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日报
它来自山野之间,破土而出,历经雨水洗礼;它不假修饰,以本真示人,赢得无数惊叹。它只是奇石家族中的一脉,却以独特外表及多元用途成就千载美名;它犹如一尊尊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雕塑,天然成趣,给人联想无穷的艺术享受;它来自粤北山城,曾经足不出户,如今却被人们带着穿州过省摩挲赏玩,甚至漂洋过海,联结友谊。它就是英石。
“一尺足千态,奇峰擅此州。谁知五岭外,别有九华秋。水立碧不动,云顽清欲流。移根种庭下,真作少文游。”一首《英山石》,生动地描绘出英石的宗源地——英山的秀丽峰姿。英山位于粤北半丘陵地带的望埠镇,主峰海拔561米,方圆140公里,是望埠和东华两镇的分水岭,其余脉向北延伸至沙口镇的清溪,向南延伸至连江口镇的浈阳峡。英山是石灰石山,它峰峦耸立,雄奇峻峭,嶙峋怪险,受暴冷暴热的气候和风雨影响,风化、腐蚀、发育得千姿百态。
英石风姿(黄振生 摄)
若以年龄来论,英石算得上一个长寿老者了。宋朝有个浙江山阴人叫杜绾,字季阳,号“云林居士”。绍兴癸丑年(1133年),他撰写的《云林石谱》问世,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石谱,体现了宋代文人赏石观石之精髓。此书对英石记载甚详,指出英石产地位于“英州浛洸、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并且种类“有数种:一微青色,间有白脉笼络;一微灰黑;一浅绿”,“又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稍莹彻,面面有光可鉴物扣之有声”等等。英石有记载的历史已近千年,那口头传播、民间赏玩的历史不是更为久远吗?
若以名气来论,英石在奇石界的名望也绝不逊色。宋人赵希鹄的《洞天清录集》把英石与灵璧石等“怪石”列入“文房四玩”,体现了英石作为文人石的一大特色。宋代地理学家王象之在《舆地纪胜》说“英之山石,擅名天下”。清代以来,英石更被公认为四大园林名石。载誉一身的英石,经历岁月的风霜雨雪,益发峭拔清劲,英姿勃发。
中国的赏石重立意、富情感、出神入化,追求景物之物、象外之意、不尽之情。米芾是我国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个奇石玩家,史传其“天资高迈、多蓄奇石”。他不但玩石,而且玩出了水平、玩出了境界。《吴绮南风物记》介绍了他任含匡(今浛洸镇)县尉时秋天到沙坑中采英石的情景。经多方比较,他指出英石具有“瘦、漏、透、皱”四大特征,一语中的。世人以此为标准,不断捕捉英石的种种神韵:宋杨万里称英石“一路石山春更绿,见骨也无斤许肉”,清陈洪范也道“问君何事眉头皱,独立不嫌形影瘦”,说的都是英石的特点。是的,英石以瘦闻名,而其瘦凸显的是内蕴的力量,以及内在的风骨,这就是它的精髓!正所谓“非玉非金音韵清,不雕不刻胸怀透。”清人赞英石“卑者不相附,高者不相摩,卑者或侧出而多歧,高者必矗坚而特干”,“瘦骨苍根各自奇,碧栏十二影参差。”特立独行,磊落清正,英石所独有的品格,不也是我们立世的思索和追求吗?
大地之精英,山水之灵秀,孕育出无数天然奇石。换个角度说,件件英石精品都是举世无双的孤品,它那美妙自然的形态是人工无法复制的,这正是其珍贵之所在。英石瘦得有精神、漏得显神韵、透得见空灵、皱得有道理,它富有天工造化之美,任何妙手丹青都不能描绘。天然美已成为英石美学思想的一大基本点,也是区别英石精品与非精品的界线,更是英石作为观赏石本身的精神蕴含,体现了人们接近自然、返璞归真的理念。(www.xing528.com)
有人说,英石也有性别之分。的确,天地有清浊,英石有阴阳。清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对此就有精辟介绍:其出土者曰阳石,受雨雪多,质坚而苍润,扣之清越。入土者曰阴石,则反是。此话道出了英石的外貌特征,也指出了英石的刚性特质。古人尚且如此,当代更有识英石之人。2006年早春,中宣部原副部长翟泰丰参观英石后,感叹道:“我以前看到的还是小女子,这次看见的英石才是男子汉!”还欣然命笔:英石乃天下之雄石。英石之性别,不是显而易见了吗?!
英德是著名的中国英石之乡,英石的家园就在英德。随着名气的扩大,英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1996年11月,英石“鸣弦石”作为“和平之珠”,代表广东东渡日本,作为赠礼落户日本神户国际和平石雕公园;而随着英石文化的传播,其足迹甚至远涉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异国安家落户,架起一座座沟通国际友谊的桥梁。
有言道:“英石的家在园林里面。”此话不假,宋代民间园林发展迅猛,形成了“无园不石”的风气。古籍对英石有这样的记载:其大者土人尝载至五羊,以轻重取值,使工层垒为山,连皴接笋,参差相配,卧者为嵩,立者为华,坐者衡而行者岱,千岩万壑,磴道周回,错植花木其际,宛若天成,真园林之玮观也。的确如此,用英石构造的盆景假山,表现出大自然中名山大川的奇、幽、险、秀、阔、雄、峻等诸多美的特征,达到江河湖海、群山万壑俱奔眼底的美好境界,构成峭壁危峰、涧谷幽邃的意境。英石,自然成为当时建造园林的必然之选。宋代汴艮岳选用英石点景,岭南历史名园其主山多数是选取英石叠成,如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园等,其中不乏用英石垒造的景点和匠心独运的英石盆景。当代的中央党校园林、武汉黄鹤楼园林、广州白天鹅宾馆园林和流花西苑园林等也不乏英石的身影。十八世纪以后,英、法、德等西欧国家的宫廷、官邸、富人花园就选用英石叠山、拱门、筑亭基、饰喷泉等。1986年,中国援建澳大利亚谊园,部分园林景石是英石,现在新加坡国家公园主要景点用的也是英石。2008年,英石假山盆景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次引起各方对英石传统工艺保护工作的重视。正如一首诗所言:无树无山处,人方见石奇;嶙峋嫌地瘦,突兀恐天卑;即向园林老,仍多磊落姿;佳评传四字,尘外宰相知。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英石是园林造景的首选材质这一事实。“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这不正是对英石的最为形象的概括吗?
英石文化的发展迅速,时至今日,在一定程度上,英石已成“英德”的代名词。君不见,在当地的支持下,投资数亿元的中华英石园拔地而起,成为汇集以英石为龙头的名石集聚园区、赏石玩家向往的奇石世界;君不见,银英公路从大站到望埠再延伸至沙口,一条条奇石长廊、大大小小的奇石市场分布其中,琳琅满目的各地奇石汇聚公路两旁,把原本单一的公路装点成的多彩通道,在充分展示英德作为南中国最大的奇石集散地的同时,也让途经的人们流连忘返;君不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欣赏趣味的提高,玩英石的人们也越来越多,英城茶园路、仙水路等已形成了美轮美奂的英石一条街!
英石是古老的,且越老越有韵味,“千奇百怪样样有”;英石又是年轻的,走过千年风烟,依然神采飞扬。英石是美的使者、美的化身,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姿;英石是英德的一张名片,期待着我们共同把它擦得更响、更亮!
(原载《南方日报》2015年8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