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十年的航天史上,“中国制造”的概念一直贯穿了始终。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大力协同下,航天科技人员仅用7年的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太空飞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
1999年11 月20 日6 时30 分,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在此后三年的时间里,中国又连续成功发射3 艘无人飞船,每次都有技术突破。2005年10 月12 日9 时整,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如图1.61 所示,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图1.61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www.xing528.com)
神舟飞船从研制开始就直接采用多人多舱的设计方案,可利用空间创属世界之最。从火箭研制的高标准到飞船设计的高起点,从独具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体系建立到先进的航天测控网形成,一系列新技术、新创造、新成果,无一不是自主创新的智慧结晶。此外,按照国际经验,对航天领域投入1 元,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8 至14 元的带动效益。由于神舟载人发射是大量技术的集成,涉及发射火箭制造技术和回收、测控以及生命保障系统等关键技术,这样一来可以带动很多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载人航天科技将拉动新材料、生物、通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中,中国正稳步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目标的完成,并向第三阶段即建立太空站的目标迈进,“神舟六号”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承载体,它在当今世界最复杂、最庞大、最具风险的工程体系里,以技术密集度高、尖端科技聚集的精彩表现,在太空完美演绎了“中国制造”的技术,如图1.62 所示,向世界展示了我国航天大国的地位,发扬了国威,强化了凝聚力。
图1.62 飞船结构图
“神舟六号”实现首次多人遨游太空;首次多天空间飞行;首次进行空间实验;首次进行飞船轨道维持;首次飞行达325 万千米;首次太空穿脱航天服;首次在太空吃上热食;首次启用太空睡袋;首次设置大小便收集装置;首次全面启动环控生保系统;首次增加火箭安全机构;首次安装了摄像头;首次启用副着陆场;首次启动图像传输设备;首次使用新雷达;首次全程直播载人发射等。把“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 型运载火箭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那枚火箭相比,其在运载质量、安全性能、舒适性以及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75 项技术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