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磷与磷共晶
磷是随金属炉料(生铁、废钢、回炉料、铁合金等)进入球墨铸铁中的,磷不影响球化,却是有害元素,它可以溶解在铁液中,降低铁碳合金的共晶含碳量,其降低的碳量相当于它含量的1/3。磷降低共晶温度和凝固开始温度,磷大约每增加0.1%,则凝固开始温度下降4~5℃。磷有微弱的石墨化作用。
磷在固态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为w(P)=2.6%;随着温度降低,其溶解度也降低,当室温达到w(P)=1.2%。磷在铁中的溶解度随含碳量增加而降低,对于w(C)=3.5%铸铁来说,磷的溶解度只有w(P)=0.3%。
当含磷量超过其溶解度,就会出现新相Fe3P[w(P)=15.6%,w(Fe)=84.4%,熔点1166℃]。Fe3P可以和Fe3C及含碳、磷的γ—Fe共同结晶组成三元共晶体——三元磷共晶。在常温下,奥氏体分解成铁素体或珠光体,所以在常温下三元磷共晶是由Fe3P+Fe3C+α—Fe组成。三元磷共晶中化学成分为w(P)=6.89%、碳w(C)=1.96%和w(Fe)=9.15%,熔点953℃。三元磷共晶也称作斯氏体(Steadit)。
有时,铸铁具有较强的石墨化能力(如含硅量高、孕育充分、冷却速度缓慢等)则没有Fe3C存在。此时,Fe3P与α—Fe组成二元磷共晶,其化学成分为w(P)=10.2%和w(Fe)=89.8%,熔点为1050℃。
在球墨铸铁中,因其呈粥样的凝固方式,磷很容易偏析,当磷的质量分数接近0.1%时,就会出现体积分数为2%左右的磷共晶。随着铸件壁厚增加,则偏析加剧,在热节部位,磷共晶数量就多。例如,直径为84mm的汽车曲轴,其边缘部位磷共晶很少,而在中心部位磷共晶数量高达体积分数的5%。一般来说,形成磷共晶的数量取决于含磷量,形成磷共晶的体积分数大体上是含磷量的10~20倍。
磷共晶熔点低,在球墨铸铁凝固过程中一直保持液态,不断被共晶团所排挤,最后在共晶团边界凝固,由此,磷共晶呈多角状分布于共晶团边界,急剧恶化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
(二) 磷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图5-11示出磷对铸态铁素体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当磷量超过0.07%时,基体内出现了磷共晶,使断后伸长率δ急剧降低。(www.xing528.com)
球墨铸铁退火后,磷的有害作用有所减弱。图5-11 (a)是铸态球墨铸铁,当磷超过0.02%时,塑性和冲击韧度aK 开始下降,并且,随着含磷量的增多,塑性和冲击韧度则急剧降低;但此时,抗拉强度σb却下降不多,屈服强度σ0.2甚至有些上升。当球墨铸铁退火后,磷为0.1%时,断后伸长率δ才开始下降,并且冲击韧度的下降也减缓。这是因为,此时磷共晶有一定的钝化,应力集中作用有所减弱所致。另外,原来铸态中的三元磷共晶经过退火,有部分转变成二元磷共晶,致使冲击韧度有些改善。但是,这种退火并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改善。
与铁素体球墨铸铁相比,磷对珠光体球墨铸铁的有害作用要严重得多。磷超过0.06%时,塑性(即断后伸长率δ)和冲击韧度aK 急剧下降。为此,珠光体球墨铸铁要求含磷量更低,对于结构零件,磷不应大于0.06%。
图5-11 磷对球墨铸铁退火前后力学性能的影响
(a)铸态;(b)退火态
磷显著提高脆性转变温度,磷的质量分数每增加0.01%时,脆性转变温度升高4.0~4.5℃。当磷的质量分数超过0.16%时,脆性转变温度已在室温以上,冲击断口出现脆性断裂。
含磷量高,还会在铸件中容易出现缩松,具有明显的冷脆现象,容易冷裂。
热力学表明,在铸铁中是不可脱磷的。生产球墨铸铁就必须采用低磷生铁。采取强化孕育(增加石墨球数)或各种热处理(高温退火或部分奥氏体化)只能减轻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磷的有害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