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然艺术与人文艺术的完美结合:英石与国画

天然艺术与人文艺术的完美结合:英石与国画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石是天然艺术,国画为人文艺术,英石本是天然之画,能使国画增景添色、气势雄浑,国画嵌英石,更让英石风姿绰约、惟妙惟肖,两者成为写意传神、相得益彰的完美艺术。英石天生就和画、诗、书结缘。现在,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也常常见到学生画英石,有画做主角的英石,也有画做配角的英石。英石与国画的艺术,不仅属于赏石界,也属于美术界,更属于世界。

天然艺术与人文艺术的完美结合:英石与国画

◎ 肖桂花(汶霏)

中国四大神话牛郎织女》中七公主与董永的美丽爱情故事是传说中的“仙人配”,如今,英石与国画巧妙同框则是现实版的“仙人配”——天人合一。英石是天然艺术,国画为人文艺术,英石本是天然之画,能使国画增景添色、气势雄浑,国画嵌英石,更让英石风姿绰约、惟妙惟肖,两者成为写意传神、相得益彰的完美艺术。

英石天生就和画、诗、书结缘。

峰明

司马光砸缸

英石以“瘦、皱、透、漏、圆、拙、丑、怪、灵、巧、秀、奇”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其剔透玲珑,神韵生动,惟妙惟肖,写意传神;气势雄浑,风姿绰约,意境无穷常常让人以无穷霞想。英石的特点和其中直纹石、横纹石、大花石、小花石、雨点石、叠石、幼花石的分类就如同绘画的各种模特书法的笔法,英石特有的淡青、灰黑、浅黑、浅绿、黝黑色泽几乎与国画的墨法墨色一致。匠人利用英石质地坚硬,色泽青苍,形体瘦削,表面多折皱,黑白纹相间,形体漏透等特性构思制作假山和盆景,制作出立体的画,加上一些景观英石本身就是缩小版的山形地貌图景,蕴含着艺术意境构思的许多素材,英石特有的形色与平面绘画达到异曲同工之效,也诠释了英石何为立体的画。

拜石图(www.xing528.com)

自古以来英石就和画、诗、书结缘。人们把英石的质朴、雅致与国画的情趣、风韵结合起来,产生情趣交融、雅兴倍增,达到画中有石、石旁配画、画中赋诗、诗中寓石的相互衬托、意境无穷的效果。英石耐人寻味的倩影更赢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和崇尚,自宋代以来从未离开过文人墨客的笔下。宋代“四大家”之一的米芾既是大书画家,也是流芳百代的赏石家,在品评英石方面,他最早提出“瘦、漏、透、皱”四要素,成为后人鉴评英石的标准。米芾将石、文、书、画玩赏得淋漓尽致,可谓前无古人。清代画家郑板桥常借助于月光,观赏竹子与湖石的剪影,久而久之,月光下的石和竹成为他感悟人生的体验和绘画的蓝本,其画作也出现不少英石的影子。清初诗人朱彝尊以英石赋诗:“曲江门外趁新墟,采石英州画不如。罗得六峰怀袖里,携归如伴玉蟾蜍。”把石、诗、画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英石是我美术课的第一位老师。

我出生于广东英德英红镇,从小被中国英石之乡的浓浓“石情”所感染。如画的英石连同英德这座小城,给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喜欢绘画,英石是引领我走进美术大门的第一位老师,是英石使我成为一位人民教师。每次见到英石都给我无比亲切的感觉,我热爱英石,每当我看到英石与书画一起展出时,见到英石的各种美丽造型,很快就联想起绘画的各种画法、技巧、构图

2012年我回英德参加英石书画的展览活动,一股浓郁的家乡情扑面而来,英石配画同时展出,英石气势恢宏的无穷意境无不镶嵌于寸尺之间,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作为一名从英德走出来的美术教师,在我的美术教学中,美石与琴、棋、书、画、茶一样都是文化知识讲解的内容,每次我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都少不了石,英石在书画作品中,随处可见,都是挥之不去的情愫。由于受我这个老师的影响,学生们每次在校园里、美术馆、博物馆、工厂、居民小区,公园见到英石,就会有一种亲切感,都会细细观赏,抚摸一番,抱上一抱,摄影留恋,同时也为今后的绘画积累素材。现在,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也常常见到学生画英石,有画做主角的英石,也有画做配角的英石。英石潜移默化地不断提高我和学生们的艺术修养

英石原本就是一幅画,天然的画,绘画通过画家的笔墨形态来表现天然的景与石,是自然景物的再现,两者巧合成为千年长盛的艺术。英石与国画的艺术,不仅属于赏石界,也属于美术界,更属于世界

(作者是青年女画家,南海盐步中学教师,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画专修学院书画研究会会员、佛山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南海区女美术家协会理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