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调系统管内风量的测定
空调系统管内的风量可在送风管道、回风管道、排风和新风管道及各分支管道上采用皮托静压管和微压计配合进行测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测定断面。测定断面原则上应选择在气流均匀而稳定的直管段上,即尽量选在远离产生涡流的局部构件(如三通、风门、弯头、风口等)等。按气流方向,一般应选在离前一个产生涡流的部件4倍以上风管直径(或矩形管道的大边尺寸)、距后一个产生涡流的部件1.5倍以上风管直径(或矩形管道的大边尺寸)的地方为最好。若现场达不到上述要求,可适当降低,但也应使测定断面到前一个产生涡流部件的距离大于测定断面到后一个产生涡流部件的距离,同时应适当增加测定断面上测点的数目。
(2)确定测点。由于管道断面往往因为内壁对空气流动产生摩擦而引起风速分布不均匀,所以需要按一定的断面划分方法,在同一个断面布置多个测点,分别测得各点动压,求出风速,然后,各点风速相加除以测点数,得出平均风速。
从测量角度看来,测点越多,所得结果就越准确,但也不能太多,往往应根据风管断面的形状和大小,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在每一个小截面的中心布置测点。
矩形风管测点位置如图6-17所示,一般要求各小截面面积不大于0.05m2(即边长小于200mm)。
圆形风管应根据风管直径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圆环数由直径大小决定,每一个圆环测4个点,并且4个测量点应在互相垂直测孔的两个直径上,测点位置如图6-18所示。
图6-17 矩形风管的测点布置
图6-18 圆形风管的测点布置
各测点距圆心的距离按下式计算:
式中,R为风管断面半径;RN为从风管中心到第N测点的距离;N为从风管中心算起的测点顺序号;m为划分的圆环数。
圆形风管划分的圆环数见表6-1。
表6-1 圆形风管划分的圆环数表
(3)计算平均风速vPO各个测点所测参数的算术平均值,可看作是测定断面的平均风速值,即
(www.xing528.com)
式中,vP为断面的平均风速值,单位为m/S;(v1+v2+…+vN)为各测点的风速,单位为m/S;N为测点数。
在风量测定中,用皮托管测出的空气动压值实际上就是流动空气所具有的动能,即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一般取g=9.8m/S2;P为风管内气流的动压,单位为kg/m2;ρ为风管内空气的密度,常温下ρ=1.2kg/m3。
将g和ρ代入上式,则上式可简化为
利用上式求出每个测点的风速后,再求出平均风速值vP。
(4)计算风量L。如果已知平均风速vP,便可计算出通过测量断面的风量。风管内风量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ρ为风管内空气的密度,常温下ρ=1.2kg/m3;F为风管测定断面的面积,单位为m2;vP为风管测定断面上的平均风速,单位为m/S。
在实际测量中,测量截面可能处于气流不稳定区域。因此,在测量仪器使用正确的情况下,测量的动压可能出现负值,这表明某些测点产生了涡流。在一般工程测量中,遇到这种情况,可在计算平均动压时,近似假设负值为零,但测点数不能取消。
(二)送风口、回风口风量测量
对于空调房间的风量或各个风口的风量,如果无法在各分支管上测定,可以在送、回风口处直接测量风量,一般可采用热球式风速仪或叶轮风速仪。
图6-19 加罩法测定送风口风量
当在送风口处测定风量时,由于该处气流比较复杂,通常采用加罩法测定,即在风口外直接加一罩子,罩子与风口的接缝处不得漏风。这样使得气流稳定,便于准确测量。但在风口外加罩子会使气流阻力增加,造成所测风量小于实际风量。对于风管系统阻力较大的场合(如风口加装高效过滤器的系统)影响较小。如果风管系统阻力不大,则应采用如图6-19所示的罩子。因为这种罩子对风量影响很小,使用简便又能保证足够的准确性,故在风口风量的测定中常用此法。
回风口处由于气流均匀,所以可以直接在贴近回风口格栅或网格处用测量仪器测定风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