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析观赏石的经济文化价值与产业化发展

探析观赏石的经济文化价值与产业化发展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观赏石是大自然的缩影,赏玩奇石是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意识表示。天然的观赏石经过发现、鉴赏、配座、题名、宣传、参展的过程,观赏石通过人们艺术发现,文化认知,品味提升,而成为有“艺术性”的天然石体,具有“天人合一”的特征。自古以来,观赏石深受文人雅士钟爱,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每一方观赏石都是大自然天工造物,每一方观赏石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诗情画意的乐章。

探析观赏石的经济文化价值与产业化发展

◎ 王嘉明

什么是观赏石?顾名思义,观是观看面视、直观感觉,属于感官层面;赏是欣赏领会心灵感悟,属心智层面。由观到赏,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观赏石是大自然的杰作,富于变幻可以充分调动观赏者的审美情趣想象力。观赏石是大自然的缩影,赏玩奇石是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意识表示。观赏石之美是独特的,不能复制的,观赏石独具的天然艺术性使它立身于艺术品之上。观赏石源于中国,品位高雅,文化厚重,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奇葩

一、观赏石的赏玩理念

石头是地球上阅历最深的亿岁老人,在时光的长河里,世事万象皆如轻烟散尽,唯有石头汲日月精华,聚山川灵气。地球已存在46亿年,人类进化史有300万年,而一个人的一生约100年,一方石头的存在与地球同龄。如果一块珍贵的石头经过亿万年的自然演变,存在至今,和我们某个人百年的短暂人生有缘相遇,并由您掌握其命运,您会怎样?雕琢它?破坏它?毁灭它?还是从中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的伟大?感悟和谐相处的重要?爱石人对待石头是绝对的尊重,清洗干净,配好石座,题名配诗……或带在身上,或藏于内室,或供于厅堂,天天抚之,日日念之,视若珍宝,精心呵护,不能动手改变其亿万年天然形成的形与质,甚至绝不肯在心爱之石上刻字留名,因为它属于地球,是地球时空的主人。而人,相对而言只是一个匆匆过客……由此可见,观赏石是美丽、质朴、天然的,是大自然的馈赠,现代人赏石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意识表示,更是“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意愿表达。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最高的范本和法则。“道法自然”至少含有三层意义:一是不以人类私利为中心而对自然环境妄加干预,随意破坏自然的生存状态;二是人类的一切行为皆应顺从自然,一切按照万物的自然本性运行;三是追求人类的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古人“观象于天,观法于地”,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现代人则要不断努力,终生践行,跨越新的人生境界。为了人类更好生存,我们的思想行为应“道法自然”,就是要善待地球,保护资源,爱护环境。这就是赏石人的崇高境界、精神寄托,也是天然珍贵稀缺的观赏石赏玩的真谛和魅力所在。

二、审美发现和文化认知就是观赏石赏玩过程

观赏石是指天然形成的能够承载审美文化活动的石头。美的天然石体往往与“人为艺术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与“人为艺术”媲美。许多画家和艺术家观赏后说:“不是画展,胜似画展;不是雕塑,胜似雕塑”,大家都把观赏石当作“艺术品”来欣赏。自然界里的观赏石,藏于深闺人不识,被人发现后,经过清洗、观察、鉴赏、命名、配座等一系列过程,就成了人见人爱的“美石”了。尽管这样的过程有一定的人为成分,但其本质主体还是“天作”,是大自然造就的。观赏石的艺术性是人“发现”的、“认识”的、“理解”的,凭借发现者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赋予其艺术性,准确、鲜明、生动的反映社会生活。观赏石更像我们“人”自身。人,从出生起形象、肤色等都已自然确定,是“自然天成”,人在社会生活中要穿着打扮、评论长得漂亮与否也很正常,经过教育学习,赋予人的气质风度、文化内涵,出人头地是为了有个好名声。人的丽质天姿是先天赋予的,服装打扮是人为附加的,风度气质是环境培养的,文化知识是修学获得的,地位名声是努力争取的。所以说,人本身就是天作人为的合一,相辅相成。天姿再好,不学无术也是枉然;后天再用功,先天不足也难完美。同样,观赏石石体好比人的自然本体,修饰配座是给它穿衣套鞋,题名赋词是为了增加文化内涵,提升品位,宣传参展是为了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天然的观赏石经过发现、鉴赏、配座、题名、宣传、参展的过程,观赏石通过人们艺术发现,文化认知,品味提升,而成为有“艺术性”的天然石体,具有“天人合一”的特征。观赏石与石雕艺术、玉雕艺术、盆景艺术、树根艺术、插花艺术也不同,这些艺术形式是借助天然材料通过各专业艺术家的创作,改变材料造型,创造新的造型艺术品。观赏石更注重天然属性,更多在文化审美的角度去发现和认知,而不是去改变创造,“天作”和“人为”即发现与创作是观赏石与其他艺术品的本质区别所在。天作人赏的观赏石具有艺术性。

