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定修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点检制上,它的“定修”方式和传统的定修没有大的区别。从广义强化设备管理的角度,推广这种点检制是有益的,多监测总比少监测好。但是,从状态检修角度,点检制有局限性。它使用的设备较为单一,功能有限。如它的振动测试仪,只能测取振幅,不能测得相位和频谱,而相位和频谱在设备的状态分析和故障诊断中起关键作用。点检制自己定义了“日常点检”和“精密点检”,从与点检对应的仪器设备看,点检制的重点仅是在日常点检,把对重点怀疑的故障设备进行的监测称为“点检”是不确切的。
点检制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日本的钢铁行业。与电力企业不同的是,钢铁企业的冶炼、轧制以及辅助设备相对粗犷,布局分散,在线监测系统配置很少,基于这种状况,实施点检来加强对设备状况的及时掌握应该是有效的;电厂的主设备有相当部分是精密、高速,配有完备的实时监测系统,尤其是近年DCS、MIS、SIS的发展,电站主设备状态参数的获取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因此,对于现代发电设备,点检不应该是主要的监测手段。把国外那些你不熟悉,看似先进,实质上在国外已经落后的技术拿来当宝贝,这样只会阻碍自身技术的发展。(www.xing528.com)
从另一角度看,状态检修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模式,应该根据电力生产实际需要和国内现有的技术水平来决定,而不是由仪器仪表的生产厂商导向。厂家开发的产品能满足状态检修需要,则购来使用,不能满足则拒之,这本应该是一条浅显的、基本的原则。但是,当前国内在点检方面是另一种局面:点检设备厂家不遗余力地推销他们的产品,他们宣传的理论基础就是“点检就是状态检修”,这是误导,是完全错误的。这样做,将目前大多数人还不十分清楚的状态检修定位在了一个低的层次,引到了“点检”这样的窄路上,我国状态检修的模式,似乎就是点检定修制。这种局面的后果,必然造成整个状态检修实施的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