放系统,是由众多个系统组成的,各系统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结合部”,这就要求项目组织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组织结构系统,否则就会出现项目组织与项目活动之间的不匹配、不协调。
组织机构的系统化,突出表现在组织结构的封闭性和整体性上。这就要求组织内部各层次之间、各级组织之间要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所以应对各层次的职能划分、授权范围、人员配备做出统筹安排,以使系统有机、运作高效,完成项目各项任务,实现项目目标。
(四)精简原则
项目组织在保证必要职能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化机构、减少层次,严格控制二线、三线人员,把“不用多余的人,一专多能”作为用人的基本原则。
(五)项目组织与企业组织一体化的原则
项目组织是企业组织的有机部分。企业是它的母体,项目组织是由企业组建的。从管理方面来看,企业是项目管理的外部环境,项目管理人员全部来自企业,项目管理组织解体后,其人员仍回企业。项目的组织形式与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关,不能离开企业的组织形式去谈项目的组织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