最早的劳动工具是石头,最早的饰物是石头,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人与石头相依相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已赋予顽石以灵性,由此形成了石崇拜现象。自古以来,观赏石深受文人雅士钟爱,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每一方观赏石都是大自然天工造物,每一方观赏石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诗情画意的乐章。观赏石因无声而平实恬淡,因凝固而悠远永恒,面对美妙的观赏石,道是无情却有情,此处无声胜有声。所谓“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厅无石不华,居无石不安”,观赏石与生活自然相伴。因石的品格——寿、坚、安、实,内灵外美,文人雅士予石以象征意味和人格化:石之历史悠远,使它成为一种长寿的象征,雅称为“寿石”;石坚硬不变,常让人比德于石——“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然叩之温润,被借称于朋友之间的牢固友谊,称谓“石交”“石友”;石之安固不移的特性为人所爱,常见斋阁厅堂正中的案几上,左摆花瓶,右供奇石,就是寓“平安”之意。

远在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对石头就有崇拜心理。第一件石制工具的诞生,是人与猿的分界点,是人类起源的标志,随之,诞生了石斧等各式各样的石器,提高了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就物质形态而言,最先沟通人与自然的恰恰就是石头。人类在对石头的崇拜敬重心理中,逐渐衍生出各式各样的石崇拜现象。石崇拜是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一个组成部分,石崇拜是遍及全球的文化现象。它萌生于远古,至今在世界各地仍有许多遗留。如:英国巨石阵、法国布列塔尼石阵、智利复活节岛上的石人、我国西南部分民族的石文化崇拜等等。人类经历了新旧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石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功不可没。“我们地球自从有人类以来,人类在不断地探求地球之来历,生命之起源,我们叩问苍天,苍天无语,叩问大地,大地无言。我们叩问石头,石头给了我们许多精彩绝伦的答案。我们从地上的石头,一直问到太空的石头,跑到月球上乃至接近火星,去探求大自然宇宙的生命的奥秘,所以石头可以说是凝聚了自然的精气神,糅合了人类的文明、文化和进步。”

三、观赏石的经济文化价值

(一)价值理论

让我们来看一下最简单的商品经济中的例子:一件商品交换到了一百元钱,那么,我们就说这件商品的社会购买力(即市场价值)为一百元钱。至于这件商品,是劳动产品,还是资本产品,还是自然恩赐的,完全没有关系。研究这个层次的学者(如凯恩斯),他们揭示的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我们再来审视一番这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这件商品能够交换到一百元钱,而不是两百元钱或者五十元钱呢?这就需要引入三方面的研究,即有效需求,有效供给和货币因素。古今中外的学者,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就构成了价值理论研究的历史。

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件商品甲可以交换到两件商品乙,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是哪些因素影响它们之间的交换比例。这时候,我们就遇到了劳动价值论者(含马克思)、效用价值论者、生产要素价值论者、供求决定价值论者。这些理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我们把这些形形色色的价值理论综合起来,我们离正确的价值理论就不远了。

(二)价值理论原理:

1.价值是一个相对的术语。一件物品的价值,是指它能换取的某一其他物品或一般物品的数量。因而,所有物品的价值不可能同时提高或降低。一件物品价值的提高意味着其他物品的价值降低。

2.一件物品的暂时价值或市场价值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它由于需求增加而提高,由于供给增加而降低。然而,需求随价值而变化,价值低廉时对物品的需求,一般大于价值高昂时的需求;价值总是自行调整到使需求与供给相等的程度。

3.各种物品除它们的暂时价值外,还有永久价值,也可以称为自然价值,市场价值在经历各种变动以后,总是趋于恢复到自然价值;各种摆动相互抵消,各种商品围绕它们的自然价值进行交换。

4.某些物品以稀缺价值作为它们的自然价值,自然并永久具有稀缺价值的物品,是指其供给根本不能增加,或不能以其费用价值充分满足全部需求的那些物品。垄断价值就是稀缺价值,垄断无非是限制供给,否则垄断是不能赋予任何物品以价值的。大多数物品是以它们的生产费用的比率,即费用价值自然地相互交换。

