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等温淬火:贝氏体组织的转变

等温淬火:贝氏体组织的转变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8-16是奥氏体等温淬火转变原理图。图11-1在350~470℃范围内冷却至室温时各种基体组织随时间的变化等温淬火后的基体组织不仅取决于含碳量及其他化学成分,也取决于由奥氏体化温度冷却至等温转变时的过程。在转变过程中针状铁素体量增加,并且由于此时奥氏体中碳的浓度增加使奥氏体得到稳定。由此,奥氏体变得失稳并转变成针状铁素体和碳化物。在低于350℃时,大部分奥氏体都非常稳定,以致不会发生转变,直到室温把马氏体包围起来。

等温淬火:贝氏体组织的转变

图8-16是奥氏体等温淬火转变原理图。由图8-16可以看出,在贝氏体转变曲线的上半部进行等温 (300~400℃)处理,可得到上贝氏体组织;在下半部等温 (200~300℃)处理,可得到下贝氏体组织。

钢中的贝氏体由针状铁素体和碳化物组成,但在铸铁中由于含硅量高[w(C)=2.5%~3.2%],则抑制了碳化物的形成,因而形成没有碳化物的针状铁素体—贝氏体组织。

图11-1 在350~470℃范围内冷却至室温时各种基体组织随时间的变化(www.xing528.com)

等温淬火后的基体组织不仅取决于含碳量及其他化学成分,也取决于由奥氏体化温度冷却至等温转变时的过程。当转变温度为350~470℃时,按一般方式的转变,首先沉淀析出针状的、碳呈过饱和的铁素体,不能再溶解的碳则富集在奥氏体中,此时的基体组织是由针状铁素体(贝氏体)和与之相邻的奥氏体组成。此时,奥氏体中的含碳量可达w(C)=2%。随着转变温度的降低,针状铁素体细化。在转变过程中针状铁素体量增加,并且由于此时奥氏体中碳的浓度增加使奥氏体得到稳定。由于转变时间的不同,可把转变过程分成三个区域 (见图11 1)。开始时,经短暂的转变之后,因碳量不足,先形成的奥氏体在室温转变时形成马氏体;在中间区域,当奥氏体量在25%~50%的情况下,甚至直到-100℃以下,奥氏体也呈稳定状态。在转变非常缓慢的情况下,不再有硅的富集,而硅的富集可以抑制碳从高度过饱和的奥氏体中沉淀析出;在第Ⅲ区域中,大多析出呈针状或板条状的硅—碳化物。由此,奥氏体变得失稳并转变成针状铁素体和碳化物。在400℃时保温时间超过1h,转变的第Ⅲ阶段就会发生。另外,降低转变温度或附加合金元素,都会显著地阻碍硅—碳化物的沉淀析出。

图11-2 不加合金元素的球墨铸铁,等温转变(保温1.5h)温度与基体组织的关系

图11-2是转变温度对基体组织的影响。在超过400℃时转变非常快,在实验室条件下,可得到硅—碳化物;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铸件冷却缓慢,则得到针状铁素体和碳化物。在低于350℃时,大部分奥氏体都非常稳定,以致不会发生转变,直到室温把马氏体包围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