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跨越线路
1)大跨越段应根据环境、设备特点和运行经验制订专用现场规程,维护检修的周期应根据实际运行条件确定。
2)宜设专门维护班组。在洪汛、覆冰、大风和雷电活动频繁的季节,宜设专人监视,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装自动检测设备。
3)应加强对杆塔、基础、导线、避雷线、拉线、绝缘子、金具及防洪、防冰、防振、防雷等设施的维护、检查、监测工作,并做好导线、避雷线的测振工作。
4)大跨越段应定期对导线、地线进行振动测量。
5)大跨越段应适当缩短接地电阻测量周期。
6)大跨越段应做好长期的气象、覆冰、雷电、水温的观测记录和分析工作。
7)主塔的升降设备、航空指示灯、照明和通信等附属设施应加强维修保养,经常保持在良好状态。
2.多雷击区线路
1)多雷区的线路应做好综合防雷措施,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值,适当缩短检测周期。
2)雷季前,应做好防雷设施的检测和维修,落实各项防雷措施,同时做好雷电定位观测设备的检测、维护、调试工作,确保雷电定位系统正常运行。
3)雷雨季期间,应加强对防雷设施各部件连接状况、防雷设备和观测装置动作情况的检测,并做好雷电活动观测记录。
4)应做好被雷击线路的检查,对损坏的设备应及时更换、修补,对发生闪络的绝缘子串的导线、地线线夹必须打开检查,必要时还须检查相邻档线夹及接地装置。
5)结合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组织好对雷击事故的调查分析,总结现有防雷设施效果,研究更有效的防雷措施,并加以实施。
3.重污区的运行要求
1)重污区线路外绝缘应配置足够的爬电比距,并留有裕度;特殊地区可以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在配置足够的爬电比距后,若有必要,可在瓷绝缘子上喷涂长效防污闪涂料。
2)应选点定期测量盐密、灰密,要求检测点较一般地区多。必要时建立污秽实验站,以掌握污秽程度、污秽性质、绝缘子表面积污速率及气象变化规律。
3)污闪季节前,应逐级确定污秽等级、检查防污闪措施的落实情况。污秽等级与爬电比距不相适应时,应及时调整绝缘子串的爬电比距、调整绝缘子类型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污闪措施。线路上的零(低)值绝缘子应及时更换。
4)防污清扫工作应根据污秽度、积污速度、气象变化规律等因素确定周期,及时安排清扫,保证清扫质量。(www.xing528.com)
5)应建立特殊巡视责任制,在恶劣天气时进行现场特巡,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并采取措施。
6)做好测试分析,掌握规律,总结经验,针对不同性质的污秽物选择相应有效的防污闪措施,临时采取的补救措施要及时改造为长期防御措施。
4.重冰区线路
1)处于重冰区的线路要进行覆冰观测,有条件或危及重要线路运行的区域要建立覆冰观测站,研究覆冰性质、特点,制定反事故措施,特殊地区的设备要加装融冰装置。
2)经实践证明不能满足重冰区要求的杆塔型式、绝缘子串型式、导线排列方式应有计划地进行改造或更换,做好记录,并提交设计部门在同类地区不再使用。
3)覆冰季节前应对线路做全面检查,消除设备缺陷,落实除冰、融冰和防止导线、地线跳跃、舞动的措施,检查各种观测、记录设施,并对融冰装置进行检查、试验,确保必要时能投入使用。
4)在覆冰季节应有专门观测维护组织,加强巡视、观测,做好覆冰和气象观测记录及分析,研究覆冰和舞动的规律,随时了解冰情,适时采取相应措施。
5.微地形、气象区的运行要求
1)频发超设计标准的自然灾害地区应设立微气象区观测点,通过监测确定微气象区的分布及基本情况。
2)已经投入运行,经实践证明不能满足微气象区要求的杆塔型式、绝缘子串型式、导线排列方式应有计划地进行改造或更换,做好记录,并与设计单位沟通,在同类地区不得再使用。
3)大风季节前应对微气象区运行线路做全面检查,消除设备缺陷,落实各项防风措施。
4)新建线路,选择路径时应尽量避开运行单位提供的微气象地区;确实无法避让时,应采取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确保线路安全运行。
6.采动影响区的运行要求
1)应与线路所在地区的地质部门、煤矿等矿产部门联系,了解输电线路沿线地址和塔位处煤层的开采计划及动态情况,绘制特殊区域分布图,并采取针对性的运行措施。
2)位于采动影响区的杆塔,应在杆塔投运前安装杆塔倾斜监测仪。
3)运行中发现基础周围有地表裂缝时,应积极与设计单位联系,进行现场勘察,确定处理方案。依据处理方案,及时对杆塔周围地表裂缝、塌陷进行处理,防止雨水、山洪加剧诱发地基塌陷。
4)应加强线路的运行巡视,结合季节变化进行采动影响区杆塔倾斜、基础跟开变化、塔材或杆体变形、拉线变化、导地线弧垂变化、地表塌陷和裂缝变化检查;对发生倾斜的采动影响区杆塔应缩短周期、密切监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发生倒塔断线事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