5.凡供给可以依靠劳动和资本无限增加的商品,都是按生产成本最小的那部分必要供给并把它们运至市场所必需的费用,与其他物品交换的。自然价值就是费用价值,因而,一件物品的费用价值,是指其成本最小部分的费用价值。生产费用由若干要素构成,其中有一些是经久不变的、普遍的,另外一些是偶然的。生产费用的普遍要素是劳动的工资和资本的利润;偶然要素是赋税和由某些生产要素的稀缺价值引起的额外费用。

(三)文化价值的特性

1.价值构成包含文化价值

有一种观点认为:愿付价格可说明文化价值的一切。例如:一个人在美学、精神或其他层面上,给予A物的评价较B物高,在其他不变情况下,则对A物所付出的代价就会较B物多。假如当经济学从经济个体的活动中及所形成的组织中排除文化面时,就无法解释或理解人类的行为;但如果考量文化价值后就会对做决策有所帮助,对资源配置造成影响,因此,价值构成就不该忽视文化价值的存在。

有很多理由可说明愿付价格是一个不恰当的文化价值指针。这里从个人偏好形成及表现的角度探讨文化价值特征:第一,个人所关注的文化事务或过程可能所知不多,以至于无法对其形成一个可靠的愿付代价判断。第二,文化价值的某些特征无法以偏好方式来表示。第三,衡量某些文化价值特征所根据的尺度,也许无法转换为货币单位。第四,个人成为群体的成员时(文化经验),利用个人愿付代价作为文化价值的指针,就会产生问题。从交流的角度来看文化价值形成,则是一种协商过程,包括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和互动。

不过上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会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时,它也未必完美,文化价值本身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现象,有些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呈现负向关系。例如古典音乐为具有高文化价值但却有低的经济价值;电视肥皂剧具有高经济价值却有低的文化价值。

2.文化商品是混合商品

许多文化商品与服务实际上是混合商品,同时具有私有财与公共财的特性。例如一幅凡·高的画,它能被当成艺术品买卖,其私有财价值只属于拥有它的人,同时,这幅画也是艺术史中的一员,它带来广大的公共财利益给历史学家、艺术爱好者及一般大众。

3.文化商品价值评价应用——观赏石展藏馆为例

将这些概念应用于一个实际的文化现象——“观赏石展藏馆”。其实,这类博物馆不同的人代表着不同看法:艺术家、收藏家——作品藏品的展示橱窗;学者——专业知识的宝库;博物馆学家——传递艺术文化讯息给社会大众;都市规划者——观光和娱乐的朝圣地;经济学家——是一营利或非营利机构。展藏馆的例子是文化商品的一个实际例证,其中,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须解构成若干成分才易于理解。

展藏馆的经济价值来自于下列两项:建筑物及馆藏品资产价值,以及这些资产所提供的服务。

展藏馆的文化价值可说是来自于众多不同的源头,为便于分析,将文化价值的成分归类为两种:馆内展藏品所含的文化价值、展藏馆设立本身的文化价值。

(四)观赏石价值构成

综合以上价值理论的分析,结合观赏石文化价值的特性,可有以下表述:

1.观赏石本身是稀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有自然价值、永久价值、稀缺价值、垄断价值。

2.观赏石具有经济属性,更具有文化属性,有经济价值更有文化价值。(www.xing528.com)

3.观赏石作为文化商品出现则是混合商品,具有私有财和公共财的特性。

4.观赏石的找寻开采、配座包装,有劳动价值。

5.观赏石需要发现、重在审美,个人偏见偏爱不可避免,“愿付价格”“边际效用”因人而异大不相同。

6.观赏石的文化认知有一个提升过程,文化价值不断提高。

7.观赏石宣传、参展,提升知名度、美誉度,是收藏者的投资行为,具有投资回报率期待。

8.观赏石的经营流转,石商有利润率期待。

一般价值构成:成本(C)+ 技术品牌(P)+ 利润(M)= 价值(V)。

依据经济学价值理论可以对观赏石的价值进行分析,我们将观赏石的形成、采集、配装、认知等全过程进行价值分析,得出如下观赏石价值构成因素:

观赏石价值=V,资源成本=C,找寻或开采成本=C1,配座包装成本=C2,审美发现费用=R1,文化认知费用(题名赋诗等)=R2,知名度提升费用(宣传、参展、鉴评等)=P,经营商利润=Mn

因此,观赏石价值构成为:C + C1 + C2+ R1 + R2 + P + Mn = V

由经济学价值理论分析可见,观赏石价值构成:有自然价值、永久价值、稀缺价值、垄断价值;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有劳动价值;有投资回报率、利润率期待;有私有财和公共财;有“愿付价格”“边际效用”;随着文化认知的提升且文化价值不断提高。

