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寻英石之奇趣

探寻英石之奇趣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石主要产地在英德市,2005年11月,该市被评为“中国英石之乡”。笔者也正是在那以后,慢慢地重新接触、认识那似曾相识的英石,对英石之奇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概而言之,英石之奇在于“形”“色”“独”“神”。英石能传世不衰,首先在于它形状的奇特和怪异并与民族审美情趣相吻合。由此可见,上好之英石,在于其颜色之稀有、质地之温润、声音之清脆。英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石文化,在新的时代,必将更加彰显其神奇的魅力!

探寻英石之奇趣

◎ 高云坚

英石,以“皱、瘦、漏、透”之特性称雄于世。据考证,宋朝始开发,元朝列入“文房四玩”,清朝定为全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英石主要产地在英德市,2005年11月,该市被评为“中国英石之乡”。

笔者自幼长在英德,故对英石并不陌生。记得小时候上英山砍柴,脚下走的就是嶙峋险怪的英石,不过那个时候司空见惯,见奇不奇,见怪不怪,更何况在那个食不果腹、温饱难以为继的年代,在山民的眼中,英石远不如木材有价值,木材至少可以盖房子、可以变卖银元,可以当柴烧。英石,除了砌堤坝,打地基,似乎没有人将它往更多方面想,更不会与文化、审美挂钩,那是个英石沉睡的时代。英石重新焕发出它的光彩,则是改革开放后的事。笔者也正是在那以后,慢慢地重新接触、认识那似曾相识的英石,对英石之奇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概而言之,英石之奇在于“形”“色”“独”“神”。

英石之奇在于形。形者,形态也。“皱、瘦、漏、透”说的就是它的形态之奇。皱——具棱角分明、纹理幽深之美;瘦——具嶙峋骨感之美;漏——具滴漏流痕之美;透——具孔眼互通之畅。阴英石(藏于土中者为阴),多以“漏、透”居多,阳英石(露于地表者为阳)则多以“皱、瘦”居多。大凡形之佳美为珍品者,皆兼具这四要素,且四面耐看。珍品之往下顺次为精品、合格品。这种神奇的审美特征,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自然、空灵、飘逸的审美倾向不谋而合。英石能传世不衰,首先在于它形状的奇特和怪异并与民族审美情趣相吻合。

英石之奇在于色。色,色泽也。英石的颜色多为灰黑色、青灰色,独具个性,这些色泽的最大特征是不管日晒雨淋,其始终能保持清新、鲜亮的形象,能给人以不俗之感。无论大件者置于公园或小件者摆于几案,都能独立成景,熠熠生辉,十分抢眼和耐看。不像有的石种那样,经不起日晒雨淋,极易变得陈旧、黯淡,不彰显。据国家《关于批准对英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载,英石“颜色有黑、灰黑、青灰、浅绿、红、白、黄等,纯黑色为佳品,红色、彩色为稀有品,石筋分布均匀、色泽清润者为上品”。 宋代大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也写道:“英州石山,自城中入钟山,涉锦溪,至灵泉,乃出石处,有数家专以取石为生。其佳者质温润苍翠,叩之声如金玉。”由此可见,上好之英石,在于其颜色之稀有、质地之温润、声音之清脆。

英石之奇在于独。独者,独特、独一无二是也。玩石,贵在天然,贵在独特。英石中大都一石成景,无须也不可加工,所以英石的开采都十分讲究,须很小心,以确保其独特的原貌,不得有任何破损。由于每一块英石的独特性、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性,因而倍显珍贵。大凡个性彰显、独一无二的东西都有它独特的社会价值,黑格尔说的“这一个”,用在英石上,亦是相通的,因为一块英石就是一个世界。笔者藏有一块名为“国宝”的微型英石,从形态上看酷似站立的熊猫,色泽纹理亦清亮,因为独特,故十分珍爱。“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正是对英石独特魅力的最好写照。(www.xing528.com)

英石之奇在于神。神者,神韵、内涵也。即人们赋予石头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内涵从而使石头“开口说话”的种种意蕴。千奇百怪的英石,三分靠象形,七分靠想象。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英石的解读,由于所受教育生活背景和审美情趣等的不同,常有见仁见智之争,见山见水之异。 即便同一个人对于同一块英石,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内涵也决然不同,往往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妙。一块命名为“老牛吃草”的英石,倒置过来观赏,则成了“千帆竞渡”的意象,意境旋即迥异,由一曲悠然的乡村牧歌变成一幅充满动感的海上风景画。别小看这简单的一“倒”,它需要英石爱好者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胸襟和超然的心悟。一块命名为“象鼻山”的阳英石,可笔者看到的却是“‘山’外有‘山’”的境界——左边一个稍微倾斜的象形“山”字,顶上还有一个象形“山”字,“山外有山”,告诫自己时刻不自满,一生需谦恭,似乎比纯粹的“象鼻山”意蕴要深远得多。英德市迎宾馆大堂有一块名为“铠甲战士”的奇特英石,可笔者无论怎么看,都更像“东洋少女”。石虽无言,但风情万种,无怪乎陆游叹曰:“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是的,人贵有品格,石而亦通之。是故石格如人格,品石如品人,爱石如爱人。玩石与单纯的玩是两码事,与玩物丧志更是相去十万八千里,是故贾平凹说:“玩石头却绝不丧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贾祥云说得更透彻,其认为:“追求自然美是赏石的真谛,追求意境是赏石的至极,从石头上读到诗,从石头中看到画,从石头中聆听音乐,从石头中体悟自然的奥妙,从石头中体悟宇宙的玄机,从石头中体悟人生哲理天人合一,返璞归真,人石合一,方为真谛。”

阳英石“象鼻山”(又名“‘山’外有‘山’”)

而今,英石已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正为世人所推崇。据载,美国马萨诸塞州、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谊园”、日本神户国际和平石雕公园等都有作为和平友好的使者——英石的身影。

英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石文化,在新的时代,必将更加彰显其神奇的魅力!

(本文发表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报》,作者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