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度管理的基本原理
(1)系统原理:
1)为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工期得以实现,进度管理过程中应按管理主体和工程建设阶段的不同分别编制计划,从而形成严格的进度计划系统。
2)为确保以上各个不同管理主体进度计划顺利实施,必须建立有各个管理主体及其不同管理层次组成的进度控制组织实施系统。
3)进度管理自计划编制开始,经过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检查、发现进度偏差、分析偏差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制定调整或修正措施等一系列环节再回到对原进度计划的执行或调整,从而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4)采用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编制进度计划并对其执行情况实施严格的量化管理。
(2)动态原理,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进度管理过程中应该始终遵循反馈原则和弹性原则,以确保进度控制工作的实际效果。
反馈原则是指在实施进度计划的过程中应随时注重统计整理进度资料并将其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从而及时得出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结果,以利于项目管理者灵活、准确地捕捉进度管理过程中的情况变化,并对其作出迅速正确的反映和对策。
弹性原则是指借助统计经验和风险分析,尽量把握各种进度影响因素的发生可能性及其作用规律,并以其为据在进行目标工期制定和进度计划安排时留有余地,使之具有必要的弹性。(www.xing528.com)
2.进度管理程序
一般来说,进度管理随着建设的进程而展开,因此进度管理的总程序与建设程序的阶段划分相一致。进度管理总程序有以下几方面。
(1)在项目建议书阶段,通过机会研究和初步的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议书报批文件中提出项目进度总安排的建议,体现了业主对项目建设时间方面的预期目标。
(2)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较详细的研究。通过对项目竣工的时间要求和建设条件可能的相关分析,对不同进度安排的经济效果的比较,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最优的—个或两、三个备选方案。该报告经评估、审批后确定的建设总进度和分期、分阶段控制进度,就成为实施阶段进度控制的决策目标。
(3)在设计阶段,除进行设计进度控制外,还要对施工进度做进一步预测。设计进度本身也必须与施工进度相协调。
(4)在建设准备阶段,要控制征地、拆迁、场地清障和平整的进度,抓紧施工用水、电和道路等建设条件的准备,组织材料、设备的订货,组织施工招标,办理各种协议签订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批手续。这一阶段工作头绪繁多,难度大,每一项疏漏或拖延都将留下建设条件的缺口,因此,这一阶段工作及其进度控制极为重要。在这一阶段里还应通过编制与审批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总进度计划、首期或第一年工程的进度计划。
(5)建设实施阶段进度管理的重点是组织综合施工和进行偏差管理。项目管理者要全面做好进度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除对进度的计划审批、施工条件的提供等预控环节和进度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外,还要着重协调好总包不能解决的内外界关系问题。
(6)在竣工验收阶段,项目管理者要督促和检查施工单位的自验、试运转和预验收;要协助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初验;在具备条件后协助业主组织正式验收。在本阶段中,有关甲、乙方之间的竣工结算和技术资料核查、归档、移交,施工遗留问题的返修、处理等,都会有大量涉及双方利益的问题需要协调解决。此外,还有各验收过程的大量准备工作,必须抓全、抓细、抓紧,才能加快验收的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