观赏石的价值表现是一个费用投入,认知提升,价值提高的过程。同一块观赏石在石农、石商、收藏者手里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价值表现为价格时,会受市场影响上下波动,这种波动,理论上不可能背离价值太远,实际上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也不会脱离价值太远。

(五)观赏石价值链

1.什么是价值链

理论上“价值链”这一概念,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观赏石的形成、采集、配装、认知等全过程构成观赏石价值链。

观赏石价值链可采用以下表述:

资源价值【C】+找寻开采价值【C1】+配座包装价值【C2】+审美发现价值【R1】+文化认知价值【R2】+知名度提升价值【P】

因此,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石农、石商、收藏家)拥有某观赏石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在市场上表现为不同的价格。观赏石价值链中的不同价值可分别设为V1、V2、V3、V4、V5……

V1=C+C1

V2=C+C1+C2

V3=C+C1+C2+R1

V4=C+C1+C2+R1+R2

V5=C+C1+C2+R1+R2+P

由经济学价值链理论分析可见,观赏石认知提升的过程形成了观赏石价值链,也就是观赏石文化产业链

2.关于观赏石文化产业

观赏石交易从古玩店,花卉市场的摊点销售,到各地市场的形成,石馆的兴建,再走向商场,进入拍卖。各地石馆、石园、石市、石街如雨后春笋,如广西柳州2004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奇石节,参观石展和参加展销活动的人次达42万之众,展销数量突破20万件,7天创下交易额3000万元。据12个中国观赏石之乡的不完全统计,现有市场42个,园、馆、店面14890个,观赏石年营业额达20亿元,从业人员35万人。最近几年,佛山、宿州、临朐阿拉善等地政府都采取“赏石搭台、经贸唱戏、文商结合”的办展方式,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初步形成产地采挖、市场经营、配座贩运、奇石收藏的观赏石产业链。“一方石头和谐一个家庭,一方石头汇聚一批朋友,一方石头传承一种文化,一方石头弘扬一种精神,一方石头造福一方百姓”的发展目标正在实践之中。在此,只是根据观赏石的经济文化价值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观赏石是美丽、质朴、天然的,是大自然的馈赠,现代人赏石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意识表示,更是“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意愿表达!现代人为了人类更好生存,我们的思想行为应“道法自然”,就是要善待地球,保护资源,爱护环境。这就是赏石人的崇高境界、精神寄托,也是天然珍贵稀缺的观赏石赏玩的真谛和魅力所在。这是要大力弘扬和广泛宣传的赏石理念。

第二,观赏石石体好比人的自然本体,修饰配座是给它穿衣套鞋,题名赋词是为了增加文化内涵,提升品位,宣传参展是为了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天然的观赏石经过发现、鉴赏、配座、题名、宣传、参展的过程,观赏石通过人们艺术发现、文化认知、品位提升,而成为有“艺术性”的天然石体,具有“天人合一”的特征。天作人赏的观赏石具有艺术性。所以,审美发现和文化认知就是观赏石赏玩过程。

第三,由经济学价值理论分析可见,观赏石价值构成:有自然价值、永久价值、稀缺价值、垄断价值;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有劳动价值;有投资回报率、利润率期待;有私有财和公共财;有“愿付价格”“边际效用”;随着文化认知的提升且文化价值不断提高。因此,观赏石的价值表现是一个费用投入、认知提升、价值提高的过程。同一块观赏石在石农、石商、收藏者手里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价值表现为价格时,会受市场影响上下波动。这种波动,理论上不可能背离价值太远,实际上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也不会脱离价值太远。

第四,观赏石的形成、采集、配装、认知等全过程构成观赏石价值链。由经济学价值链理论分析可见,观赏石认知提升的过程形成了观赏石价值链,也就是观赏石文化产业链。因此,文化赏石是观赏石产业链的核心,重视和加强观赏石文化认知提升文化价值很有意义。

以上也是观赏石能登大雅之堂,能成为地方工作抓手,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原因。浙江省观赏石协会本着“弘扬石文化,真心交石友,同心创事业,潇洒度人生”和“过程赏石、文化赏石、快乐赏石”的理念,倡导“与石为友、以石交友、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保护资源、爱护环境”,崇尚道法自然,引领主流赏石,以“石敢当”精神,“做到位、玩到家、雅到底”,追求“石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认为“观赏石事业发展应以文化产业开发为方向”。应引导“赏石文化产业开发理念”,要统一有组织领导、有理论指导、有媒介引导、有场馆舞蹈,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制订鉴评标准,公开出版报刊,举办全国石展等进行系统的开发与推广,从而形成产业化的发展规模、实力及产业链。

(作者系浙江省观赏石协会会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